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日光 B.空气 C.下雨 D.刮风
2. 体育锻炼具有(B C)等特点。
A.增强肌肉力量 B.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C.具有广泛的选择性 D.预防疾病
3. 下列(A B)是体育锻炼固有的特点。
A.具有良好的习惯性 B.具有适应性 C.全面增进身体健康 D.提高身体素质
4. 一般来讲,每天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对身体是有好处的,适宜晚饭后20分钟和临睡前10分钟的活动有(C D)。
A.篮球 B.排球 C.散步 D.太极拳
5. 下午课外活动一般在4-6时,是一天最好的运动时间。较适合的运动包括(A B)等。
A.打篮球 B.踢足球 C.散步 D.打台球
6. 为了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提高锻炼的效果,在锻炼中我们应遵循的原则下面正确的有.(C D)等原则。
A.适宜性原则 B.科学性量原则 C.自觉积极性原则 D.从实际出发原则
7. 为了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提高锻炼的效果,在锻炼中我们应遵循(C D)等原则。
A.大运动负荷原则 B.对抗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全面锻炼原则
8. 决定运动负荷大小的主要因素是(B C)。
A.运动成绩 B. 运动量 C. 运动强度 D.运动心率
9. 贯彻体育锻炼持之以恒原则,应该注意(A C)。
A. 合理安排的锻炼间隔时间 B.只要有时间就要锻炼 C.锻炼要有恒 D.一次锻炼后要休息几天
10.以下 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包括(C D)等。
A.技术锻炼法 B.战术锻炼法 C.重复锻炼法 D.间歇锻炼法
11. 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包括(C D)等。
A.集体锻炼法 B.个人锻炼法 C.连续锻炼法 D.循环锻炼法
12. 负重锻炼法是使用(B C)等重物进行身体运动来锻炼身体、增强体力的方法。
A.铅球 B.杠铃 C.沙袋 D.双杠
13. 学校学生通过《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需要具备的素质有(A C)等。
A.力量 B.对抗 C.速度 D.平衡
14. 学校学生通过《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需要具备的素质有(A C)等。
A.耐力 B.免疫力 C.灵敏 D.营养均衡
15. 力量素质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按肌肉收缩的形式可分为
(C D )。
A.绝对力量 B.相对力量 C.静力性力量 D.动力性力量
16. 心肺系统是指在功能上有密切联系的(A D )。
A.循环系统 B.消化系统 C.神经系统 D.呼吸系统
17. 日光浴是一种利用日光进行锻炼和防治慢性病的方法,按波长划分,日光可分为(A B)和可见光。
A.红外线 B.紫外线 C.X射线 D.热光波
18. 按空气的温度可把空气浴分为(A B)等3种。
A.热空气浴 B.凉空气浴 C.桑拿 D.潮湿空气浴
19. 冷水浴就使用冷水进行锻炼,进行冷水浴时出现的生理反应可分为(A B)等3个阶段。
A.寒冷阶段 B.温暖阶段 C.适应阶段 D.提高阶段
20. 4周散步健身法是美国的达拉斯库珀增氧健身法研究所的苏珊·约翰逊博士设计的一个为期4周的散步方案,每周的散步计划都瞄准不同的目标。第一周和第二周的目标是(A D )。
A.消除压力 B. 加强力量 C.心脏健康 D. 控制体重
大学体育第五章题库
一. 单项选择
1.属于运动处方的对象是:( A )
A.从事体育锻炼者 B.专业运动员 C.任何人 D.残疾人
2.运动处方锻炼主要是采用什么运动:(A )
A.有氧运动 B.无氧运动 C.有氧与无氧相结合的运动 D.什么运动都可以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体育锻炼的目的:( D )
A.增强体质 B.增进健康 C.提高抗病能力 D.提高运动成绩
4.有氧运动对机体的影响的效果不包括下列哪个方面:(D )
A.生理学的 B.心理学的 C.社会学的 D.体育学的
5.持续5分钟以上尚有余力的运动称为:(C )
A.有氧运动 B.无氧运动 C.恒常运动 D.非恒常运动
6.超量恢复一般在运动后( )出现。
A.马上 B.1-2天 C.3-4天 D.5天以后
7.下列属于有氧运动的项目是( D )
A.举重 B.篮球 C.跳远 D.慢跑
8.下列不属于有氧运动的项目是( A )
A.潜泳 B.排球 C.自行车 D.慢跑
9.下列属于无氧运动的项目是( D )
A.橄榄球 B.篮球 C.足球 D.跳高
10.下列不属于无氧运动的项目是( D )
A.举重 B.篮球 C.跳远 D.慢跑
11.下列属于有氧无氧混合运动的项目是(B )
A.举重 B.篮球 C.跳远 D.慢跑
12.下列不属于有氧无氧混合运动的项目是( D )
A.橄榄球 B.篮球 C.足球 D.跳高
13.运动处方中,锻炼者选择运动种类的必备条件是( A )
A.经过医学检查已许可 B.进行运动的环境,就近有场所 C.有同伴 D.有指导者
14.根据运动时心率和强度相关关系标准,心率160次/分钟的锻炼强度大约是( A )
A.80% B.70% C.60% D.50%
