水旱灾害预防与应急机制调研报告(2)

2025-04-27

  对社会的影响。洪涝灾害对社会的影响,主要指对社会生活、生产环境的影响,以及人口伤亡、灾民的安置等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如1954年长江、淮河特大洪水死亡3.3万人;1975年河南大水死亡2.6万人;1998年长江、松花江流域发生大洪水,受灾人口达1.86亿人,倒塌房屋685万间。大量的灾民安置,生产恢复,疫病防控,给国家经济带来沉重负担。

  对环境的影响。暴雨洪水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贫瘠,水流中夹带的大量泥沙淤积河湖,导致河流功能衰减、湖泊萎缩、耕地沙化,后果难以估量。

  旱灾同样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干旱灾害的影响范围,已经由传统的农业领域扩展到工业、城市、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旱灾的损失也越来越大。

  农业方面主要是影响粮食生产。旱灾造成的粮食损失要占全部自然灾害粮食损失的一半以上。20世纪90年代我国农作物因旱年均受灾面积、损失粮食及其占粮食产量的比例已由50年代的1.74亿亩、435万吨、2.5%分别上升到4.07亿亩、2450万吨和4.7%。

  工业方面,因干旱缺水平均每年直接影响工业产值2300多亿元。间接经济损失更是惊人,据有关部门估算,由于农业、工业受旱给其它行业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按1990年价格计算,全国每年平均达852亿元人民币。

  社会影响,全国每年都有数千万人和数千万头牲畜因旱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城市缺水问题也日益突出,全国660多个建制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不少城市居民正常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干旱还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造成树木枯死,草场退化,冰川退缩,湖泊干涸,土壤沙化。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土地沙漠化以年均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展,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3以上。干旱造成地下水超采,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据统计,全国每年地下水超采量超过80亿立方米,已形成地下水漏斗区56个,面积达8.7万平方公里,仅华北平原大漏斗面积就将近4万平方公里,漏斗最深达100多米。有30多座城市不同程度出现地面沉降、塌陷、裂缝等破坏现象。环渤海地区和胶东半岛有1200多平方公里发生海水倒灌。

  4、我国防治水旱灾害面临的突出问题

  (1)防洪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是现有防洪工程标准低、隐患多。我国江河防洪标准低,难以抗御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由于工程险工隐患多,防御工程设计标准以内的洪水也有较大难度。如1994年珠江发生相当于50年一遇的洪水,而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的北江大堤却发生了严重的管涌险情。1998年汛期,长江干支流堤防共发生四万多处险情。主要原因是现有堤防多是在历朝历代原有民堤的基础上逐步加高形成的,且基础多为冲积平原的砂层,透水性强,存在基础防渗差,堤身断面不够,堤身材料不合要求等问题。另外由于现有水库长期使用,存在很多隐患,不少水库不能正常拦蓄洪水,有的水库由于工程问题还成为下游防洪安全的隐患。

  二是湖泊调蓄能力不断降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与水争地的现象日趋严重,大量的湖泊被围垦,调蓄洪水容积急剧下降,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加重了洪涝灾害。与50年代相比,中国七大江河参与防洪调蓄作用的湖泊面积由9214万亩减少到6885万亩,减少25%。如果用1954年的天然调蓄容积对1998年实际洪水进行演算,两湖及长江中游1998年的水位可降低1米左右,由此可见,正是由于湖泊调蓄能力的降低,致使洪水威胁加大。

  三是河道萎缩、行洪能力急剧衰减。泥沙淤积加上人为设障、盲目围垦,使河道行洪能力严重下降。如海河干流、独流减河和漳卫新河的泄洪能力比原设计能力降低幅度达40~60%;黄河泥沙淤积形成了著名的“悬河”,河底比河南新乡地面高20米,比河南开封地面高13米,比山东济南地面高5米,1996年洪峰流量仅为1958年的三分之一,水位却高出近1米。许多中小河流也由于河道淤积导致防洪能力下降。

下一篇:关于**县工业经济发展的调查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