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观后影评以及观后感悟(共15篇)

2025-11-03

篇1:2019《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观后影评以及观后感悟

卧底无间风云起,生离死别揪人心。卧底,是香港警匪片的灵魂调料。随着街头的恐怖袭击,两位高级警司先后失联, 《使徒行者2》从“片片蝶衣轻, 点点猩红小”渲染开来, 把简单的一个问题:“谁是黑警”变成了一个悬念重重、多方争斗的质变过程。

为了隐藏身份,黑警不得不心思缜密、黑白通吃。孰正孰邪, 不到最后一刻不得皆知。如何甄别港片是精彩还是无味,但看《使徒行者2》无妨, 剧情中惊心动魄的打斗场面和铺垫圆熟的情感叙事,在不断牵萦缠绕的张力中将气氛推向巅峰。

古天乐、张家辉、吴镇宇的卡司集结,其市场号召力自不必言。单是大排档三人围坐圆桌,拔枪对峙的一场戏,就堪称方法派演技教科书。以前夸演员,到顶也不过是眼角眉梢都是戏,而三人在片中的表现已经让鱼尾纹都能传递情感了。

唯一的疑问就是,从《铁探》到《使徒行者2》,是不是警察的女儿都叫晴晴?刘宇宁的友情出演倒没有特别出戏,不管你抖音有多少粉丝,碰到国际黑帮也在劫难逃。就是临死前,那一声“硬盘”的呼唤把人逗笑了。试想宅男的硬盘里有多少粉红资产,杀手抢盘形同害命啊。

《使徒行者2》是一部优点和缺点都同样鲜明的影片,虽然从故事的感染力、人物的可信度、类型的完整度上,都比《使徒行者》有了质的提升。但篇幅过大的情感叙事,进一步压缩了悬念设置与剧情反转空间。导致“连发盒饭,迅猛催泪”的前作缺点也被继承和放大了。

大卫·波德维尔评价香港电影是“尽皆过火,尽是癫狂”。这份过火与癫狂,被《使徒行者2》变成了含蓄与迷茫。在主题曲《Here we are》的浅吟低唱中,直达东方人重情崇义的内心深处,猛戳观众的视觉泪点。

无论你是黑帮还是卧底,在我这你都是兄弟。在生死危急关头,都会用身体替对方挡刀枪。看似简单幼稚的成人童话,却是香港警匪片永恒的魅力所在。我的兄弟是黑警怎么办?当然是和他并肩作战!

新港片的暴力美学

吴宇森所处的港片时代,慢镜头下的弹孔流血与满天乱飞的养殖场鸽子,成为一段经典。而今天,当我们把视角放在《英雄本色》33年后的《使徒行者2》,会发现如今港片的暴力美学已进入“高速纪元”,稍不留神能死N次。

电影讲述了童年时期,古天乐与张家辉两兄弟意外失散,30年后因一桩罪案相见时,两人已身处黑白阵营。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个多年来隐于幕后的恐怖组织渐渐浮出水面。

剧情初段,就是缅甸街头的一场激烈枪战,紧张刺激先声夺人。警方从黑客姚可仪处获悉了国际恐怖组织的部分计划,为了破解整个系统,必须先得到刘宇宁保管的硬盘。至此,飙车、枪战、搏杀、生死对决的场面比比皆是。

如果仅此而已,《使徒行者2》充其量也只是一部惊悚动作片而已。令人意外的是,在整个故事线索推开之前,电影先花了一定的篇幅去展现幼年古天乐与张家辉的感情。这和以往主要以“闪回”出现的方式不同,影片着力拓展兄弟情的岁月积淀。

两人因为都是魔方高手而结缘,每次一方的进步总会激励另一方的奋起直追。然而好景不长,某日国际恐怖组织欲把两人绑走,以训练成特工。古天乐为了救张家辉而被抓,从此两人走向了命运的两极。这个悲伤的故事告诉我们,小朋友玩魔方太厉害,是会被抓去当黑警的。

更巧合的是,古张两人还先后成为了吴镇宇的徒弟。吴镇宇真是好惨一师父,临死前才发现两个徒弟好像都出了问题。通过男性视角看影片中的三个男主,师父吴镇宇是最纯粹的,他从未怀疑过另外两人,并且始终关心他们的安危而非案情。复杂的剧情里陡然出现一个简单的人物,老吴领盒饭的时候真心催泪。

而古天乐和张家辉,呈现在他们俩身上的叙事张力有三个方面:一是动静谈笑间。在张家辉得知警队有黑警,古天乐过来抢案子的时候,两人是剑拔弩张的。尤其是张家辉那一句“我才问了两句你就来了,我是不是该怀疑你”,更把悬疑感推向屏息的边缘。

二是亦正亦邪真自在。本以为是黑警的古天乐,最后有妻子死亡女儿被绑的苦衷。本以为英勇就义的张家辉,却为了蒙蔽国际组织,自称是贪钱的警察;三是角色反转无常态。如果不是张家辉看到了古天乐后背的疤痕,恐怕“谁是卧底”的游戏观众还要猜很久。悬念的设置,让两人之间正反角色颠倒数次,凸显其张力美学的最大魅力。

