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特大型能源基地相继建成投产。全国第一个亿吨级安全高效绿色煤炭基地——神东矿区,2005年原煤产量突破1亿吨,为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树起一块崭新的历史丰碑;我国目前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自1976年开始连续27年高产稳产,实现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创造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胜利、辽河、塔里木油田等若干个大型石油生产基地先后建成,为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能源运输大动脉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能源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能源运输建设成为能源供应保障的重要环节。1988年修建完成的西起山西大同东至秦皇岛港的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重载铁路,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运输线。2006年煤炭年运量达2.5亿吨,2007年又成功实现3亿吨煤炭年运量,创下铁路运营密度、运输效率、干线运量3项世界之最;我国“北煤南运”大通道的主枢纽和国家能源进出口重要港口——秦皇岛港,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煤炭输出港和散货港,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现代化生态型煤炭码头群,年吞吐量超过2亿吨;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西起新疆东至上海,全长4000公里,是我国目前建成的距离最长、管道最大、压力最高、输气量最大、技术含量最多输气管道工程,年输气量120亿立方米。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的建设完成,极大缓解了东部经济发展与能源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电网建设进入大规模跨省跨区送电和全国互联的新阶段。总投资达5265亿元的西电东送工程,是在我国电力建设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电源、电网建设工程。西电东送工程使我国从南到北,从西到东形成北、中、南三路送电格局。北线由内蒙古、陕西等省(区)向华北电网输电;中线由四川等省向华中、华东电网输电;南线由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向华南输电。此项工程的顺利完成极大地提高我国电力输配能力。
(二)能源科技水平大幅度提高
能源科技水平大幅度提高,许多技术已居世界领先水平,形成了从勘探开发、工程设计、施工建设到生产、加工、运输等较为完整的能源技术体系。
煤炭工业勘探、开采技术和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已具备设计、建设、装备及管理千万吨级露天煤矿和大中型矿区的能力,综合机械化采煤等现代化成套设备广泛使用,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已超过80%。
石油和天然气工业成为我国具备先进科技装备、专业配套的现代化能源生产部门,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勘探开发技术体系,复杂段块勘探开发、提高油田采收率等方面的技术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电力方面,60万千瓦、百万千瓦大容量高参数火电发电机组得到广泛应用。2008年9月底,全国已有10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投运。大机组的广泛应用使我国火电的发电效率大幅度提高。
电力装备制造业也取得长足进步。超超临界机组技术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型空冷发电机组的开发应用居国际领先地位,并成为世界上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应用最多的国家。
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迅速提高,核电已具备百万千瓦级设备自主制造、压水堆自主设计、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能力;三峡机组全部国产化,标志着中国电力装备制造在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上达到新的水平;水电站设计、工程建设和设备制造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世界小水电行业技术主要输出国之一。
电网建设已经具备建设特高压电网技术,500千伏直流输电设备实现了国产化,750千伏示范工程建成投运,正负800千伏直流、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电试验示范工程开始启动。
(三)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近年来快速发展,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增加,能源结构不断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最近几年,我国的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得到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