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有共同的密保 E、团队意识
6、 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有() A、 促进任务完成、减轻领导负担
B、 夸大信息沟通,弥补正式交流渠道的不足 C、 完成成员个性,满足多层次需求
D、 夸大“无差别圈”的作用,确保管理人员权利的有效性 E、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7、 减少变革阻力的方法包括() A、 教育与沟通 B、 促进与支持 C、 操纵与合作 D、 强制 E、谈判
8、 人际间有效沟通的障碍有() A、 情绪 B、 信息超载 C、 噪声 D、选择性知觉 E、信息失真的可能性
9、 群体规模会对群体运行过程造成的影响是() A、 群体规模越大,决策质量越差 B、 小群体规模会产生“搭便车效应”
C、 大规模群体能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和更多的备选方案 D、 对群体运行过程没有影响
10、成功的价值链管理的六个主要要求不包括() A、 协调与合作 B、 员工/人力资源 C、 组织文化和态度 D、 客户服务中心
E、ISO9000认证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决策 2、差异化 3、强化理论 4、利益相关者 5、价值链管理
三、分析题(每题8分,共64分)
1 联系实际说明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2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3 为什么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4 阐述目标管理的概念和过程 5 组织设计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6 阐述弗洛姆的期望理论,并谈谈现实中如何应用
7 阐述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领导方式的含义并分别对其评价 8 控制的基本过程及类型
四、计算题(18分)
某工程项目的作业数据,如下表所示:(单位:周) 作业代号 先行作业 作业时间 A C、D 4 B E、F 3 C E、F 6 D H 9 E G 4 F H 5 G — 3 H — 5 要求: 1、绘制网络图
2、确定关键路线和总工时
3、确定作业A、C、G及E的时间参数
4、根据作业最早开工时间绘制甘特图
五、论述题(20分)
论述沟通的过程,以及影响有效人际沟通的障碍因素,要求有理论、有实例,观点鲜明,论述有理,并有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六、案例题(18分)
小宋的困惑
小宋毕业于国内某名牌大学的机电工程系,是液压机械专业方面的工学硕士。毕业以后,小宋到北京某研究院工作,其间因业绩突出而被破格聘为高工。
在我国科研体制改革大潮冲击下,小宋和另外几个志同道合者创办了一家公司,主要生产液压配件,公司的资金主要来自几个个人股东,包括小宋本人、他在研究院时的副手老黄,以及他原来的下属小秦和小刘。他们几个人都在新公司任职,老黄在研究院的职务还没辞退掉,小宋、小秦、小刘等人则彻底割断了与研究院的联系。新公司还有其他几个股东,但都不在公司任职。
各人在公司的职务安排是,小宋任总经理,负责公司的全面工作,小秦负责市场销售,小刘负责技术开发,老黄负责配件采购、生产调度等。近年来公司业务增长良好,但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使小宋感到了沉重压力。
首先,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公司的主要市场上,小宋感受到了强烈的挑战。
其次,老黄由于要等研究院分房子而未辞掉在原研究院的工作,尽管他分管的一摊子事抓得挺紧,小宋仍认为他精力投入不够。
第三,有两个外部股东向小宋提建议,希望公司能帮助国外企业做一些国内的市场代理和售后服务工作。这方面的回报不低,这使小宋(也包括其他核心成员)颇为心动,但现在仍举棋不定。
第四,由于公司近两年发展迅速,股东们的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当初创业时的那种拼搏奋斗精神正在消退。例如,小宋要求大家每天必须工作满12小时,有人开始表现出明显的抵触情绪,勉强应付或者根本不听。
公司的业绩在增长,规模在扩大,小宋感到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不仅感到应付工作很累,而且对目前的公司状况有点不知所措,不知该解决什么问题,该从何处下手,公司的某些核心成员也有类似的感觉。
为使小宋的公司更上一个台阶并进入良性循环,你有何建议?
2011年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法约尔管理五要素 2 非正式组织特点 3 制定道德决策的观念 4 影响组织控制系统设计的因素 5 领导者拥有的权力来源 6 双因素理论的构成因素 7 影响管理决策制定的因素 8 扁平型组织结构的影响 9 费德勒权变理论 10 组织变革方案的类型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组织 2、管理方格理论 3、价值链管理 4、有限理性 5、社会责任
三、分析题(每题8分,共64分) 1、阐述霍桑实验对管理活动的贡献 2、计划的改变航道原理与灵活性原理的区别 3、阐述组织结构设计的权变因素 4、总成本领先是否可以等同于低价格 5、如何通过目标管理实现员工的自我管理
6、为何企业面对危机时所采取的行为折射着高层管理者的心态 7、民主型领导方式是否是最有效的领导方式?举例说明 8、简述分权和授权的异同 四、计算题(18分)
某企业有四种新产品待选,估计销路和损益情况如下表所示:
产品 市场 销路好 销路一般 销路差 A产品 40 20 -10 B产品 90 40 -50 C产品 30 20 -4 D产品 60 45 -20 试求: 1、根据乐观准则,选择最优产品(5分) 2、根据悲观准则,选择最优产品(5分)
3、根据遗憾/后悔值准则,选择最优产品(8分)
五、论述题(20分)
有人认为,中国的一些企业在前期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其抓住了机会,并先行了一步,这些企业是典型的机会经营。 请运用战略环境分析说明这种观点的合理性。 六、案例题(18分)
题目:钟表王国的困惑与再起
瑞士西部城市比也纳是一个人口不到6万的“钟表之城”,聚集着几十家钟表厂,驰名世界的“劳力士”表就出产于此。
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瑞士钟表业陷入严重的危机。日本和香港采用电子石英技术使钟表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大量价廉物美的电子石英表涌入国际市场。这股狂流冲击着以生产机械表为主的瑞士钟表业。世界钟表市场在逐日扩大,而瑞士产品的销路却在不断缩小。
危机使瑞士两大钟表集团受到了严重损失,这两大集团就是德语区钟表业集团有限公司(ASUAG)和法语区钟表业联合会(SSIH)两大集团都在寻找夺回钟表王国霸主地位的途径。ASUAG面对日本的挑战不断进行科研攻关,于1979年1月终于制造出世界上最薄的手表:整个手表只有0.98毫米厚。该表以塑料作为主要材料,是一种大众表,1981年被正式命名为“瑞士表”(即Swatch)。他们期望“瑞士表”能够像流行音乐、流行服装一样,不断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然而,这种不起眼的塑料表的诞生却在这个钟表王国受到广泛批评,没有人喜欢这个80年代的“灰姑娘”,认为它毁坏了瑞士钟表业的形象。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1982年初,ASUAG和SSIH决定与美国一家公司成立合资企业生产“瑞士表”,同年8月,“瑞士表”产量达到每周4000只,型号25种。但产品销售很快出现了问题,失败的情绪笼罩着“瑞士表”。面对种种反对意见,公司负责人果断制定了将“瑞士表”打入国际市场的长远战略,并成立了市场研究小组。1983年3月1日,“瑞士表”的宣传大战正式拉开序幕,这同时也标志着该表的正式问世。在一个大型记者招待会上,“瑞士表”打出了四张“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