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杂交鲆规模化规模化养殖技术
单 位 名 称 赣榆县青口镇东兴水产苗种厂 项 目 名 称 杂交鲆规模化规模化养殖技术 或拟邀请专家 项目所属技术领域 水产养殖 项目所处阶段 企业现有基础 ■研制阶段 □试生产阶段 □小批量生产阶段 □批量生产阶段 □其他 需求内容及 意向合作单位 本厂与中科院海洋所李军博士正着手开展前期研究 合作方式 及预期目标 联 系 人 单 位 地 址 单 位 网 址
万延开 电话 6316389 邮政编码 传真 222062 电子信箱 16
16.安全绿色无药物残留的苗种繁殖高技术平台
单 位 名 称 赣榆县科技局等 项 目 名 称 安全绿色无药物残留的苗种繁殖高技术平台 或拟邀请专家 项目所属技术领域 水产养殖 项目所处阶段 ■研制阶段 □试生产阶段 □小批量生产阶段 □批量生产阶段 □其他 江苏赣榆是我国著名的水产苗育苗示范基地,育苗企业300余家。赣榆科技局将从中选择3-5家规模大,试验设施完备,技术力量强的育苗和养成企业共建技术平台。 现有基础 近岸水质污染使生态环境恶化,苗种病害日趋严重。为防治病害,各种药物的滥用程度已达到惊人。大量排放的养殖废需求内容及 意向合作单位 水污染环境,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产物比原型药危害可能更大。全国数万家鱼、虾等育苗企业一般使用EDTA络合有害重金属,使得 合作方式 及预期目标 共建技术平台 联 系 人 单 位 地 址 单 位 网 址
万延开 电话 6316389 邮政编码 传真 222062 电子信箱 17
附件一:
赣榆县“水产养殖及深加工”星火支柱产业
“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设意义 (一)基本概况
我县是全国最早的沿海对外开放县之一。隶属连云港市,地处江苏省东北端,东濒黄海,西依沂蒙,南靠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北接山东省日照市,是江苏省的北大门。县境内地形自西北向东南依次为山岭、平原、沿海三个农业生态区。全县辖18个镇,总人口107万,面积1402.5平方公里。沿海六个镇,从北向南依次为:柘汪镇、石桥镇、海头镇、青口镇、宋庄镇、罗阳镇。
赣榆县环抱海州湾渔场,拥有近海渔场7000平方公里,滩涂面积1.5万公顷,海岸线长62.5公里,有省内最长的沿海沙滩,南北长30公里,平均宽度1.2公里,与沙滩隔水相连的基岩岛屿——秦山岛,面积0.96平方公里,是江苏省海岛资源综合调查开发利用的重点岛屿。海域(包括必要的依托陆域)位于我国海域的中北部、沿海经济带的中心,自然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区位优越,这种区位优势对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非常有利,其重要意义正日益明显地表现出来。
(二)“十五”建设情况
自1996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上苏东”
18
战略决策以来,赣榆县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积极实施建设“海上赣榆”战略,加快海洋开发步伐,推进了全县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 1、科技创新发展情况。“十五”期间,全县紧紧抓住“科技兴海”和支柱产业、农业综试基地建设的有利时机,全面加快苏北星火带建设,支柱产业经济总量大幅增长,科技对支柱产业发展贡献份额逐年增大。“十五”前四年完成水产品总量83万吨,完成产值76亿元,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3%,累计完成出口创汇3.6亿美元,已形成了具有我县特色的水产养殖与深加工支柱产业。2001—2004年,全县新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77项,其中国家级11项,省级54项,市级79项,县级53项。共计总投入5.25亿元,其中科技贷款2.13亿元,科技拨款859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带动了全县支柱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调整。通过全壳原汁即食文蛤的产品研究开发、牡蛎生物活性物质提取与应用研究、冷藏南美白对虾调理食品研制与开发、雨生血球藻中试规模生产技术开发、出口水产品药物残留降解系统研究与应用等一批省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实施成功,推动了我县水产品加工向纵深发展。与此同时,随着硬壳蛤大规格苗种培育及人工养殖、菲律宾蛤仔高密度苗种培育技术、海水养殖对虾围栏封闭防病技术、大菱鲆鱼工厂化人工繁育技术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的引进,加快了海水养殖业的品种更新、技术更新。为农民增收、支柱产业壮大提供了技术支撑。
2、海水养殖业:“十五”以来,根据海洋捕捞主要经济鱼类资源下降的新情况,把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作为调整海洋渔业结构的重
19
点。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3年,全县海产品总量15.74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9.54万吨,占海产品总量的61%,比“九五”提高6个百分点。海水养殖业已经成为沿海区域经济发展,致富渔(农)民的支柱产业。②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03年,海水养殖面积达16.2万亩,从潮上带养殖为主向潮间带和浅海域扩展。梭子蟹养殖面积2万亩,条斑紫菜养殖面积1.5万亩,缢蛏养殖面积2万亩。③产业质量不断提高。全县已建成省级标准化示范区1个,省级有机食品基地1个,省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8个,无公害覆盖面积3.1万亩,创建省级无公害水产品品牌3个,被省海洋与渔业局批准为全省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认定整体推进工作试点县。④产业特色不断显现。对虾、河蟹、梭子蟹、大菱鲆、缢蛏、青蛤、杂色蛤、文蛤、紫菜等育苗养殖产量和产值均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全县216家育苗场,育苗水体25万立方米;幼蟹培育大棚6000个,幼蟹暂养面积3000多亩;发展了鱼、虾、蟹、贝、藻类10多个育苗品种,江苏榆城苗种集团已建成国内最大的水产苗种集团公司。2003年全县共产河蟹苗14.2万公斤,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等各种虾苗29.2亿尾,培育河蟹幼蟹20亿只,梭子蟹幼蟹1200万只,育苗行业销售收入达3.2亿元。河蟹苗种产量约占全省的50%,占全国总产量的30%。⑤产业设施不断完善。工厂化养殖业迅猛发展,养殖面积突破22万平方米,养殖品种也由南美白对虾转向大菱鲆、牙鲆、石斑鱼等海珍品养殖。⑥产业贡献率不断上升。“十五”前四年,引进新技术34项,新品种22个,科技对海水养殖产业的贡献率达到64%。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