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2)

2025-09-16

A.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C.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9.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 A.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 因祸得福,转败为胜

1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A.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的 B.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C.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D.量变和质变没有明显的区别 三、辨析题

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2.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3.随着科技发展,电脑将取代人脑。

4.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同样是不可设想的。 5.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四、简答题

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2.简述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

3.什么是发展?为什么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4.什么是实践?实践有哪些特点?

5.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6.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五、材料分析题

1.学生乙,独生子——家庭条件好,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把他当作“小皇帝”疼他,学习成绩也不错,人长得还挺“酷”……小时候的一个晚上,妈妈带他去朋友家串门。回到家,他突然发现一直攥在手里的一块糖没了。那糖是妈妈的朋友给的,他家没有这样的糖,但是他要!他要!!他一定要!!!他打着滚地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实在心疼,便带上手电,倾巢出动,沿着来路进行“拉网”大搜寻。眼看到了12点了,糖还是没有找到。妈妈看着因绝望而哭得死去活来的孩子,终于硬着头皮敲响了朋友家的门。他要什么就准能得到什么。

后来他上了高中,要住宿,这可愁坏了家长,不为别的,就为孩子每天起床这件天大的事。孩子每天起床都像一场战争,两个闹钟根本闹不醒他,必须得有人去推他,推劲儿小了还不行,得使劲推,好不容易推着坐起来了,你这边刚抬脚迈出门去,他那边又躺下呼呼睡着了。这位家长还真有办法,就把这光荣而又艰巨

的任务交给了孩子的“舍友”,每天起床的时候由舍友推他。那家长也不让人家白推,声称可以“按月付酬”,只是人家舍友境界挺高的,说什么也不要。

上了大学想要一个女朋友,但是他看上的女孩根本看不上他,他不再打着滚哭,而是拿起一把刀子割破了自己的手腕……在医院,他被抢救过来。但是他又开始绝食。父母哭着对他说:你想把我们急死?不就是一个女孩吗,你人生的路还长着呢,好女孩多的是。他恨恨地说:但是我就想要她!要她!!要她!!! 请回答:(1)父母对孩子这样的爱合适么?为什么?

(2)请用学过的哲学道理说明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应当把握的问题。

2.《动物保护》杂志也介绍过一则故事:在秘鲁的国家级森林公园,生活着一只青年美洲虎。由于美洲虎是一种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全世界现在仅存17只,因此为了很好地保护这只珍稀的老虎,秘鲁人在公园中专门辟出一块近20平方公里的森林作为虎园,还精心设计和建盖了豪华的虎房,好让它自由自在地生活。虎园里森林茂密,百草芳菲,沟壑纵横,流水潺潺,并有成群人工饲养的牛、羊、鹿、兔供老虎尽情享用。然而,让人感到奇怪的是从没有人看见美洲虎去捕捉过那些专门为它预备的“活食”,也从没有人看见它王者之气十足地纵横于雄山大川,啸傲于莽莽丛林,只是耷拉着脑袋,睡了吃,吃了睡,一副无精打采的熊样。有人说它大约是太孤独了,若有个伴儿,兴许会好一些。于是,政府又通过外交途径,从哥伦比亚租来一只母虎与它做伴,但结果还是老样子。一位动物行为学家到森林公园来参观,见到美洲虎那副懒洋洋的样儿,便对管理员说,老虎是森林之王,在它所生活的环境中,不能只放上一群整天只知道吃草,即使不放进去几只狼,至也应放上两只豺狗,否则,美洲虎无论如何也提不起精神。管理员们听从了动物行为学家的意见,不久便从别的动物园引进了几只美洲豹投放进了虎园。这一招果然奏效,自从美洲豹进了虎园的那天,这只美洲虎就再也躺不住了。它每天不是站在高高的山顶愤怒地咆哮,就是有如飓风般俯冲下山冈,或者在丛林的边缘地带警觉地巡视和游荡。老虎那种刚烈威猛、霸气十足的本性被重新唤醒。它又成了一只真正的老虎,成了这片广阔的虎园里真正意义上的森林之王。 请回答:(1)放入美洲豹后美洲虎活跃起来,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这件事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启示?

3.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马骑赤兔,刀偃青龙,是《三国演义》中智勇双全,叱吒风云日虎将,是无数人心目中的英雄,深受人们的敬佩和赞赏。然而其最后却落得败走麦城,死于孙权之手。

赤壁之战造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对刘备政权来说,有两个敌人;一是北魏曹操,一是江东孙权。北方曹操拥兵百万,对吴、蜀两地虎视眈眈,大有吞灭之势;而

孙权与刘备政权虽有矛盾,但此时单凭蜀国的实力断不能采用“两个拳头打人”,同时打击曹、孙两家。当诸葛亮将守护荆州的重任托付关羽,在设宴交割印绶时,便问关羽:“倘曹操引兵来到,当如之何?”关羽答曰:“以力拒之。”孔明又问:“倘曹操、孔权,齐起兵来,如之奈何?”关羽答曰:“分兵拒之。”一个“分”字,暴露了关羽主次不分,全线出击的错误战略,当即受到诸葛亮的批驳,“若如此,荆州危矣。”孔明曰:“吾有八个字,将军牢记,可保守荆州。”关羽遂问:“哪八个字?”孔明答曰 “北拒曹操,东和孙权”,才能保荆州无虞。关羽当即表示:“军师之言,当铭肺腑。”