15.根据运动时心率和强度相关关系标准,心率140次/分钟的锻炼强度大约是( B )
A.80% B.70% C.60% D.50%
16.根据运动时心率和强度相关关系标准,心率120次/分钟的锻炼强度大约是( C )
A.80% B.70% C.60% D.50%
17.根据运动时心率和强度相关关系标准,心率110次/分钟的锻炼强度大约是( D )
A.80% B.70% C.60% D.50%
18.国内外科研成果表明,最适宜的锻炼强度在( C )
A.50% B.60% C.65—75% D.80%以上
19.从运动生理来说,( A )是全身耐力运动所需的最短时间。
A.5min B.10min C.15min D.30min
20.从运动生理角度来说,(D )对于坚持正常工作的人是最大限度时间。
A.5min B.15min C.30min D.60min
22. 健身锻炼的运动量一般用运动强度与( D)的乘积来表示。
A. 运动量 B.运动负荷 C.心率 D.运动时间
23.国内外科研成果表明,最适宜的锻炼强度在65%~75%,即心率在( C)之间。
A.120~130次/min; B.110~140次/min;
C. 130~150次/min; D. 140~150次/min;
24.对青少年学生来说,以健身为目的的耐力练习心跳、脉搏应该维持在( C) 为宜。
A.120—140次/分 B.120—170次/分 C.130—160次/分D.130—170次/分
25.每天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最为有利,每次锻炼时间安排为早锻炼 ( B )钟,课外活动40—50分钟,晚饭后轻度活动10—20分钟,睡眠前轻松运动10分钟左右。
A. 15 B. 20 C.25 D. 30
26. 据国内外科研成果表明,运动锻炼心率达到(D)次/min时人体内的免役蛋白减少,易感染疾病,易产生疲劳或运动伤病。
A.150; B.160; C.170; D.180;
27. 据国内外科研成果表明,每次进行( C )min的耐力性运动锻炼是比较适宜的。
A.10—40; B.15—50; C.20—60; D.30—70;
28. 据库珀研究表明,进行全身耐力性运动时,心率维持在150次/min,最少持续( B ) Min,才可开始收到锻炼效果。
A.4; B.5; C.6; D.7
29. 为使各生理功能充分发动起来,达到恒常运动的时间,轻运动时为( C ) min。
A.3; B.4; C.5; D.6;
30.( A ) 是单位时间内的运动量。
A. 运动强度; B. 运动负荷; C.运动训练; D.运动时间;
31. 据库珀研究表明,心率维持在150次/min,对于坚持正常工作的人的最大限度的时间是 (A)Min。
A.40; B.50; C.60; D.70;
32. 国内外科研成果表明,最适宜的锻炼强度在 ( B ) 。
A. 60%—70%; B. 65%—75%; C. 75%—85%; D. 70%—80%;
33. 为使各生理功能充分发动起来,达到恒常运动的时间:强运动时间为 ( A ) min。
A. 3; B. 4; C. 5; D. 6;
34. 最适宜的锻炼频度是每周进行 ( C ) 次。
A. 1—2; B. 2—3; C. 3—4; D. 4—5;
35. 所谓恒常运动也称稳定运动,是 ( A ) 活动时的一种功能状态。
A. 人体; B.上肢; C.下肢; D. 全身;
36. ( A ) 对增强呼吸系统摄取氧、心血管系统载荷及输送氧的能力,以及组织的有氧代谢利用氧的能力有显著的训练作用。
A. 耐力运动; B. 有氧运动; C. 无氧运动; D.恒常运动;
37. 一次锻炼课的安排,一般以健身为目的的合计运动时间为 ( D )。
A. 30—40min; B. 35—45min; C.35—45min; D. 30—45min;
38. 制定运动处方具有五个步骤,其中第一步应是 ( B ) 。
A. 临床检查; B. 一般体检; C. 运动试验; D. 体力测试;
39. 现代运动处方要求包括三种运动种类,即有氧运动、伸展运动和力量性运动,下面 ( C ) 项目属于伸展性运动。
A. 游泳; B. 自行车; C. 广播操; D. 跳绳;
40. 运动处方锻炼主要采用中等强度有氧代谢为主的 ( B ) 运动,也称有氧运动。
A. 伸展运动; B. 耐力性运动; C. 混合运动; D.无氧运动
二. 判断题
1. 从运动医学的立场说,以增进健康为目的的运动应考虑以下三种条件:⑴恒常运动;⑵有一定节律的持续运动,无呼吸紊乱或憋气现象;⑶近于全身运动,不是局部运动。
( √ )
2. 运动处方锻炼主要是采用最大强度无氧代谢为主的耐力性运动,也称无氧运动。 ( × )
3. 一般来说,超量恢复常在运动后1—2天后才出现。( × )
4. 简单地说,恒常运动是持续5min以上尚有余力的运动,而非恒常运动是5min以内便疲倦了的运。 ( √ )
5. 无氧运动的耐力性运动项目有:步行、慢跑、走跑交替、游泳、自行车等。 ( × )
6. 运动强度是运动处方定量化和科学性的核心问题,而运动量是取得锻炼效果与安全性的关。 (√)
7. 运动量也称运动负荷,由强度、密度、时间、数量及运动项目的特点等因素构成。( √ )
8. 由于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的乘积决定运动量,因此,即使等量运动量,因运动目的不同而有运动强度和时间不同的处。 ( √ )
9. 一次必要的运动时间,也是根据运动强度、运动频度、运动目的、年龄及身体条件而不同,不能一概而定。 ( √ )
10. 一般可在持续有氧运动20—60min范围内,按运动强度及身体条件决定必要的运动时间,便是运动处方的要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