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的轉換問題:一般會有兩個結果,「說」和「説」(兌上面兩撇方向不同)。正確者為「說」。雖然台灣手寫使用「説」但印刷體一律為「說」。「説」則是日文漢字(亦即古代異體字)。
2.「听」的轉換問題:一般會有兩個結果,「聼」和「聽」(左側不同)。正確者為「聽」。前者為異體字,現已不用。
3.「为」的轉換問題:一般「爲」為印刷體「為」為手寫體,不過已經通用。 4.「着」的轉換問題:「著」為正確寫法。「着」是異體字不使用。
5.「回」的轉換問題:很多輸入法會轉換成「囘」,實為異體字錯誤用法,應使用「回」。
6.「线」的轉換問題:「綫」為異體字錯誤用法,「線」才是正確寫法。 7.「总」的轉換問題:一般有兩個結果,「縂」和「總」。前者為異體字錯誤用法,「總」才正確。
8.「么」的轉換問題:一般會有兩個結果,「麽」和「麼」(下方為么和ㄠ)。正確用法是「麼」。
9.「儿」的轉換問題:一般會有兩個結果,「児」和「兒」。正確用法是「兒」,前者是日文漢字(異體字)。
1、宁——甯。甯、寕異體同义,多做寧。
2、冲——沖。冲作涌摇讲时繁体字作沖,作要冲、突袭将讲繁体字是衝。 3、余——餘。余作第一人称时不作餘,作余。作剩餘將時候作餘,不做余。余一人
4、复——複。复作返、还时,繁体字为復。作夹衣,多重讲繁体字作複。如復本是返本的意思,複本是备份的意思。 5、咸——鹹。除了作味道讲之外,皆作咸。 6、斗——鬥。作战斗讲时斗繁体作鬥,其余作斗。 7、尸——屍。尸作尸体讲的某些时候作屍,其余皆作尸。 8、后——後。后作君主將作后,不做後。
9、谷——榖。谷只在作谷物讲的时候作榖。其余作谷。 10、里——裏。作道里讲,皆作里,不做裏。
11、征——征。征作远行、征伐繁体作证。作征兆时繁体作徵。
12、姜——薑。姜作姓氏解作姜,不作薑。
13、御——禦。作驾车,控制,御繁体作禦。作低档防备讲作禦 14. 遍——遍。遍繁體作徧。
15、扑——撲。扑作鞭子戒尺讲繁体作扑,不作撲。作扑打繁体作撲。 16.饥——饑。饥有两个繁体字。作年成不好解,繁体作饑。作吃不饱讲,繁体作飢。
17、卜——蔔。卜字繁體字作卜。 18. 并——併。并作副词时候繁体作並。 19.冢——塚。冢作坟墓时或作塚,其余皆作冢。 20.几——幾。几作家具讲繁体作几,余作幾。 21.岳——嶽.岳作姓氏解,繁體作岳。
22.札——劄。札字繁体多作札,只有很少作劄。札记与劄记不同。
23.干——幹。干字只有在作主干躯干讲的时候,繁体作幹,作干涸讲的时候繁体作幹通为乾。
24.强——強。強彊異體,古書多作彊。
25.范——範。范作姓氏时候,繁体字作范,不作範。
26.只——隻。只作单独,一个或量词的繁体字作隻,不作只。余作只,不作隻 27.苹——蘋。苹只有做苹果讲的时候繁体作蘋。其余皆作苹。 28,岩——岩。岩繁體作嚴。
29,台——台。台作高台讲时繁体作臺,余作台。 30,遁——遁。遁,遯異體
31,汇——匯。匯作小水匯入大水,作匯。作一類相集作彙。 32.溯——溯。溯的繁體字是泝。
舍——捨。舍作捨棄時候,繁體字作捨。餘作舍
34,吁——籲。吁讀作xu,繁體是吁。讀作yu,繁體是籲。
1) 发( 發髮) 恢复“髮”为规范汉字, 让“发”和“發”成为一
