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100页)(3)

2025-10-21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初步学会写数字和建立数感。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谈话:观察第14、15页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有几个? 2.跟周围的小伙伴交流,同时教师到各组共同交流并指导。 3.学生汇报。

4.教师根据汇报情况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二、反馈实践

1.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2.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3.同桌之间考一考。 三、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2.整体感知。出示点子图,请学生给它们5个排排队。 四、开放性活动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

(1)小组交流。(2)汇报。 2.猜数游戏。

提问:这个数比2大,可能是几?这个数比4小,可能是几?这个数比3大而且比5小,可能是几?只有这一种可能吗?

3.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同伴说说分别用了几个学具。小组活动。 五、学习写数:

1. 这些数你会写吗,谁愿意上来写一写? 2. 你认为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3. 师示范,生学写。

六、小结: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板书设计: 1 2 3 4 5

第二课时:第几和写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页的内容,第22页第7题、第9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熟练的认、读、写5以内的数。

2.会用5以内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

几。

教学重点:能工整的书写5以内的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安排:

一.进一步练习数的书写。

1. 今天,我要请小朋友来做小医生。(出示写错的数字)看看这些病号的问题出在哪里? 2. 学生回答。

3. 还会有人成为小病号吗? 4. 独立书写1-5各数。

5. 小组内交流、检查。 6. 展示优秀的作业。 二.教学第几。

1.出示4,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分别用各种方式表示。

2.数字除了可以表示几个外,还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吗? 还可以表示第几个。 你能举个例子来说明吗? 3.课本第18页在第几页后面啊? 18页上的填空你能填吗?反馈

4.如果第一个阿姨票买好了,那么小明排第几呢? 5.P18做一做第2题

先填空,再说一说如果从右数会怎么样,最后同桌合作说一说。

三.学生活动

1.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请5名学生按顺序排好) 2.从左数,你来说 3.从右数呢? 4.小组内合作说一说。

四.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又学会了些什么? 五.巩固练习:

1. P22第7题。师可在黑板上画5个圈,放图片,让学生说。 2. P22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优秀作业,介绍想法。 六.课后练习:练习书写1-5各数。

板书设计: 1 2 3 4 5 第三课时:比大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页的内容,第21页第5题、第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

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建立符号感。 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主题图;图片: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1~5各数 (二)排序

1.教师报数字请学生拿:2、5、3、1、4。

2.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100页)(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北大青鸟11S操作手册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