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施阶段,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效地执行计划,实现目标,学校管理者要做好组织,指导,协调,激励,教育方面的管理活动。 (三)实施的基本要求
1.充分发挥各级职能机构的作用。要实行分级管理,分权管理,使各级职能机构的管理者的职,权,责三者统一。各职能机构应适当分工,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 2.要充分认识组织,指导,协调,激励和教育这五项管理措施是相互联系的,应结合起来运用。 三.检查:
(一)检查的意义:检查是学校管理过程的必要环节 。它不是一次性环节,而是贯穿于管理全过程的环节。检查的作用有三个方面: 1.对管理者来说,检查具有测度管理水平高低的作用。 2. 对学校成员来说,检查具有督促和考核作用, 3. 检查对后续工作具有推动作用。 (二)检查的方式
1.从时间上可分为:平时进行的分散检查和阶段性进行的集中检查 。 2.从内容看可分为,全面检查和专题检查。
3.从检查者看可分为领导检查,相互检查和自我检查。 4.从方法上看可分为口头汇报检查,书面检查和会议检查。 (三)有效检查的基本要求
1.要以计划规定的标准为尺度。
2.检查既要重视工作结果,更要重视工作过程。
3.检查要与指导结合起来。 4.检查要发动全体成员自觉参与。 四.总结
(一)总结的意义:
总结是学校管理活动一个周期过程的终结环节。总结出经验和教训, 探索规律,指导今后工作。总结,还可通过成绩,培养集体荣誉感,发现存在的问题,增强责任感,自觉地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工作的科学化。 (二)总结的种类和步骤
总结有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两种。
总结过程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过程。 一般是先由上而下提出要求,展开议论;再由下而上进行总结,管理者汇总;最后是上下结合,反复讨论而形成定论。
(三)总结的基本要求 (简答,需展开,参考书48页) 1.总结要以检查为基础:2.总结要有理论指导: 3.总结要摸索管理规律: 4.总结要有激励性: 第三节 学校管理过程的优化
学校管理过程的优化,主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学校管理过程的活动不仅是有效的,而且有效性要越来越显著,趋向最佳状态。优化学校管理过程,同目标,程序,环境三者有直接的关系。
这里重点讲管理过程程序的优化,即对学校管理过程各环节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对各环节关系的揭示,把握管理过程的基本规律,并以此指导管理过程的开展,达到管理过程的优化。
一.基本环节活动的程序性
学校管理过程是按照-实施-检查-总结的程序进行的,各环节连成一体,缺一不可,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二.基本环节活动的螺旋上升性
学校管理过程是按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的顺序不断进行的,一个管理周期结束,接着又有一个新的周期开始。这种循环不是同轴定位施转,而是螺旋上升式地向前发展。 三.基本环节的递进与交叉
学校管理过程中各环节的活动,是递进与交叉,相互渗透,相互推动的循环过程。各环节间的活动存在反馈回路。如在实施阶段检验计划,在检查阶段检验实施,也检验计划, 等。
学校管理过程中的诸环节,是互相渗透的,在一个环节中也可以看到其他环节的作用,如组织实施中,同时也存在着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学校总体管理工作如此,其它各项专门也是如此。 讨论题:
结合素质教育需要,谈谈学校管理各环节(四个环节)应如何开展工作? 第五章 学校管理原则
第一节 学校管理原则概述
一.学校管理原则(名词解释)的含义:
⒈学校管理原则是学校中管理者 和被管理者为实现预定目标而进行活动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管理者采取有效手段管人理财用物和处理各项育人事宜必须遵循的行动准则。 二.学校管理原则的特点:
1.多样性 : -是指多样性的学校管理工作需要有多样性的管理原则来指导,二是指
同-种工作的管理原则可能有多种.
2.层次性:人的认识可分为感知、经验、科学三个层次,相应的管理原则也可分为感知、经验、科学三个层次.我们应努力追求理性科学的管理原则.
学校是-个系统工程,具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层次的管理工作应有所不同,以体现针对性,这就要求学校管理原则应有层次性.
3.系统性:管理原则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决定了管理原则具有系统性.管理原则的系统性是从它的整体属性上说明其特点的.
4.客观性:管理原则是人们依据管理规律和原理制订出来的,表面上看是主观的,实际上它是来自于客观的,是客观的产物.任何管理原则都应反映客观规律,否则都是站不住脚的,都谈不上是原则.
