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5 工程建设项目各单位根据评审情况、安全检查反馈的问题、生产安全事故案例、绩效评定结果等,修 订 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修订,确保其有效和适用。 工程建设项目各单位严格执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确保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编制、使用、评审、修订的有效性; 工程建设项目各单位应建立主要安全生产过程、事件、活动、检查的安全记录档案,安全记录应按电力行业有关工程达标投产验收规程及时整理、编目和归档。 5 ①未按评审结果修订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不得分; ②无修订记录资料的,扣1分/项。 5.4.6 文件和档案 管理 10 ①未按档案管理制度对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编制、使用、评审、修订进行管理的,扣5分; ②未按规定建立安全记录、台账的,扣2分/项; ③安全记录、台账未按电力行业有关工程达标投产验收规程及时整理、编目和归档的,扣1分/项。 5.5 教育培训(70分)
序号 项 目 内 容 标准分 标准 实得分 5.5.1 工程建设项目各单位应明确安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或责任人,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制定、教育培训 实施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有相应的资源保证; 管理 做好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实施分级管理,并对培训效果进行验证、评估和改进。 安全管理人员教育培训 工程建设项目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经具备相应资质的培训机构培训合格,取得培训合格证书。 10 ①安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或责任人不明确,扣3分; ②未制定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未建立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和档案,扣3分; ③未对培训效果进行验证的,扣2分。 5.5.2 20 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经安全培训,未持有效证件的,扣1分/人。 ①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未经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并公布的,不得分; ②现场作业人员未按要求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或考核 5.5.3 各单位应定期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法规、规章作业人员制度的教育和安全规程、生产技能的培训,并经考教育培训 试验证确认其能力符合岗位要求; 20 16
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须经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并公布; 新入厂人员在上岗前,必须经过项目、工地、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0学时;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按有关规定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并取得有效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施工单位的安全技术交底和每天的“站班会”应纳入安全教育培训,并结合工作任务做好危险点分析,布置安全措施,讲解安全注意事项; 工作结束应及时总结当班工作情况,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工程建设项目各单位应组织或监督相关方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考试; 其他人员各单位对参观、学习、实习等外来人员,进入施教育培训 工现场前应进行有关安全规定和可能接触到的危害及应急知识的教育和告知,并做好相关监护工作。 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制定工程项目安全文化建设规划和安全理念,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促进安全生产工作; 安全文化 各参建单位应制定安全活动策划方案,采取多种建设 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宣传、教育和引导从业人员的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形成全体员工所认同、共同遵守、带有本工程项目建设特点的安全价值观,实现在法律和政府监管要求之上的安全自我约束,不合格仍进行作业,扣1分/人; ③新入厂人员未经三级安全教育培训的,扣1分/人; ④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未持有效证件上岗的,不得分; ⑤施工单位未组织每天的“站班会”,扣2分/次; ⑥“站班会”无安全技术交底、无危险点告知记录或记录内容不充实,扣1分/次。 5.5.4 10 ①未对相关方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扣1分/人; ②承包方人员未经考试或考试不合格进入施工现场,扣1分/人; ③对外来人员进入现场前未进行安全教育和告知的,扣1分/人; ④临时用工人员未经过培训或考试合格上岗作业的,扣1分/人。 ①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未制定工程项目安全文化建设规划,不得分; ②各参建单位未制定安全活动策划方案,不得分; ③各单位未组织开展安全文化活动(如安全生产月活动、安全知识竞赛、安全工作经验交流等),无活动记录,扣5分; ④各单位领导未参加安全活动,扣1分/次。 5.5.5 10 17
保障安全施工水平持续提高; 各单位应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活动,学习国家、上级单位、本单位有关安全生产的指示精神和规定以及本岗位安全生产知识,交流安全生产工作经验,分析本岗位安全生产风险和预防措施。 5.6 施工设备管理(150分)
