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3.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二)做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题
1. 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3.填第22页第6题,相互评价。 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几和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19页内容、20页的做一做,练习二第8题。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互相合作,探究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让自己得出各数的组成
教具、学具准备:纸带、5个红花片、学具棒、卡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4的组成
① 老师这儿有4个红花片,你能分一分,有几种分法? ② 学生讨论,动作摆一摆。 ③ 反馈情况。
4 4 4 3 1 2 2 1 3
④ 读一读,集体读,个别读。 ⑤ 游戏,猜一猜。
共有3个园片,左手有2个,右手有几个? 共有4个园片,左手有2个,右手有几个? 共有3个园片,左手有1个,右手有几个? ??
先由老师和学生做游戏,再由同桌互做。 得出 3 3 2 1 2 2 1 1 1
2.5的组成
① 小朋友都有5根小棒,你能把5根分成2部分吗? ② 学生独立操作。
③ 小组交流,把组内意见记录下来。 ④ 各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⑤ 全班讨论得出:
5 5 5 5 1 4 2 3 3 2 4 1 读一读。 二、巩固发展:
1.20页做一做第一题
老师出示卡片5,同桌合作各拿出圆片或数字卡片使两人拿出的合并起来是5。比一比哪一桌得出的最多。
2.找朋友 2 4 4 3 1 2
3 1 学会如何找朋友,合并起来是5的,用直线连起来。 2.对口令游戏
我说3,我说2,3和2组成5 我说2,我说3,2和3组成5 我说3,我说1,3和1组成4 ?? 3.填数
5 4 5 4 5 3 ( ) 3 2 ( ) 1 ( ) 1 ( )2 ( ) ( ) 1
4.填表
3 1 4 1 1
6.独立完成练习二第8题 三、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学到了那些本领? 把今天学的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板书设计:
第六课时:加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例题及做一做,第27页练习三第2题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
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5个圆片、5根小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2出示数字,读数。
3按顺序填数: ( )3 ( )5。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用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与2只蓝鹤放到一块儿。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1只红纸鹤和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2学习加法算式
(1)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1和2。
(2)教师说明:把1和2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3。
(4)教师进一步说明:把1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 (5)读加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3发散联想
(1)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1+2=3来表示的加法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