可惜,关羽并没有真正接受诸葛亮的劝诫。当曹操在邺郡闻知刘备自立汉中王,甚怒,即时传令,尽起倾国之兵,赴两川与汉中王决雌雄。但此时司马懿出班进谏曰:“江东孙权,以妹刘备,而又乘间窃取回去;刘备又据占荆州不还:彼此俱有切齿之恨。今可差一舌辩之士,赍书往说孙权,使兵取荆州;刘备必发两川之兵以救荆州。那时大王兴兵去取汉川,令刘备首尾不能相救,势必危矣。”曹操大喜,即修书派满宠为使,星夜投江东见孙权。孙权与众谋士商议,使人过江打探关羽动静后再做主张。遂遣诸葛瑾到荆州,向关羽求亲,希望关羽能把女儿给自己的儿子,两家结秦晋之好,与其计划共破曹操。用婚姻来巩固军事联盟是古人常用的手段,亦不失为一桩美事,但关羽根本不买此账,出言不逊、破口伤人:“吾虎女巡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再休多言!”诸葛瑾抱头鼠窜,回见吴候孙权不敢隐匿,遂以实告。孙权大怒,商议取荆州之策。关羽在关键时刻忘记了诸葛亮的话,将孙权推向了曹操。孙权派吕蒙巧计偷袭荆州,致使关羽兵败麦城,后被孙权擒住。关羽此时厉声大骂孙权为“碧眼小儿,紫髯鼠辈!”惹得孙权动了匹夫之怒,斩了关公父子,一代英雄终此了其一生。 汉中王刘备闻听关公父子遇害,哭绝于地,他急欲提兵问罪于东吴,诸葛亮劝谏曰:“不可。方今吴欲令我伐魏,魏亦欲令我伐吴:各怀诡计,伺隙而乘。王上只宜按兵不动,且与关公发丧。待吴、魏不和,乘时而伐之,可也。”不几日,刘备又下诏欲起兵东征,以雪此恨,当即受到众人反对。赵云劝谏曰:“国贼乃曹操,非孙权也。今曹丕篡汉,神人共怒。陛下可早图关中,屯兵渭河上流,以讨凶逆,则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若舍魏以伐吴,兵势一交,岂能骤解。”况且,“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愿意天下为重。”然而,刘备报仇心切,早把孰先孰后、孰主孰从弃置脑后,他不听诸等人的劝谏,下令起兵伐吴。川将数百员,共兵七十五万,择定章武元年七月丙寅日出师。正在刘备兴兵征吴时,孙权又派去了诸葛谨去见刘备,欲以利害说之,使两国相和,共讨曹丕之罪。诸葛瑾曰:“臣请以轻重大小之事,与陛下论之:陛下是汉朝皇叔,今汉

帝已被曹丕篡夺,不思剿除;却为异姓之亲,而屈万乘之尊:是舍大义而就小义也。中原乃海内之地,两都皆大汉创业之方,陛下不取,而但争荆州:是弃重而取轻也。刘备大怒说:“杀吾弟之仇,不共戴天!欲朕罢兵,除死方休!不看承相之面,先斩汝首!今且放汝回去,说与孙权:洗颈就戮!”诸葛瑾见先主刘备不听,只得自回江南。孙权闻之,召众商议,欲退蜀军,则写表向魏帝曹丕称臣,魏帝封孙权为吴王,加九锡。孙权另一方面又积极谋划与蜀作战计划。 在吴蜀双方交战中,不料东吴大将陆逊大破蜀兵于亭彝陵之地,火烧蜀军连营七百里。在章武二年夏六月,刘备奔回白帝城,赵云引兵据守。至章武三年夏四月,刘备自知命不久矣,遂下遗诏向诸葛亮托孤,于同年四月二十四日驾崩。在此战争中,西蜀元气大伤,东吴虽然侥幸胜,但因推动盟友也不得不向曹魏俯首称臣。 请回答:(1)在当时三国鼎立的局面中,有那些矛盾? (2)在孙权向关羽求亲中,关羽错在那里? (3)关羽为何失了荆州? (4)刘备倾兵伐吴,又错在哪里?

4.材料1: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当地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树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不毛之地。 ——恩格斯

材料2:我国耕地、水和矿产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比较低。今后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对资源总量的需求更多,环境保护的难度更大。必须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要根据我国国情,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克服各种浪费现象。综合利用资源,加强污染治理。

材料3:英国外交部国务大臣麦克沙恩博士访问重庆,当他看到餐饮业还在大量使用一次性木筷时发出一声惊叹:“难道他们还在?吃森林?吗!”仅重庆市每天使用的一次性木筷至少有200万双,而一棵成材大树只能制作4000双木筷。也就是说,每天重庆人至少“吃”掉500棵大树,一年就是18万多棵树,就是整整一片1800亩的大森林啊!而就全国来看,数量就更惊人了——据资料介绍,国人一年要吃掉一次性木筷450亿双,且每年还要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约150亿双,算下来就要砍1500万棵树!据说我国目前出口木筷能换1亿多美元的外汇。

其实这也是得不偿失的买卖。据专家测算:一棵50年的大树,能为人们创造生态价值、社会价值20多万美元,而如果将其砍掉做成木筷出售,仅能换回2000多美元。就因为出口能换回一点“现利”,就不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而不惜杀鸡取卵,竭泽而渔,此举太短视了。 请回答:(1)材料1恩格斯的一段话说明了什么?

(2)根据材料1、2和3,阐明我国为什么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B.主体性的观点 C.反映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2.实践的客体是( )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客观物质世界

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3.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 A.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C.相互依存的关系 D.相互作用的关系 4.认识的本质是( )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头脑中固有的 D.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 5.感性认识的形式是( )

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 C.分析和综合 D.总结和概括

6.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7.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8.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9.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天津体育学院足迹户外社团活动研究 - 图文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