5.6.1 施工设备基础管理(50分)
序号 项 目 内 容 标准 ①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未明确与施工单位管理接口,扣2分; ②建设单位未明确责任部门(或责任人),或者未明确管理内容、岗位职责,不得分; ③监理单位未设专人履行对施工机械设备的监督责任,扣2分 ; ④施工单位未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组织机构;未设专人负责,未明确岗位职责,不得分。 ①建设单位未建立大型施工设备现场准入管理制度,扣4分; ②施工单位未按要求向建设单位履行报审备案手续,扣4分; ③未制定机械设备安全管理责任制,扣4分; ④管理制度不健全或审批手续不完整,扣2分/项。 实得分 标准分 5.6.1.1 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明确与施工单位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接口; 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明确施工机械管理的责任部门或责任人,明确管理内容及岗位职责;疑问 管理组织 工程项目监理单位应设专人履行对施工机械、机构 设备的监督责任; 施工单位应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组织机构,形成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网络体系,明确岗位职责。 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建立大型施工设备准入管理制度,明确管理流程; 工程项目各单位应制定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制度管理 理责任制; 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施工机械、设备的检验、维护保养、安全监督检查、安全专项检查等管理制 8 5.6.1.2 20 18
度。 5.6.1.3 验收及检验 管理 施工单位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机械、设备使用前应进行验收,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并建立设备验收台账; 施工单位应确保施工机械、设备的各种证件齐全、有效; 工程项目监理单位应对进场的施工机械、设备进行验证。 施工单位应建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台帐;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入场时应进行检验确认; 工程项目监理单位应对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情况进行验证;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应进行定期培训。 8 ①施工设备进场未履行检验手续的或检验不合格投入使用的,不得分; ②施工设备合格证、制造单位生产资质、机动车行驶证等证件不齐全者,扣2分/项; ③监理单位未对进场的施工机械、设备进行验证,扣2分/项。 ④施工单位未建立机械、设备验收台账,扣2分/项。 ①施工单位未建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台帐,扣3分; ②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未持有效证件上岗的,不得分; ③监理未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持证情况进行验证的,扣2分; ④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未定期培训,扣3分。 ①未建立施工用机械、设备档案及台账,扣4分; ②档案资料不完整或与实物不符的,扣2分/项; ③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未及时收集、整理、归档工程项目相关文件,扣2分。 5.6.1.4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 8 5.6.1.5 工程项目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应建立施工用机械、设备管理档案,档案应齐全、清晰、准确、有档案管理 效; 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电力建设档案规范及时收集、整理、归档工程项目相关文件。 6 19
5.6.2 施工设备使用管理(80分)
序号 项 目 内 容 标准分 标准 实得分 5.6.2.1 施工单位应做到: 施工机械、设备金属结构、运行机构、电气控制系统无缺陷; 安全保护装置齐全可靠; 防护罩、盖板、梯子护栏等安全防护设施应完备设备性能可靠; 及 设备干净整洁,悬挂标识牌、检验合格证及安全作业环境 操作规程; 设备基础应进行验收确保符合技术文件要求,并定期检验; 设备运行范围内无障碍物,满足安全运行要求; 两台及以上机械在同一区域使用,可能发生碰撞时,应制定相应安全措施。 施工单位应制定施工机械、设备安全检查、润滑保养办法; 施工单位应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操作维修 护保养,并定期检查,并保存维修 保养记录; 保养 设备改造应由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改造结束应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施工机械、设备维修结束后应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特点、季节变化、特定危险安全监督 源等对施工机械、设备组织专项检查。 检查 20 ①施工机械、设备金属结构、运转机构、电气控制系统存在缺陷,扣2分/项; ②安全防护装置的设置不符合要求或不能起到保护作用的,扣3分/项; ③设备基础、轨道未经验收或定期检验,存在缺陷,扣2分/项; ④作业环境不满足安全运行要求,扣2分/项; ⑤两台及以上机械可能发生碰撞,未制定相应安全措施,扣2分/项。 5.6.2.2 20 ①施工单位未制定安全检查、润滑保养办法,扣3分/项; ②施工机械、设备未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查,未并保存维修 保养记录,扣2分/项; ③设备改造单位无相应资质,扣5分; ④设备改造后未经检验合格投入使用,扣3分/次; ⑤设备维修后未进行检查验收投入使用,扣2分/次。 施工单位未根据施工特点、季节变化、特定危险源等对施工机械、设备组织专项检查,扣2分/次; 5.6.2.3 15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