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注册会计师《会计》考试知识点总结(图文结合)(2)

2025-10-09

⑵ 出包建造=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其他分摊计入的待摊支出 ?建筑工程、安装工程支出如人工、料、机械使用费等由建造承包商核算;

对于发包企业,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是工程成本的重要内容。

?待摊支出:是在建设期间发生的,包括建造工程发生的管理费、可行性研究费、临时设施费、公证费、监理费、应负担的税金、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建设期间发生的工程物资盘亏、报废及毁损的净损失及负荷联合试车费等;(通过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不计入在建工程成本,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企业将需要安装设备运抵现场安装时,借:“在建工程-在安装设备-XX设备” 贷:“工程物资-XX设备” 企业为建造固资发生的待摊支出,借:“在建工程-待摊支出”

贷:“银存”/应付职工薪酬/长期借款.. ●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首先计算分配待摊支出:

待摊支出分配率=累计发生的待摊支出/在建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在安装设备支出

在建工程应分配的待摊支出=(在建工程的建筑工程支出+在建工程的安装工程支出+在建工程的在安装设备支出)X待摊支出分配率

其次,计算已完工固资成本=建筑工程支出+应分摊的待摊支出。

需要安装设备的成本=设备成本+为安装设备发生的支出+安装工程支出+应分摊的待摊支出。 ?明细科目:在建工程-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待摊支出

[3]其他方式取得的固资成本:

⑴ 接受投资者投入:按合同/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如果不公允的按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

⑵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

⑶ 盘盈固资:作为前期差错处理,先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再转到“留存收益”

?存在弃置费用的固资:

对于特殊行业的固资,确定其初始成本时,还应考虑弃置费用。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企业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确定的支出。如核电站设施等的弃置和恢复环境义务。

① 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按现值计算应计入固资成本的金额和相应的预计负债。在固资的使用寿命内按预计

负债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利息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财务费用。(工商企业的固资发生报废清理费用不属于弃置费用,在发生时作为固资处置费用处理)-“预计负债-弃置费用” ?P/F ? P/A

6

第二节. 固资的后续计量

⑴ ?应计折旧额=固资原价-预计净残值-(已提固资累计减值准备)

?影响固资折旧的因素: 1.固资原价;

2. 固资使用寿命:如该项资产预计生产能力/实物产量;

该项资产预计有形损耗;

该项资产预计无形损耗: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带来的损失;

法律/类似规定对该项资产使用的限制。(如融资租赁的固资,如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能够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期与租赁资产使用寿命2者中较短的期间内计提折旧。如能合理确定,应在租赁资产使用寿命内计提合计。) 3. 预计净残值

4. 固资减值准备 :固资计提减值准备后,应在剩余使用寿命内根据调整后的固资账面价值和预计净残值重新计

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

?1.对于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资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提前报废的固资不再提折旧。

2.固资终止确认时/划分为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时停止计提折旧,按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熟低进行计量。当固资转入在建工程,停止计提折旧。

3.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资,应按估价确定成本计提折旧,待决算后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固资折旧方法:

① 年限平均法(直线法)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寿命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资原价X月折旧率 ② 工作量法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资原价X(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月折旧额=固资当月工作量X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③ 双倍余额递减法(在最后2年,要将固资净值-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2,平均摊销)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资净值(每期期初固资原价-累计折旧)X月折旧率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寿命/预计使用寿命年数总和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资原价-预计净残值)X月折旧率

?未使用的固资,计提的折旧计入管理费用。

?企业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资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如有改变,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加速折旧法 (使用早期多提折

④ 年数总和法(年限合计法) 旧,后期少提折旧)

7

?固资后续支出可能涉及到替换原固资的某组成部分,符合资本化条件计入固资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对于固资定期检查发生的大修理费用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成本,不符合的计入当期损益。在定期大修理间隔期间,照提折旧。但对固资的日常修理费用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资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管理费用。

第三节 . 固资的处置

1. 固资转入清理:借 “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固资减值准备” 贷:“固资” 2. 发生清理费用:借 “固资清理”

贷 “银存”、“应交税费” 3. 出售收入和残料: 借 “银存”、“原材料”

贷 “固资清理”、“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4. 保险赔偿的处理:借 “其他应收款”、“银存”

贷 “固资清理“

5. 清理净损益的处理:借 “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属于生产经营期间正常处理损失)

“营业外支出-非正常损失”(自然灾害) 贷 “固资清理”(净收益则相反)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非流动资产(包括固资)应划分为持有待售: 1. 企业已经就处置该项资产作为决议;

2. 企业已经与受让方签订了不可撤销的转让协议; 3. 该项转让将在一年内完成。

(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包括单项资产和处置组。如果处置组是一个资产组并按规定将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商誉分摊至该资产组,或该资产组是这种资产组中的一项经营,则该处置组应包括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商誉)