没有他我就是贼

阿恩海姆认为,“电影的空间并非真实的三维空间,而是观影主体的观影心理与电影运动感和深度感的营造。”观众在视觉上感知《使徒行者2》时,无疑也会不自觉地将自己融入渗透,进而不断地去填充影片所要表现的情感空间深度。

纵观香港警匪片,简单的黑白善恶之分总会失之偏颇。主人公那立体到复杂的性格常常将“卧底”身份错位后的困惑表现到极致,这是一种对抗而又融合的情绪。

在《使徒行者2》中,张家辉与古天乐进行真卧底和装卧底间的斗心与角力,而他俩生死过命的兄弟情谊,却是最终左右剧情发展、调节警匪关系、促使善恶妥协,使电影开启卧底叙事新空间的动力源。

而当我们抛开纷繁的线索,会发现这股动力源简单到“返璞归真”了。张家辉始终在感慨“如果没有你当年救我,现在我就是贼”。他恳求上级,在行动前同意他和古天乐单独谈5分钟;而声称“当年的事很多都记不得了”的古天乐,却对张家辉开了两下空枪。

近乎白描的兄弟情,搭配不露声色的师徒情,《使徒行者2》在技术层面复杂化的同时,将情感叙事做到了极诚极简。吴镇宇生日时,嘴里一直嫌弃张家辉送的手表,说要丢到床底下二十年。可他临死时,张家辉却发现那块幼稚的手表就戴在吴镇宇手上。

他反复向张家辉确认:“你是不是在行动?”张家辉将保密责任丢到一边,“我是,我是在行动”。这个老警司的最后执念,就是不愿意相信徒弟变节。戴着表的手腕垂下的那一刻,呈现给观者的,恐怕不仅仅是叙事空间里搏杀动作的达成感,也有柔软温情的失落感。

比较意外的是古天乐和张家辉,最后搏杀反派Demon的惨烈。没有了灵光一现的金手指,更没有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的老鸡汤,而是“杀他之前先过我这一关”的原始孤勇。当Demon用刀扼住古天乐喉咙时,血泊中的张家辉将命运的无力感呈现到了极致。

生死关头,哪有什么漂漂亮亮的赢,如果有一定是主角在凹造型。没有凹造型的《使徒行者2》反而找到了“型”,看着两个血泪纵横却又不肯咽气老男人,竟觉得荧幕上大部分的兄弟情都不够味了。

张亦驰的Demon也可圈可点,始终挂着蜜汁微笑的杀手真的让人后脊骨冒冷汗。暴戾之外的孩子气,更接近一种天真的、梦魇般的残忍。唯一的缺点就是粉有点太白了,咱是国际杀手不是东厂高手啊!延续前作的李光洁,《使徒2》的反派boss也由内地演员黄志忠出演。内地大佬人狠钱多的套路何时能改?

港片的螺旋回潮

香港影评人列孚最早在1995年提出“香港电影之死”,但是面对香港警匪片的未来,列孚解释香港电影并非真的已注定了死亡日期,它或以另一种形态出现。

时至今日,在好莱坞打盹大陆疲软的档期,教你做人的还是唱衰了多年的港片。这不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而是只有电影工业化才能长存的明证。7月的《扫毒2》票房近13亿,超越清明档《反贪风暴4》的近8亿票房,接续了《无双》12.63亿的成绩。

在《扫毒2》之后,《使徒行者2》首日票房破亿、暑期档即将上映的《沉默的证人》等港式警匪片也被业内看好,港片正在经历一股螺旋式回潮。不同于“港片无港味”的论调,我反倒认为港式警匪片已经通过“合拍”借壳重生。

《扫毒2》糅合香港电影最热门的警匪类型,却又跳脱开常规的类型叙事。邱礼涛放弃了近年港片追求复杂叙事和智性愉悦的惯常做法,警察是片中的正义担当,也是一只“弱猫”。他既缺乏寻踪追凶的智慧,更无力阻止财雄势大的“天”与“地”的毁灭对撞。

和《扫毒2》做减法一样,《使徒行者2》用并不华丽的叙事去包裹厚重的兄弟情。“使徒行者”应该比任何人,都熟谙卧底命运的凶险和身不由己,但他们仍然在声光隧道里铿锵前行。影片真正传达的,其实是某些跨越时空藩篱、不论身份地位的命运悲怆之美。

香港电影人的厉害之处,在于能把混乱的类型元素,统摄在主流叙事的外壳之中。《扫毒2》和《使徒行者2》,都是借此缝合了内地与香港观众观影习惯的差异。实现了对角色的移情与认同,为枪战飙车等“直接过瘾的情感愉悦”打开了通路。

同时,以《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等为代表的新主流大片,在兼有港式警匪片强情节、快节奏的类型元素之外,更结合内地主流价值观,赋予人物全新的使命感与责任担当。

