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下地指导下层更好地完成公司目标与计划的沟通,同时也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公司会经常进行不定期和定期的员工调查,收集反馈与意见以提高公司的管理。
在这里,领导才能,不能是指主管、经理,而是首先承认每个员工都应对公司的业绩负责任,在自己的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责任感,为做好工作发表意见,发挥影响力。用自己良好的工作态度去影响周围人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直至整个团队。公司要求每个员工都要有自己的责任感,有影响力,有从我做起、用自己良好的一面去影响整个集体、带动整个集体的责任心。把培养这种影响力溶入工作中,使每个员工都具备这样的能力。
阿斯利康人均培训时间为60小时,无论从资金还是时间成本上看这都是一个很大的投入。对于员工的培训与发展,每个公司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各自采取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对如何评估培训投资回报的看法也有不同。对我而言,首先看培训的内容是否与业务和当前的工作重点相关,与每个人所做工作的技能提高是否有帮助,所提供的培训与个人的业绩是否相联系。如果公司的绩效与士气得到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得到提高,那就说明培训的目的达到了。
阿斯利康提供了一系列培训课程分别着眼于长期和短期的业务目标。长期和短期的人才的培训与发展是永远相连的,短期的培训只是基本的,也是最基础的培训;长期培训指的是长远的发展,就如同领导力,不能光靠培训,而是靠培养与发展的。而发展是指提供更大的责任、更大的舞台、更挑战性的项目,以及有Coach的辅导等。需要的是既能取得优秀业绩并能体现公司价值与文化的模范的员工。而考核评估如下图:
图9-1 考核评估图
思考题:
1.人力资源对于医药企业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2.阿斯利康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各步骤的内容,并分析其特点。
案例解析:
1.一个企业,尤其是制药业,研发新产品的能力重要,市场也很重要,然而最重要的是人,研发能力和市场都要靠人来完成,公司也一样,故称人力资源对医药企业至关重要。
2.
(1)招聘:招聘的时候就注意招聘那些素质和可塑性都比较好的员工,招聘的过程是由部门经理、人力资源部等多个部门组成招聘小组对所聘人员进行考核。
(2)培训:培训发展的跟进由人力资源部和直接经理共同完成,认同并发扬阿斯利康企业文化的新人就会得到发展,反之,将会被“帮助”出局。
(3)沟通:阿斯利康的内部沟通方式是双向的,上层经理们明确公司的整体目标与规划,并逐级传达至下层员工,形成有效的团队合作体制。
(4)人才的甄选:根据公司已制定的胜任能力模型来进行的,可以分为技术性考核,行为面试等多种形式。
(5)绩效评估:对员工所做出的成绩的肯定。
(6)奖励机制:设立奖项来奖励那些业绩突出,又能突出表现阿斯利康价值与文化的行为的优秀员工。
第十章 医药企业财务管理
民营连锁药房双叶药房被运钞车巨头“吞下”
沉寂已过半年的重庆药市,近日曝出重磅消息——昔日在重庆民营连锁药房中排名第二位的双叶药房(第一曾是时珍阁),被运钞车生产巨头重庆金冠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悄然“收入囊中”。这是继房产商“吞”下全发药房后,重庆民营连锁药房诞生又一跨行业整合案例。
一、双叶入市搅动药市,一度排名全国第8
2002年,“双叶”打响重庆药房平价大战“第一枪”。当年,这家药房主动揭露药品进价搅动重庆药市,推行全市最低零售价,引发轰轰烈烈的药品价格战。在中国药店百强排行榜上,双叶药房也曾以665家门店的成绩排名全国第8,成为重庆第二大民营药房。 但好景不长,2006年底,重庆民营药房开始出现资金链紧张,“双叶”运转也逐渐陷入困局。2008年初,双叶医药房连锁有限公司位于南坪的办公楼被改为仓库对外出租,老
板叶才不知去向。关于双叶,当时业内流传着好几种版本,有人说因在南川开建药厂资金投入过大,双叶已经破产;还有人说,因为双叶连锁公司负债重,老板不得不外出躲债。为证实这些传闻的真实性,各路媒体当时均试图与叶才取得联系,但叶才似乎并不愿在风口浪尖中与记者对话,在近1年时间内,其手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 二、资金紧张陷入困局,双叶更名金冠双叶
正当双叶旧事被逐渐淡忘的时候,沙坪坝、南岸等地的双叶药房,近日悄然挂出了崭新的“金冠双叶”门店招牌。双叶为何突然更名?昨日,“金冠双叶”和原双叶药房高层道出了其中的原委。
原双叶药房高层透露,2006年,双叶开始投资药厂和房地产,因战线拉得过长,该公司去年底出现资金吃紧,不得不对外寻找出路。而叶才最终选定的联姻对象,正是重庆金冠麾下的金冠医药配送公司。根据双方的协议,由金冠出资数十万元,接手双叶500多家连锁药房并负责药品配送。今年4月,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岸区分局发出通知,将“重庆双叶医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变更为“重庆金冠双叶药房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也由叶才变作重庆金冠下属汽车公司董事会董事石保国。处理完此事后,叶才远赴成都,将全部精力投入房产行业。如今,其在成都二环路周边开发的项目已接近尾声;金冠方面则着手推动双叶药房“改头换面”,截至目前,原双叶药房已有上百家完成了更名。
三、纵深从仆人到老板,金冠打造药房王国
