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因此,也称免疫印迹(immoublotting)。
1. 实验原理:
(1)将混合组分蛋白质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将各组分逐一分开停留在凝胶的不同区带
(2)通过转移电泳方法(与DNA,RNA转移方法不同)将凝胶板上的各组分蛋白质转移至NC膜上。
(3)用被检蛋白质相应的特异性抗体(称第一抗体)与NC膜上的各组分蛋白质进行免疫反应。于是,特异性抗体就与NC膜上相应的特异性蛋白质结合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4)用与第一抗体相对应的特异性第二抗体,将它进行碱性磷酸酶标记或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或放射性核素标记。将这种标记的第二抗体与第一抗体—抗原复合物反应。于是标记了的第二抗体就与第一抗体进行特异性的结合。形成了三种物质的三元复合物。
(5)印迹信号的检测:
① 显色检测:加入相应的底物,在碱性磷酸酶或辣根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使底物反应产生具有一定颜色的物质。
② 放射性自显影检测:用于放射性核素标记信号的检测。
2.应用:
(1)蛋白质特别是微量蛋白质的定性检测:一复合物组分蛋白质中含有微量的目的蛋白质时,可用Western blotting 进行定性检测。
(2)特异蛋白质的半定量分析:特异蛋白质经蛋白质印迹质显色后,与标准量蛋白质比较,经扫描方法可进行半定量测定。
6、什么是斑点印迹(DNA点杂交)?什么是细胞原位杂交?
答:斑点印迹(dot blotting):将待测DNA或RNA,不需经电泳分离直接点样在NC膜使之呈点状。再用标记的已知碱基顺序的探针与之杂交。如出现阳性杂交体,根据探针的碱基顺序,按碱基配对规则就可确定待测DNA或RNA的存在以及它们的含量。
细胞原位杂交(ISH,in situ hybridigation):用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或细胞印片,对其进行一定处理,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用标记的探针与之杂交,在细胞DNA原位置处形成杂交体。常用于肿瘤的基因诊断。
7、什么是PCR?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称聚合酶链反应,是由美国生化学 Mullis 于1983年创建的方法。使一个基因片段在试管内经 2-3小时反应后,其拷贝数可增加至百万倍以上,不需要经复杂的分子克隆技术就可得到基因片段的大量拷贝,使得过去很多不能进行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得以顺利进行。 PCR的基本原理
利用DNA半保留复制的原理结合体外DNA在不同温度下变性、复性的原理建立了高温变性、低温复性、适温(称延伸温度)下合成链延伸的三步连续反 应的不断循环:
1,高温变性:94℃左右时,双链DNA中两条单链之间氢键断裂,解开成两条单链,便于起模板作用,但又不影响3’,5’-磷酸二酯键的稳定性。此温度时,单链DNA引物自身间的聚合也完全解开,引物便于充分发挥作用。
2. 低温复性,便于DNA单链引物与单链模板DNA之间的结合:在55℃左右时,一对(两条)小DNA单链引物中,一条引物与一条模板链3‘端互补结合。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