当然,港片在商业上的成功,并不能掩盖品质的瑕疵。造就这一奇观的原因,可以说是暑期档相对疲软,刘德华、古天乐、张家辉作为明星的号召力,以及合拍片在警匪类型上的题材优势所呈现的合力。

庆幸的是,港片回潮既是合拍片兼顾两地市场的商业谋划,也是香港影人对本土电影文化的自信和复归。以后大陆电影选档期,就别再轻视港片了吧。

篇2:2019《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电影影评及观后感悟

《使徒行者2》用交叉回忆的方式讲故事,难以忘记片末,两兄弟哭泣对视的炽热眼神。张家辉饰演的警察程滔,为保护古天乐饰演的同事兼兄弟井进贤,开车挡住横冲直撞的牛,车被牛角撞出一个洞,程滔的血从受损的车洞中渗出。这对幼时意外失散的兄弟,经历30年的分隔,兄弟情却依然义薄云天。

井进贤在恐怖组织残酷淬炼中痛苦成长,而程滔始终忘不了其儿时为救自己、而被挟持成为童兵训练营一员的凄惨命运,他们生死与共、与杀手战斗到最后一刻。两人即使身怀重伤、血肉模糊,依旧哭着相拥:“做兄弟,这辈子还不完,下辈子……”从克制到爆发,出人意料却在情理之中的兄弟情,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电影以富有张力的视听语言,再现了林弹雨的交易现场。交易现场是两兄弟矛盾的起点,也是井进贤逐步悔悟,最终与兄弟、战友程滔并肩作战的终点。影片最为动人的是挽救香港市民前赴后继、无畏牺牲的战友情和家国情,更是警匪斗争中血脉相连的兄弟手足情。

该片的IP源于同名电视剧的口碑积累,TVB警匪剧《使徒行者》在内地播放,创平台香港电视剧的历史最高纪录;,电影《使徒行者》在内地获得票房6亿元;,《使徒行者2》电视剧再度回归;直到最近上映的电影《使徒行者2》,让这个系列成为电视剧和电影交替播映的艺术形态。两部电影都是同样的班底,导演文伟鸿,编剧关皓月,出品方TVB,甚至连主角张家辉、古天乐、吴镇宇所扮演的三个警察老炮,也再度出现在同一台戏中,但不同的是和第一部毫无剧情关联的故事。

第一部的故事主线是找出警察安插在犯罪集团中的卧底,第二部则反其道而行之,前半段主线是找出警界内部的黑警,使得“猜卧底”游戏的悬疑和反转不再,而是很快揭晓出正邪对立方——井进贤正是黑警。这对兄弟身处不同阵营,却因跨国案件再次同仇敌忾,正如第一部的关键元素——警匪、兄弟和卧底,导演将香港的老套路组合在一起,全篇给兄弟情留足戏份贯穿始终,彰显两人患难与共的情感。

这样的警匪对峙叙事剧情并非新颖,魔方和硬盘成为关键线索,引发正邪交锋,嫁接在对抗恐怖组织的剧情架构上显得因袭守旧。没有斗智斗勇的猫抓老鼠游戏设置,看起来像是大场面戏和战戏结合的缉毒片。虽然场景调度横跨缅甸和西班牙,西班牙奔牛节的重头戏带来林弹雨的紧迫感和好莱坞谍战片的既视感,但却和《007:幽灵党》里墨西哥亡灵节的剧情如出一辙。

兄弟情虽是电影的点睛之笔,但同样是双刃剑,体现在吴镇宇饰演两位警察兄弟的师傅的戏份较少。另外,电影虽有谍战的创新,却不如《碟中谍》的剧情,专注诠释“兄弟情”而忽视细节,使得故事停留在表层中规中矩。井进贤迫于女儿被恐怖组织挟持,潜入警局当卧底,却没发挥作用。他为了卧底而卧底,看起来好使,逻辑却不合理。杀手Demon死前击兄弟两人的头部,中弹后两人居然还能活下来,采用二对一的警察战术控制Demon的双臂正对斗牛,似乎有意制造“最后一分钟营救”,却违背人类生理学常识,经不起推敲。

但可喜的是,该片首日票房就顺利破亿,将香港电影叙事中的英雄,情义,快意恩仇的标签处重塑。截止8月8日,庄文强执导的《无双》票房高达12.73亿元;最高的当属邱礼涛执导的《扫毒2》12.94亿元,成为港片内地票房之首。但近来年关于“香港电影废了”的讨论甚嚣尘上,有些人记忆中的香港电影逐渐消失,那些江湖豪情、赌场风云、人间冷暖的类型片票房,渐渐趋于冷淡。

昔日香港电影的辉煌,和如今香港电影极少卖座形成对比。但江山代有才人出,新的导演在内地票房形成新的发展格局,所以说“废”的并非香港电影,而是那些悲观者。正如香港极端暴力行为的“废青”,暴力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只会加深破坏香港的社会秩序。

下一篇:关于长津湖观后感(共20篇)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