事实上,除双叶外,进入金冠“药房王国”版图的,还有另一家本土连锁药房公司——华博。据悉,华博药房更名为“金冠双叶”的工作目前也在稳步推进之中,沙坪坝等地的华博药房已完成“变脸”。
金冠双叶药房公司高层称,金冠科技集团的主业是生产防弹运钞车、特种车辆等,资金实力非常雄厚。因看好医药行业,去年,该集团与华博药业集团等公司展开合作,开始涉足医药行业。当年7月,金冠、华博等共同组建了金冠医药配送有限公司,斥资6亿元在渝北开建西南最大的医药物流基地,为从事药品经营打基础。据悉,为方便管理,原先的双叶药房和华博药房都被更名为“金冠双叶”。
对此,重庆医药商会会长唐良平昨日表示,金冠进入重庆药品行业,正逢民营连锁药房大洗牌。金冠的做法是,先是与熟悉药品行业的企业合作,投资物流配送基地降低运营成本,之后再收编已发展成熟的连锁药房,进军终端销售谋取利润,计划天衣无缝。他认为,双叶药房、华博药房全数完成更名后,“金冠双叶”门店总规模将超过600多家,将成为重庆民营药房“一哥”。
(资料来源:重庆晚报 摘自:中国医药经济信息网)
思考题:
1.双叶药房变更为金冠双叶药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怎样理解在企业运营中“资金链”的含义与作用? 案例解析:
1.2006年,双叶开始投资药厂和房地产,因战线拉得过长,该公司去年底出现资金吃紧,开始出现资金链紧张,“双叶”运转也逐渐陷入困局,不得不对外寻找出路。
2.所谓资金链是现金——资产——现金(增值)的循环,它是指维系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运转所需要的基本循环资金链条,是企业经营的过程。企业要维持运转,就必须保持这个循环不断良性地运转。
企业信息流好比人的神经系统,而资金链断裂,就如血液出了问题,企业就会有灭顶之灾。如果资金链不能保持良性循环,就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秩序和环境,资金链断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状况的局部裂变,对社会经济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资金链是由信用连接的债券债务链条,资金链断裂的影响必然具有传递性和广泛性的特点。资金链断裂不仅仅打击当事企业,更容易威胁到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
第十一章 医药企业文化
同仁堂的企业文化
企业精神:同修仁德,济世养生。
古 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企业使命:弘扬中华医药文化,领导“绿色医药”潮流,提高人类生命与生活质量。 管理信念:同心同德,仁术仁风。
从一家普通药店成长为“国药第一品牌”,从独此一家的前店后厂到涉足海内外、集科工贸为一体,从家族企业到拥有两个上市公司的现代企业集团——跨越5个世纪风风雨雨,同仁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恪守诚信、以德兴业的核心理念和准则却始终不变。
一、同修仁德,济世养生
毕生致力于中药、精研修合之道的乐显扬把行医问药视作颐养苍生、普济世人的最好方式。他欣赏“同仁”二字“公而雅”的内涵,将其定作堂名。“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由此成为同仁堂秉承数百年的企业精神。走进北京大栅栏同仁堂药店,一副黑底金字的对联格外醒目:“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同仁堂人对药品质量高度负责,“汲汲济世,兢兢小心”的心态可见一斑。如今,在同仁堂的每一家药店或者药厂,都能看到这样的堂训。对它,同仁堂人不仅耳熟能详,还烂熟于心,内化为自己的职业准则。“凡所有丸散,无不依方炮制,取效有年。”同仁堂药方除祖传秘方、民间验方外,来自清宫的秘方约占一半;同仁堂成药所用药材,严格依照药方进行蒸、炒、烫、炙、浸、淬等多种炮制工序,其操作之严谨,工艺之非凡,令人赞叹。“炮制必依古法,不惜重金。”同仁堂精制饮片和名贵成药必选地道药材,如陈皮需广东新会所产,白芍要浙江东阳所出,丹皮则出自安徽芜湖,就是药用的蜂蜜也专用河北兴隆的枣花蜜。同仁堂“十大名药”之一乌鸡白凤丸,非吉林人参不用,且必须是每公斤不超过36支的一级品。
同仁堂药材储运站是收购、储存贵重中药材的地方,俗称“细料库”。在供货商眼里,细料库总管卢广荣“软硬不吃,只认货不认人”。一次,卢广荣查验出一批不合格的药品,货主拿出金项链、金戒指,被她顶了回去,货主仍不甘心,又托熟人、找门路,给卢广荣送来一大包钞票,都被她回绝。面对金钱诱惑不为所动,这样的情形连卢广荣自己都记不清有多少回了。她经常对徒弟们说:“这道关把不住,同仁堂的金字招牌就毁了。”恪守药德,遵循古训,同仁堂形成了“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的制药特色。从1723年起,同仁堂独家供奉清朝宫廷用药188年,成为当时中药行的典范。300多年来,同仁堂始终保持这一特色,声名远扬。
二、以义取利,义利共生
从济世养生的企业精神出发,同仁堂的药品经营与服务也保持诚心本色。同仁堂的药品质量好,药品信誉高,一些经销商借此索要回扣或以回扣相诱却屡遭拒绝。对此,同仁堂集团党委书记田大方说,同仁堂不生产假药,更不经营假药。有一年,南方一些地区甲肝流行,急需特效预防药板蓝根冲剂。一些药商乘机将原先一袋三角多钱的价格抬高到八九角钱,而同仁堂在高价购买原辅料的情况下,坚持按原价出厂,并派出20多辆卡车星夜兼程将药品送到疫区。为此,同仁堂不仅没赚,还赔了一笔钱。
曾有一些厂家问同仁堂董事长殷顺海,放着这么好的商机不赚钱,是不是有点傻?事实上,这样的傻事还有很多。殷顺海说,同仁堂不是不讲经济效益,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当义与利发生冲突时,必须以义为先,不能见利忘义。1995年5月,同仁堂“偏瘫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