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基础知识提纲(2024)(2)

2025-05-01

4、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价格总水平、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5、当经济运行处于过热状态并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当把稳定物价目标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当经济运行处于在衰退阶段,出现经济停滞或滑坡、失业率高时,则应把增长目标或增长就业目标作为主要调控目标,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6、在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手段就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在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手段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还有国家计划和规划 7、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利率、汇率、窗口指导

8、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9、从2005年7月1日起实施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第八章 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

1、根据货物移动方向,国际贸易可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 2、按照商品形式,国际贸易可分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

3、影响一国出口贸易的因素主要有: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低、汇率水平的高低、一国出口贸易水平的高低

4、影响一国进口贸易的因素主要有:一国的经济总量或总产出水平、汇率水平、一国进口贸易水平的高低同国际市场商品的供给情况和价格水平的高低也有直接的联系

5、政府对进口贸易的干预主要采取关税限制和非关税限制两种方式,即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

6、非关税壁垒包括:进口配额制、进口许可证制、“自动”出口限制、进口押金制、最低限价制等等

7、政府干预出口贸易以刺激出口增加的主要措施是:出口补贴 8、资本流动的内在动力则是:资本流动给流出国和流入国都能带来收益 9、外国直接投资的方式有:在东道国开办独资企业、收购或合并国外企业、与东道国企业合资开办企业、对国外企业进行一定比例以上的股权投资、利润再投资

- 6 -

第二部分 财政 第九章 公共财政职能

1、我国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明显地具有“生产建设性”特点

2、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1)弥补市场失灵;2)满足社会公共需要;3)为市场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4)非市场盈利性的性质;5)法治化的财政;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4、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

5、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根据市场和政府的职能分工,明确市场和财政对社会收入分配的范围和界限;2)加强税收调节;3)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4)发挥公共支出的作用;

6、财政经济稳定职能主要包括:实现充分就业、稳定物价水平和国际收支平衡

第十章 财政支出概述

1、财政支出的原则:公平分配原则、效益原则、稳定和发展原则

2、财政支出坚持公平分配原则,就是通过再分配纠正市场机制导致的财富分配不公平状况,实现社会分配公平,缩小贫富差距。

3、在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两方面中,总需求是决定就业和价格水平的关键因素。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是影响社会总需求规模和结构的重要因素。 4、在财政支出分类中,按政府职能分类是各国最常用的一种分类方法。 5、财政社会管理支出包括国防支出、社会文教支出、行政支出和其他支出等,财政经济管理支出主要是经济建设支出。

6、根据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我国财政预算支出经济分类,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赠予、债务利息支出、债务还本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其他支出等共12类,相应设置了12个“类”级科目。 7、公众可以容忍的税收负担是财政支出的最高限度。

8、财政支出“缺位”主要表现在:1)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偏低,影响了人们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2)是基础性科研和义务教育保障力度不够,影响了国家创新能力提高和国家长远发展;3)是对农村公共服务的保障水平严重短缺,制约了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拉大了城乡发展差距;4)是财政对城市公共设施和各种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偏少,影响了城市整体功能

- 7 -

的发挥。

9、满足公共需要、提供公共服务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特征。 10、

实施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对部门绩效目标的综合考

评,合理配置资源,优化支出结构,规范预算资金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 11、

实施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的原则:统一领导原则、分类管理原则、客观

公共原则、科学规范原则。 12、

实施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定明确、合理的财政支出

绩效目标;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部门为完成绩效目标采取的管理措施;对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及效果实施考核与评价;运用考评结果提高预算编制、执行和管理水平。 13、

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方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价法、成本效

益评价法 14、

根据西方一些国家绩效考评实践经验,绩效考评指标的选择要遵循的原

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重要性原则、经济性原则 15、

第十一章 财政收入概述

1、财政收入的原则:1)发展经济,扩大财政收入来源的原则;2)兼顾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原则;3)规范政府间收入与分配关系的原则。 2、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根本性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3、按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分类,通常将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国债收入和收费收入

