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缴纳的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不含上述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地方企业上缴利润、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含铁道、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部分)、)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屠宰税、农牧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等。
第十三章 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由预算政策、税收政策、支出政策、国债政策等组成
2、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财政政策的功能:导向功能、协调功能、控制功能、稳定功能
3、当经济过热、存在通货膨胀时,政府要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等,控制总需求,抑制通仙膨胀;当经济萧条、存在通货紧缩时,政府要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扩大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4、财政政策的目标是:促进充分就业、物价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经济稳定增长
5、财政政策的工具有:预算政策、税收政策、公债政策、投资政策、补贴政策 6、货币政策是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构成 7、我国货币政策和基本目标是稳定货币
8、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货币供应量、存款准备金、利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
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 第十四章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1、经济学意义上的需求是指:有效需求、经济需求、客观货币需求、派生需求 2、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认即货币需求由三个动机决定: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3、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说,影响人们持有实际货币的因素来自四个方面:财富总额(恒久性收入)、财富构成(人力财富)、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其他因素
4、我国目前货币层次的划分基本是:M0=流通中现金;M1=M0+银行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5、货币供应量包括现金和存款两个部分,其中现金是中央银行负债,存款是商业
- 11 -
银行负债
6、信用创造货币是当代不况现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机制的重要内容,而且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为中央银行所掌握
7、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受到三类因素的制约:受到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限制、受到提取现金数量的限制、受到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的限制
8、通货膨胀的状态:有效需求大于有效供给、物价持续上涨
9、通货膨胀的类型: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因社会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社会总供给的增长幅度,导致商品和劳务供给不足、物价持续上涨的通货膨胀类型,其特点:自发性、诱发性、支持性)、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因成本自发性增加而导致物价上涨的通货膨胀类型)、输入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 10、
第十五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1、中央银行的任务: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调控宏观金融、实施金融监管,维护银行业的稳健运行
2、建立中央银行的必要性:集中货币发行权的需要、代理国库和为政府筹措资金的需要、管理金融业的需要、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干预的需要 3、专门设置中央银行较典型的是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4、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特征:不发盈利为目的、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应受到其他部门或机构的行政干预和牵制
5、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货币发行、对银行业务(集中准备金、最后贷款人、全国清算)、对政府业务(代理国库、代理国家债券发行、对国家给予信贷支持、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
6、中国的支付结算体系由四部分组成:银行账户体系、支付结算工具体系、支付清算系统、支付结算管理体系
7、货币政策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政策目标、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预期达到的政策效果
8、货币政策目标体系由四项构成: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平衡国际收支
9、货币政策的一般性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
- 12 -
过度的信贷供给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
10、 货币政策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作: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 11、
货币政策的直接信用控制手段包括: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比率、
直接干预 12、 13、
第十六章 存款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
1、金融机构体系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是:存款货币银行(商业银行)
2、存款货币银行是最典型的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主要以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形式为工商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并办理结算业务的金融企业
