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1、成本法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杰出的会计大师美国人埃里克·科勒教授。科勒教授在1952年编著的《会计师词典》中,首次提出了作业、作业账户、作业会计等概念。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有三个层次:成本核算层、成本管理层和作业优化层。 2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可概括为: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作业成本法把成本核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它以作业为单位收集成本,并把“作业”或“作业成本池” 的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作业层次。
与传统的成本计算制度相比,作业成本法基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使提供的成本信息更为客观、真实和准确。
一是采用多元的分配基础。
二是以“作业”作为最基本的成本计算对象。 3 作业成本计算一般需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分析和确定资源,建立资源库; 分析和确定作业,建立作业成本库; 确定资源动因,分配资源耗费至作业成本库; 确定成本动因,分配作业成本至成本计算对象。 4 资源动因及其确认
资源动因是指资源被各项作业消耗的方式和原因,它反映了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是把资源库价值分配到各作业成本库的依据。 5 成本动因及其确定
成本动因是指作业被各种产品或劳务即最终成本计算对象消耗的方式和原因,它是作业成本库成本分配到成本计算对象中去的标准。确定成本动因,也就是选择驱动成本发生的因素
第七章
1 物流成本预测概述
物流成本预测是依据掌握的相关信息和历史成本资料,以及成本与各种技术、经济因素的相互依存关系,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未来物流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或状况做出的客观判
断。
物流成本预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物流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 物流成本预测的意义
1 物流成本预测是进行物流成本决策的依据
2 物流成本预测是加强物流成本管理和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举措 3 物流成本预测有助于提高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应变能力 3 定量预测法
定量预测法是根据历史资料以及物流成本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计算未来物流成本的各种方法的统称。定量预测方法按成本预测模型中物流成本与相应变量的性质不同,又可分为时间关系物流成本预测法和因果关系物流成本预测法两类。 1)时间关系物流成本预测法
时间关系物流成本预测法是以物流成本为因变量,以时间为自变量而建立的函数关系,或根据历史的、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一系列数据,应用一定的数学方法进行加工计算,借以预测物流成本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
根据所采用的具体数学方法的不同,时间关系物流成本预测法又分为简单平均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和指数平滑法等。 简单平均法
简单平均法是直接将若干期历史物流成本的算术平均数作为未来物流成本水平的一种预测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
计划期物流成本预测值=历史各期物流成本总和/期数 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以历史各期物流成本的加权平均值作为未来物流成本水平的一种预测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
计划期物流成本预测值=(Σ某期物流成本*某期权数)/权数之和 趋势平均法
趋势平均法是建立在过去的成本趋势及其规律性仍然不变这一假设之上的,具体操作是先分段、连续的计算平均值,再计算相邻两期的平均值的变动趋势,然后再分段、连续计算分段趋势平均值,最后以趋势平均为主要依据,计算未来期间成本预测值的一种成本预测方法。 指数平滑法
指数平滑法是一种特殊的加权平均法,它是通过导入平滑系数对本期实际物流成本和本期预测物流成本进行加权,并将其作为下期的预测物流成本。 其计算公式为: Mt+1=αxt+(1-α)Mt
上式中,Mt+1为下期预测成本,Mt为本期预测成本,xt为本期实际成本,α为平滑系数。 平滑系数α取值一般在0至1之间。α越小,则下期预测成本就越接近于本期预测成本;反之,α越大,则下期预测成本就越接近于本期实际成本。
在实际运用时,一般采用试误法,选用不同的α值进行试算,最终可选择预测误差最小的α值。
2)因果关系物流成本预测法
因果关系物流成本预测法是根据物流成本与其他相关指标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规律性联系,通过建立相应的因果数学模型进行的物流成本预测分析方法。 因果关系物流成本预测法具体包括高低点法和回归分析法等。 高低点法
高低点法是只选用相关范围内物流成本影响因素观察值的最高点与最低点,连接这两点的直线所对应的线性方程即为所要估计的物流成本函数。
高低点法应用的前提是物流成本可按成本习性分为固定物流成本和变动物流成本,其中,固定物流成本是指物流成本额保持稳定,与业务量的变化无关的物流成本;变动物流成本是指物流成本额随业务量的增减变化而近似成比例增减变化的物流成本。 回归分析法
回归分析法根据自变量或预测对象的不同,又可分为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和非线性回归分析法 4 物流成本预算的编制方法
物流成本预算的编制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固定预算和弹性预算、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以及概率预算等。 1 固定预算和弹性预算 (1)固定预算
固定预算是根据预算期内正常的、可实现的某一业务量水平编制的物流成本预算,一般适用于固定成本比较稳定的物流成本预算项目。 (2)弹性预算
弹性预算也称变动预算,是对固定预算的改进。弹性预算是为克服固定预算的缺点而设计
的,它是指按照预算期内可预见的多种业务量水平而编制的、能够适应不同业务量情况的物流成本预算。
2 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1)增量预算
增量预算是以上年度物流成本实际支出为基础,结合预算期业务量水平以及有关物流成本降低措施,通过调整部分原有物流项目成本水平而编制的物流成本预算。
它是以过去的经验为基础,实际上是承认过去所发生的一切物流成本支出都是合理的,主张不需在预算内容上做较大改进,而是因循沿袭以往的物流成本预算项目。 (2)零基预算
零基预算是为克服增量预算的缺点而设计的。零基预算对物流成本预算支出以零为基点,对预算期内各项物流成本支出的合理性、必要性以及预算数额的大小,逐项审议决策,确定支出水平。
零基预算对每一项物流成本都是从零开始,考虑确定企业必需的物流成本开支,对于加强物流成本控制、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3 定期预算与滚动预算 (1)定期预算
定期预算是指在编制物流成本预算时通常以某个特定的会计年度作为预算期的一种预算编制方法。
这种预算由于受预算期间的限制,在实际运用中存在诸多缺陷。 (2)滚动预算
滚动预算是为克服定期预算的缺点而设计的,是对定期预算的改进,它是随时间的推移和外在条件的变化而自行延伸并同步进行调整的预算,一般适用于季度物流成本预算的编制。
由于滚动预算不受会计年度的限制,其预算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连续不断的,所以又被称为永续预算。
第八章
1 物流成本控制的含义
物流成本控制是根据预定的物流成本目标,对企业物流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耗费进行约束和调节,发现偏差,纠正偏差,实现以至超过预定的物流成本目标,促使物流成本不断降低。
物流成本控制是直接控制物流成本发生的原因,而不是物流成本本身,也就是说,物流成本控制是通过控制引起物流成本发生的驱动因素来进行的,通过控制物流成本动因可以使物流成本得到长期管理。
物流成本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物流成本控制是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狭义的物流成本控制仅指事中控制,是对物流活动过程的控制。
从实践看,现代物流成本控制是广义的物流成本控制,是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财务管理目标等密切结合的物流成本控制。 2 物流成本控制的原则 1.经济原则 2.全面原则 3.重点控制原则 4.领导推动原则 3 运输成本控制
运输是物流系统的核心。运输成本的控制目的是在不影响运输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快捷性的前提下,使总运输成本最低。控制运输成本的方法多种多样,企业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1 合理选择运输工具,降低运输成本 2 合理选择运输方式,降低运输成本
企业在进行运输作业时,可以选择自营运输和委托第三方企业承运等方式。选择的目的和原则是使总运输成本最低。
(1)自营运输与第三方承运的特点 (2)选择自营运输与第三方承运考虑的因素 运营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