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挠度变形,测定出非弹性和弹性变形,以作为立模标高的依据之一。
(1)试验目的
消除挂篮主桁、吊带及底篮的非弹性变形。测出挂篮前端在级荷载作用下的竖向位移,检验挂篮的安全性能。
(2)试验方案
挂篮加载试验拟采取“堆载法”进行,或采用其他方案,按等代荷载的分级逐级递增加载的试验方法,加载时应注意分级加载,且分级应均匀。
(3)试验荷载
安全系数:施加荷载的安全系数取1.2。 (4)测点布置
挂篮的后锚上挠值、前支点沉降值、主桁前端销结点处变形、主桁上前横梁吊带处和主桁上前横梁跨中变形、底篮前横梁吊带处挠度 。
(5)挂篮加载试验规则
挂篮加载时T构两端应同时对称进行,加载过程中对挂篮各部位(节点)派专人随时进行检查,试验荷载持续时间,原则上取决于结构变位达到相对稳定所需要的时间(约30min)。
全部测点在正式加载试验前进行零级荷载读数,以后每次加载或卸载后应立即读数一次,并在结构变位达到相对稳定后,进入下一级荷载之前再读数一次。
对各个测试点所测数值做好现场实时分析,即时了解控制部位的位移。挂篮加载试验后,可给立模标高提供数据。
设计提供的各荷载阶段的挠度,仅是理论计算值。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实际挠度与计算挠度有一定的偏差,由于混凝土是非理想弹性材料,其弹性模量的计算值含有一定的偏差,后灌注的梁段应在已施工梁段有关实测结果的基础上作适当调整,已逐渐消除误差,保证结构线性匀顺。
1挂篮制作完毕后应及时进行检测,检查挂篮结构各构件是否按照设○
计图纸及有关技术规范、规程进行选材、加工、制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和整改。检测合格后应在加工现场进行结构试拼装,并进行荷载试验以测定挂篮的实际承载能力和梁段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情况。
2施工挂篮的变形难以准确计算,要通过挂篮荷载试验测定。在挂篮○
拼装后,采用预加荷载试验,加载量按各梁段重量计算确定。分级进行加载,加载过程中测定各级荷载下挂篮前端变形值,可以得到挂篮的荷载与挠度关系曲线。
3荷载试验时,加载时按施工中挂篮受力最不利的梁段荷载进行等效○
加载。试验过程中加载分级进行,测定各级荷载作用下挂篮产生的挠度和最大荷载作用下挂篮控制杆件的内力。
4根据各级荷载作用下挂篮产生的挠度绘出挂篮的荷载――挠度曲○
线,由曲线可以得出使用挂篮施工各梁段时将产生的挠度,编制各梁段的挂篮弹性变形量值表,为特大桥悬臂施工的线性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5根据最大荷载作用下挂篮控制杆件的内力,可以计算挂篮的实际承○
载能力,确保挂篮使用中的安全可靠。
3.3.2施工测量流程
定模板标高 签立模通知单 挂篮定位 监理复测 浇筑混凝土 张拉前高程观测 张拉后高程观测 移篮前高程观测 移篮后高程观测 监理复测 箱梁悬浇高程控制程序图
定高程 监理复查 扎钢筋、安管道、立模板 高程观测 已浇完梁段高程观测 进入下一梁现浇段 已浇完梁段高程观测 已浇完梁段高程观测 已浇完梁段高程观测 3.3.3施工控制测量 (1)控制网的布设
控制网的建立采用原有的施工控制网和水准网为基础,在0#块箱梁中心位置加密控制点,联测原有控制网起算点,构成箱梁施工控制网,采平面和高程点兼用方式。每一主墩顶布置一个水平基准点和两个轴线基准点,做好明显的红色标识,对于主桥施工控制网应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联测。(控制网见下图)
图箱梁施工控制网
(2)细部控制测量
10#块施工 ○
0#块是整个主梁上部悬臂施工的基础,它的标高和线型走向直接影响到整个主梁的标高和线型,桥墩施工完后,搭设0#块支架,铺设0#块底模然后进行支架预压,预压过程中进行连续的标高测量,根据测的数据确定出支架的弹性变形值,根据支架的弹性变形值重新调整支架的高度,并且利用全站仪对0#块进行精确定位。
2悬浇段施工 ○
当箱梁当前悬浇段的挂篮初步就位后,根据箱梁施工控制网,在0#块工作基点上架设全站仪,依次放样箱梁节点立模具体位置,确定箱梁里程桩号,底板就位后如偏移过大可调整挂篮角度进行调整,直至调整误差在5mm之内,这样既加快了立模速度,也保证了侧模竖直度满足要求。
3.3.4主梁挠度、轴线和主梁顶面高程的测量
为确保成桥后梁体的线型符合设计要求,主梁的梁体形变,轴线及梁
顶高程监测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执行。
(1)0号块高程测点布置
在0#块上布置高程测点用以控制顶板的设计标高,同时也作为以后各现浇节段高程观测的基准点。每个0号块的顶板各布置9个高程点(兼1个控制点2个轴线点),观测点用专门制作的钢筋或普通螺栓直接焊接在顶板钢筋上。平面布置如下图5所示。
0#块高程测点平面布置示意
(2)各现浇节段的高程观测点布置
根据连续刚梁桥悬浇施工的特点,每次浇筑一个节段梁,每个悬臂施工节段均为测试断面,考虑到箱梁可能发生扭转变形,每个断面布置2个高程测点和和1个轴线点,测点用?20短钢筋长约(32~42cm),钢筋端头磨圆(轴线点刻十字丝),测点距该节段前端10 cm处,钢筋头外露桥面(3~5cm)并用红色油漆标明。
通过桥梁平面控制网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来精确测定局部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局部控制点用来控制各个梁段挠度观测点和后视点,局部控制点在施工完成一定数量梁段或重要环节时经过校准,以保证局部控制点能满足精度要求,同时利用沉降观测中的墩身观测标点标高变化,监测基础沉降和墩柱压缩变形。定期对各个控制点进行联测,防止控制点在施工期间发生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