3、存款货币银行的主要职能:信用中介(最基本职能)、支付中介、信用创造 4、存款货币银行的主要业务: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
5、存款货币银行负债业务中的借款业务主要有:再贴现或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拆借、发行金融债券、国际货币市场借款、结算过程中的短期资金占用等 6、存款货币银行的中间业务包括:结算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代理业务、咨询业务
7、存款货币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盈利性原则、流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 8、负债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1)改变经营方针,调整负债结构,如发行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2)规避金融监管,创新金融工具,如提供“自动转账服务”、开设“货币市场账户”和“NOW账户”等;3)到国际金融市场筹措资金,如借入欧洲美元市场资金等;4)在同业拆借市场拆入资金后向客户放款。 9、金融市场效率,是指金融市场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的程序,包括两方面内容:金融市场以最低交易成本为资金需求者提供金融资源的能力、金融市场的资金需求者使用金融资源向社会提供有效产出的能力 10、
金融市场结构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货币政策的间接信用指导包括:道义劝告、窗口指导
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的原则: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
投资基金市场、金融期货市场(金融期权市场)、外汇市场等组成
第十七章 金融监管
1、金融监管的的学理论基础是:市场失灵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
2、市场失灵理论的主要观点是:整个金融体系存在着负外部性、金融体系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金融机构是经营货币的特殊性企业
- 13 -
3、以中央银行为重心的监管体制:美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4、独立于中央银行的综合监管体制:德国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5、综合监管体制:英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6、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逐渐由单一全能制转向独立于中央银行的分业监管体制
7、巴塞尔协议是迄今为止对国际银行业发展影响最大的国际公约之一
8、巴塞尔报告的内容包括:资本组成、风险资产权重、资本标准、过渡期安排 9、巴塞尔报告的资本组成,将银行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核心资本又称一级资本,包括实收股本(普通股)和公开储备,这部分资本至少占全部资本的50%。附属资本又称二级资本,包括未公开储备、资产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和呆帐准备金、混合资本工具和长期次级债券。 10、
巴塞尔报告的风险资产权重,根据不同类型的资产和表外业务的相对风险
大小,赋予它们不同的权重,即0%、10%、20%、50%、100% 11、
巴塞尔报告的资本标准,资本充足率,即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不得
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比率不得低于4% 12、
2003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最引人注目的是该该协议所推出的最低资本要
求、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市场约束的内容,被称之为巴塞尔协议的“三大支柱” 13、
巴塞尔委员会继承了过去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监管思想,将资本金要求
视为最重要的支柱 14、
巴塞尔委员会希望监管当局担当起三大职责:全面监管银行资本充足状
况、培育银行的内部信用评估系统、加快制度化进程
第十八章 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1、购买力平价是指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货币的购买力与一般物价水平成反比,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
2、购买力平价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3、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关系:如果绝对购买力平价成立,相对购买力平价一定成立,因为物价指数就是两个时点物价绝对水平之比;反过来,如果相对购买力平价成立,绝对购买力平价不一定成立
4、利率平价理论分为抛补利率平价和未抛补利率平价,抛补利率平价理论讨论的是远期汇率的决定,远期汇率由即期汇率和国内外利差决定
- 14 -
5、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国际收支(逆差时外汇需求大于供给,从而外汇升值、本币贬值;顺差时相反)、相对通货膨胀率(按购买力平价理论,国内外通货膨胀率差异是决定汇率长期趋势中的主导因素。若通货膨胀率高于他国,则该国货币趋于贬值;反之趋于升值)、相对利率(利率对汇率的影响尤其在短期级为显著。高利率使货币升值,反之贬值)总需求与总供给(当一国总需求增长快于总供给时,本币一般呈贬值趋势)、市场预期(预期因素是短期内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市场预期本币贬值,人们纷纷抛售本币,最终会导致本币实际贬值)
6、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贬值的进出口效应、贬值的国际资本流动效应、贬值的产出效应、贬值的物价效应、贬值的资源配置效应
7、贬值的物价的影响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贸易收支改善的乘数效应,引起需求拉上的物价上涨;二是通过提高国内生产成本推动物价上涨。
8、国际收支平衡表:指根据经济分析的需要,将国际收支按照复式记帐原理和特定帐户分类编制出来的一种统计报表。它集中反映了一国国际收支的结构和总体状况。
9、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帐户分类标准:经常帐户、资本与金融帐户 10、
经常账户记录实际资源的流动,包括货物和服务、收益(职工报酬和投资
收益)、经常转移(侨汇、无偿捐赠和赔偿)等三项 11、
金融帐户:记录经济体对外资产负债变更的交易,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
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四类 12、
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将储备资产单独列项,从而包括四大项:经常帐户、
资本与金融帐户、储备资产、净误差与遗漏 13、 额 14、
国际收支调节政策主要有:外汇缓冲政策、货币财政政策、汇率政策、直通常用于衡量国际收支状况的局部差额有:贸易差额、经常差额、综合差
接管制措施 15、
国际收支调整的基本原则:正确使用并搭配各种调节政策,以最小的经济
和社会代价恢复国际收支均衡
第四部分 统计 第十九章 统计与统计数据
1、统计一词包含三种含义:统计工作、统计数据、统计学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