4、税收收入按征税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流转税、所得税和财产税;税收按计量标准划分,可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按税负能否转嫁可划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按税收管理权限和使用权限可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5、直接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财产税 6、中央税:消费税、关税

7、地方税:契税、房产税、耕地占有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8、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证券交易印花税 9、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分配政策和价格等因素

- 8 -

绩效考评一般分为准备、实施和撰写与提交绩效考评报告三个阶段。

10、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大基本特征。强制性是实现税收无偿

征收的强有力的保证,无偿性是税收本质的体现,因定性是强制性和无偿性的必然要求。 11、 12、 13、

威廉·配弟提出税收四原则:公平、确定、简便、节省 亚当·斯密提出税收原则:平等、确实、便利、最少征收费

瓦格纳粹课税原则:财政政策原则、国民经济原则、社会公正原则、税务

行政原则 14、 15、

效率和公平是现代财政理论中强调的两大重要的税收原则

如何衡量征税和纳税是否公平,一般有两种主张,一种主张应遵循受益原

则,谁受益谁纳税;别一种主张应遵循能力原则,即按能力纳税。 16、 17、

税收负担转嫁的最后结果形成税负归宿

税收资本化也称“资本还原”,是现在承担未来的税收,最典型的就是对

土地交易的课税。 18、

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应税商品供给与需求的弹性、课税商品的性质、课

税与经济交易的关系、课税范围的大小 19、

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弹性是决定税负转嫁状况的关键因素。如果需求弹性较

大,供给弹性较小,则税负将主要由纳税人自己承担;如果需求弹性较小,供给弹性较大,税负将主要由其他人负担。 20、 21、

国债的特征:自愿性、有偿性、灵活性

国债功能: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调控

宏观经济 22、

国债发行方式主要有:公募招标方式、承购包销方式、直接发售方式、“随

买”方式 23、

自1981年我国恢复发行国债以来,国债发行方式经历了:行政摊派、承

购包销、投标发行三种发行方式 24、

我国国债选用的偿还方式主要有:抽签分次偿还、到期一次偿还、转期偿

还、提前偿还和市场购销法等方式 25、 分 26、

在证券交易所进行的国债交易按国债成交订约和清算的期限划分,可分为根据国债交易的层次,国债市场分为国债发行市场和国债流通市场两大部

现货交易方式、回购交易方式、期货交易方式、期权交易方式 27、

现货交易方式是证券交易中最古老的交易方式,也是国债交易方式中最普

- 9 -

通、最常用的交易方式

第十二章 政府预和财政管理体制

1、政府预算的职能:反映政府部门活动或工作状况、监督政府部门收支运作情况、控制政府部门支出

2、政府预算的原则:完整性原则、统一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年度性原则、公开性原则

3、按预算编制形式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按预算编制依据的内容和方法分为:增量(基数)预算和零基预算;按预算运作时间长短分为:年度预算和多年预算;按预算收支平衡状况分为:平衡预算和差额预算;按预算项目是否直接反映经济效益分为:投入预算、绩效预算和规划项目预算;按预算管理层级分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4、我国财政改革的目标是: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 5、构建我国公共财政框架的关键性和基础性环节是进行:以建立部门预算制度、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行政府采购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政府预算制度改革 6、我国公共财政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政府预算制度改革

7、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公开透明、科学规范、廉洁高效、完整统一 8、我国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建立科学规范的部门预算制度、推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建立先进完备的预算技术保障体系 9、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包括: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等 10、 11、 12、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 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是财政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有: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

系,调动两个积极性,促进财政收入的合理增长;合理调节地区间财力分配;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 13、

中央固定收入主要包括:关税、海关代征的消费税和增值税、消费税、中

央企业所得税、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铁道、各银行总行、保险总公司等部门集中缴纳的收入(包括营业税、所得税、利润和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央企业上缴利润等收入。 14、

地方固定收入主要包括:营业税(不含各银行总行、铁道、各保险公司集

- 10 -


经济基础知识提纲(2024)(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风色幻想4战斗技巧流程攻略全资料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