三、国内外提到的学校管理原则 ,可分成四大类: 1 、传统经验抽象型:方向性原则、党的领导原则等
2 、领导方法抽象型:群众性原则、民主性原则、规范性原则等
3 、现代企业管理原则移植型:整体性原则、动态平衡原则、信息反馈原则等 4 、现代管理一级、二级原理降格型:系统原则、整分合原则、效益原则等 四.影响学校管理原则制订的因素: 1.教育、管理的基本规律: 2.国家的教育法令 和 方针政策: 3.个体对教育及其管理理念:
第二节 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
(论述,原则及其依据,展开说明,重点为以育人为主和以效益为主) 一.以育人为主原则
1.育人为主原则含义:指学校管理要把育人工作放在首位,学校管理就是育人管理,育人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育人为主,学校管理才能把握正确方向. 2.以育人为主的依据:
育人为主是学校亘古不变的使命 育人为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要求 育人为主是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 育人为主是学校管理的根本宗旨 3.贯彻育人为主原则的要求: ①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②突出教学管理的地位
③完善育人管理系统
④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 ⑤处理好教学与育人的关系 二、以教师为主原则:
1 、含义:是说学校领导者在办学过程中要把教师作为主要依靠力量,依靠教师办学.这里说的教师包括在学校工作的全体教职工,但以实际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最为重要.
2 、以教师为主的依据:
①以教师为主是教师的性质决定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都是学校办学的依靠因素,其中以教师为代表的人力因素是最主要的,也是决定的因素.
②以教师为主是学校工作性质决定的.学校是专门的育人场所,育人主要通过教学,教学由教师来承担.
③以教师为主是教育特性决定的.育人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内容,完成这样的任务,不能仅靠知识的传授,需要教师言传身教.
④以教师为主是教学过程决定的.教学过程是由师生构成的双边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
⑤以教师为主是教师劳动特点决定的.教师劳动是一种高级的脑力劳动,具有艺术性.教师劳动的艺术性,决定了育人效果. 3、贯彻以教师为主原则的要求
①树立民主管理的观念.提高管理透明度,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教师拥有相关的教学自主权,发挥教代会的作用等.
②树立教师优先观点.政治上信任教师,业务上尊重教师,生活上关怀教师
③树立公仆服务意识,正确认识自己的权力和作用,完善责任范围,为教师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三、以激励为主原则
1 、含义:指的是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选择运用管理方法应以激励人的工作行为作为主要的,基本的宗旨,以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2 、以激励为主的依据
①以激励为主是人的行为活动本质决定的.激励能调动人的积极性,更好地投入工作.行为科学更是通过激励来满足人的需要,调动人的工作热情.
②以激励为主是学校特点决定的.学校管理过程主要是以人与人构成的双边活动,对人的管理用激励方式最为有效,用激励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③以激励为主是教师的心理特点和工作特点决定的,教师具有清高、自尊、爱名誉、重精神等心理特点,和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等工作特点,这就要用激励的方式,而不是压迫,压仰的方式.
3、贯彻激励为主原则的要求
①满足教职工的合理要求,精神需要,物质需要,作到合理且公平. ②做好思想沟通工作,这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方法 ③学校规章制度要有激励性 ④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以效益为主原则
1 、含义:效益为主是指学校管理要把学校活动结果对社会的作用,作为衡量学校管理好坏的最终标准和追求的目标。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以效益为主的依据:
①以效益为主是学校管理目的决定的 ②以效益为主是经济活动规律的要求 ③以效益为主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要求 1、贯彻效益为主原则的要求 ①正确认识几种关系
A 、效率与效益的关系:效率主要从时间、速度的角度衡量劳动成果与劳动付出之间的比例关系.效益则是从社会效果和价值的角度考察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值关系,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效率是效益的基础,但效率好效益不-定好,应追求效率与效益的统一.
B、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指劳动成果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社会效益指劳动成果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方面发展的贡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不一定成正比.经济效益可以量化,社会效益只能作定性分析,学校管理既要讲经济效益,也要讲社会效益.
C 、学校效益与社会效益:应追求两者的统一.
②、坚持以质量为本:正确认识学校教育质量,应从社会需要,社会发展的角度要求教育质量,具体地说,既要讲认知能力和科学知识方面的质量,更要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质量,追求全面发展质量。
③ 、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学校办学效益,要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要尊重、关心、发展、激励教职工。
第六章 学校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