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2025-09-22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闫马小学

第一单元 人之初(节选一) 【教材分析】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蒙学教材中较代表性的一种,它流传的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影响也最大。相传是宋朝末年大学问家王应麟编撰的,流传中后人又不断作了增补。《三字经》被誉为“千古一奇书”,何谓此书奇之?其一奇,以三字断句,句句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合辙顺律,易读易记;其二奇,结构紧凑,衔接自然,顺理成章,概括性强;其三奇,孕千年中华文化之精髓,这部仅有一千五百多字的小书,竟融“历史、地理、天文、伦理道德、诗书礼乐、教育、哲学”于一体,可谓学一书而通万卷也! 【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上学期学业负担较轻,学生喜欢听故事、讲故事,表现欲极强;又处于记忆力的黄金周期。对《三字经》的反复诵读,既有助于学生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又是传统美德的启蒙教育,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虽然《三字经》理解起来有难度,但只要读熟了,记住了,就能为今后更好的理解、领悟、印证打下基础。 为此,安排了为期半学年的《三字经》诵读活动。 【教学目标】

1、阅读《人之初》片断,学习三字经里介绍的知识,了解其中的人文故事,懂得勤奋学习的道理。

2、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义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激发学生阅读中华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感悟经典内容的能力。

4、通过搜集资料、诵读和说故事比赛,积累相关历史掌故,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5、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明白修身、立德、处事等方面的道理。 【教学要点】

⒈识记积累《三字经》原文。 ⒉初步感知经文的文化内涵和道德内涵。

1

3.经文句意的理解翻译及相关故事的收集。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准备】

⒈课前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并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⒉准备《三字经》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三字经》

同学们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读书。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三字经》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可谓是家喻户晓,上到70岁的老人,下到几岁的孩子,都能背上几句。你们会背吗?这样吧,我一句,你们一句。 师生接背:

那关于《三字经》这部书,你知道哪些呢?(作者、书的内容等) 师随机评价。 师简介《三字经》:

《三字经》流传到现在,已经八百多年了,版本可多了。虽然版本有所不同,但主要结构都没有改变。全书虽只有一千多个字,但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包括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名人故事等各方面的信息。《三字经》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专家们对《三字经》也非常推崇,他们说三字经是“千古一奇书”,如今,《三字经》被翻译成好几个国家的文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浙江和广东还为《三字经》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起了争执,现在《三字经》已被列入浙江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走进这部奇书,学习《三字经》里的“人之初”。 二、练习正确地朗读课文

1.谁来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订正字音

窦燕山读一声 教五子读一声 方少时读四声 择邻处读三声。 2.俩人一组互相读课文,注意订正字音。 3.指名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 三、看注释,查字典理解短文内容。 1.自己看注释,查字典,说说短文的内容。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集体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2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性:人性,天性。 相近:相同;相似。 相远;差别大。

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人生下来的时候,天性都是善良的。由于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受到的影响不同,每个人的性格才有了很大的差异。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4、你能说说你怎样理解其它语句吗? 学生小组交流后,教师总结。

5、小结:读《三字经》,让我们了解了许多名人故事。这些名人故事都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学会处事做人。相信你们读了之后,一定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四.作业

课后练习背诵本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指名朗读上节课的内容。 二、读《人之初》,讲人文故事

1、《三字经》这本书让我们认识了很多名人,而且这些名人的故事也已经成为千古佳话。能不能告诉大家,你从《人之初》里认识了哪些人? 指名学生说。

2、相信你一定知道这些人——这些句子中讲到的人你熟悉吗?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学生讲故事)

出示填空: ______,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zhù)。(做父母的真是用心良苦啊,孟子之所以能成为大学问家,跟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

______,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这就是那个成语五子登科的出处呢。) 3、让我们再读读他们的故事。(四句一起呈现)指导读。 三、理清课文层次,练习把课文背下来。

1.指名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几方面来谈做人做事的道理的? 2.集体交流

3.指导学生按照层次背诵。

第一层比较简单,学生问题不大,直接比赛就可以。

第二层以提问形式进行背诵练习,如“人生下来为什么要进行教育?孟母是怎样教育孟子的?” 窦燕山教育成果怎么样?……”在此基础上男女生对背,最后进行背诵比赛。 第三层方法同上。

3

三、谈谈你学习课文后有什么感受? 四、作业:继续练习背诵课文。 教学反思:

子不学(节选二) 【教材分析】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蒙学教材中较代表性的一种,它流传的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影响也最大。相传是宋朝末年大学问家王应麟编撰的,流传中后人又不断作了增补。《三字经》被誉为“千古一奇书”,何谓此书奇之?其一奇,以三字断句,句句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合辙顺律,易读易记;其二奇,结构紧凑,衔接自然,顺理成章,概括性强;其三奇,孕千年中华文化之精髓,这部仅有一千五百多字的小书,竟融“历史、地理、天文、伦理道德、诗书礼乐、教育、哲学”于一体,可谓学一书而通万卷也! 【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上学期学业负担较轻,学生喜欢听故事、讲故事,表现欲极强;又处于记忆力的黄金周期。对《三字经》的反复诵读,既有助于学生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又是传统美德的启蒙教育,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虽然《三字经》理解起来有难度,但只要读熟了,记住了,就能为今后更好的理解、领悟、印证打下基础。 为此,安排了为期半学年的《三字经》诵读活动。 【教学目标】

1、阅读《三字经》片断,学习三字经里介绍的知识,了解其中的人文故事,懂得勤奋学习的道理。

2、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义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激发学生阅读中华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感悟经典内容的能力。

4、通过搜集资料、诵读和说故事比赛,积累相关历史掌故,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5、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明白修身、立德、处事等方面的道理。 【教学要点】

⒈识记积累《三字经》原文。 ⒉初步感知经文的文化内涵和道德内涵。 3.经文句意的理解翻译及相关故事的收集。

4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准备】

⒈课前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并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⒉准备《三字经》朗读磁带。 第一课时

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之初”的内容,谁能起来背给大家听听? 2、总结检查情况,提出新的学习任务。

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里要是不好好学习,就不懂得道德礼仪,就不能成才,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三字经里是怎样要求少年提高自身修养的。 二、练习正确地朗读课文

1.谁来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订正字音 2.俩人一组互相读课文,注意订正字音。 3.指名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 三、看注释,查字典理解短文内容。 1.自己看注释,查字典,说说短文的内容。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集体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你不学习是不应该的,小时候不学习,长大了能有什么作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玉石不经过打磨就不能成为有价值的玉器,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知道做人的道理。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4、你能说说你怎样理解其它语句吗?学生小组交流后,教师总结。

5、小结:读《三字经》,让我们了解了许多名人故事。这些名人故事都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学会处事做人。相信你们读了之后,一定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四.作业:课后练习背诵本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指名朗读上节课的内容。 二、读《三字经》,讲人文故事

5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