?企业应当在报表附注中披露持有待售的固资名称、账面价值、公允价值、预计处置费用和预计处置时间等。 ?某项资产后来不满足持有待售的固资的确认条件,应停止将其划归为持有待售,并按照两项金额中较低者计量: ⑴ 资产/处置组被划为持有待售前的账面价值-原应确认的折旧、摊销、减值进行调整后的金额; ⑵ 决定不再出售之日的可收回金额。

持有待售条件的无形资产等其他非流动资产,比照上述原则处理。这里所指的其他非流动资产不包括递延所得税资产及企业会计准则22号规范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保险合同中产生的合同权利等。

8

第六章 无形资产 第一节 无形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1. 是企业拥有/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在某些情况下并不需要企业拥有其所有权,如企业有权获得某项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同时又能约束其他人获得这些经济利益,即说明企业控制了该无资。

?某些无资存在有赖于实物载体。如计算机控制的机械工具没有特定计算机软件就不能运行时,则说明该软件构成相关硬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应作为固资处理。如不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则作为无资处理。

?商誉不构成无资。某些情况下无资可能需要与有关的合同一起用于出售、转让等,这种情况下也视为可辨认无资。(客户关系、人力资源无法控制其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不符合无资定义。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刊头、客户名单和实质上类似项目的支出不能与整个业务开发成本区分,也不应确认为无资) 2.内容

①专利权: 发明专利权(期限20年)

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10年) 自申请日起计算 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10年)

②非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各种技术和诀窍。 工业专有技术

(非专利技术不是专利法的保护对象, 商业贸易专有技术 具有经济、机密性、动态性 它是用自我保密的方式) 管理专有技术

③商标权: 商品商标、服务商标、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有效期10年,自商标局核准之日起计算,需要续展的应提前6个月申请,未提出申请的可以给与6个月的宽展期,过后仍未申请则注销,每次续展有效期10年) (保护期不受限制)

④著作权(版权): 署名权、发表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等。(由法人/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其他组织视为作者)-----其他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如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第50年的12月31日)

⑤特许权(经营特许权、专营劝)

⑥土地使用权:我国土地实行公有制。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方式大致有行政划拨取得,外购取得(如以缴纳土地出让金方式取得)及投资者投资。

3.无资的确认条件

?无资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可能包括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收入中,或者企业使用该项无资而减少/节约的成本中,或体现在获得的其他利益中。

4.无资的初始计量 ①外购

下列不包括在无资的初始成本中:

为引入新产品进行宣传发生的广告费、管理费用及其他间接费用;(在形成预定经济规模之前发生的初始运作损

9

失,为运作该无资发生的培训费及在无资达到预定用途之前发生的经营活动并非是达到预定用途必不可少的,则应与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外购的无资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价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按取得无资购买价款的现值计量其成本,现值与应付价款之间的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在付款期间内按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费用。

②投资者投入无资成本:按合同/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按公允价值确定;

③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无资;在有支付补价情况下,支付补价方应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税费,作为换入无资的成本。收到补价方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补价)和应支付的税费作为换入无资成本。

④债务重组取得的无资成本:公允价值入账

⑤政府补助取得的无资成本:按公允价值入账,不能可靠取得公允的,按名义金额计量。

⑥土地使用权的处理:土地使用权用于自行开发建造厂房等地上建筑物,其账面价值不与地上建筑物合并计算其成本而作为无资核算,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分别进行摊销和提取折旧。但下列情况除外:

1.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用于建造对外出售的房屋建筑物,相关土地使用权应计入房屋成本; 2.企业外购的建筑物,实际支付价款包括土地与建筑物的价值应对支付价款按合理的方法进行分配。如实在无法合理分配,应全部作为固资处理。

⑦企业合并中取得的无资成本:

1.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按被合并企业无资的账面价值确认,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合并方在合并日编制合并报表时,应按照被合并方无资账面价值作为合并基础。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应以其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计量,独立于商誉确认为一项无资。

?企业合并中,如取得的无资本身可以单独辨认,但其计量/处置必须与有形或其他无形资产一并作价,在这种情况下,如该无资与其相关资产各自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则将该资产组(即无资与其相关有形资产)独立于商誉确认为单项资产。

第二节. 内部研究开发支出的确认和计量 1.研究阶段特点:计划性、探索性

2.开发阶段特点:针对性、形成成果可能性较大。 3.开发阶段判断可以予以资本化的条件:

①完成该无资以使其能够使用/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企业在判断时,应说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所需技术条件等已经具备,应提供相关证据和材料。

②具有完成该无资并使用/出售的意图。因此企业管理当局应能够说明其持有拟开发无资的目的。

③无资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证明运用该无资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无资自身存在市场。在内部使用的,应证明其有用性。

④有足够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如能证明银行等金融机构愿意为该无资的开发提供所需资金的声明等。 ⑤归属于该无资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可靠计量。企业同时从事多项开发活动的情况下,所发生支出应按一定标准在个项目之间进行分配,无法明确分配的,应予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不计入成本。

10


2024年注册会计师《会计》考试知识点总结(图文结合)(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移动通信复习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