对一的简繁字; 恢复“髮”的原因是“髮”不仅与“发”字形接近, 且 与同形符的“髦、鬓”等表毛发的字构成系统。
2) 汇( 彙匯) 恢复“彙”为规范汉字, 让“汇”和“匯”成为一 对一的简繁字; 恢复“彙”的原因是“汇”与“匯”字形接近, 与“彙” 则相差太远。
3) 获( 穫獲) 恢复“穫”为规范汉字, 让“获”和“獲”成为一 对一的简繁字; 恢复“穫”的原因是“获”与“獲”字形轮廓更接近一 些。
4) 脏( 臟髒) 恢复“髒”为规范汉字, 让“脏”和“臟”成为一 对一的简繁字, 恢复“髒”的原因是“脏”和“臟”二字的形符相同。 5) 历( 歷曆) 恢复“曆”为规范汉字, 让“历”和“歷”成为一 对一的简繁字; 恢复“曆”的原因是“歷”的词频比“曆”的词频高。 6) 干( 乾幹) 恢复“幹”为规范汉字, 用“干”!ān( 本义为干 戈等) 代替同音的“乾”( 本义为干燥等) , ( “乾”读qián 时不简 化) 。“幹”读!àn( 本义为干部等) , 音义与“干”和“乾”不同, 恢复 为规范字后可避免繁简转换时的错误。
7) 蒙( 矇懞濛) 恢复“濛、懞、矇”为规范汉字, 恢复“濛、懞、 矇”的原因是这三个字不仅形符表意清晰, 而且为群众所习用。 8) 里( 里裏) 恢复“裏”为规范汉字, “里”与“裏”的意义不
完全对等, “裏”是形声字, 形符是衣, 声符是里, 表示跟“外”、“表” 相对或处所意义; “里”是会意字, 从田从土, 表示其他义项。恢复 “裏”为规范汉字, 可以避免由简化字向繁体字转换时产生的错 误,
9) 御( 御禦) 恢复“禦”为规范汉字, 因为“御”与“禦”的意 义不完全对等, “禦”是形声字, 形符是示, 声符是御。本义为祭祀 以祈免灾祸; “御”是会意字, 本义为驾御车马。在古籍和台湾地区 的用法中, “禦”多用于防御、抗拒义, “御”多用于驾御、统御义。恢 复“禦”为规范汉字, 可以避免由简化字向繁体字转换时产生的错 误。
10) 云( 云雲) 恢复“雲”为规范汉字, 因“云”用于“人云亦
云”和助词时, 繁体是“云”而不是“雲”。恢复“雲”为规范汉字, 可 以避免由简化字向繁体字转换时产生的错误, 也能与同形旁的 “雾”对等, 且与“霹、雳”等表天象的字构成系统。
11) 须( 须鬚) 恢复“鬚”为规范汉字, 让“须”和“須”成为一 对一的简繁字, “须”和“鬚”不是等义的简繁关系, “须”的繁体是 “須”不是“鬚”, 繁简转换容易出错, 因此主张恢复“鬚”, 12) 胡( 胡鬍) 恢复“鬍”为规范汉字, 也能与恢复后的“鬚” 对等, 可以避免由简化字向繁体字转换时产生的错误, 且与“髦、 鬓”等同形符的表毛发的字构成系统。
13) 后( 後后) 恢复“後”为规范汉字, 可以避免由简化字向 繁体字转换时产生的错误, 二字表意分工明确且“后”与“後”是两 个不同的姓, 不宜合并简化。
14) 余( 余餘) 恢复“餘”为规范汉字, 并按偏旁类推简化为
“馀”, “余”与“餘”在古代汉语中是两个意义和用法不同的字。通 常“余”表第一人称代词“我”, 而“餘”是个形声字, 形符为“食”, 符为“余”, 从汉字表意功能上看表示数量、物品、时间等方面的 “富余”, 恢复“餘”为规范汉字, 可以避免由简化字向繁体字转换 时产生的错误。
2 对于某些古汉语专用词和某些专有名词( 姓氏、人名、地名) , 其用字不适于用同音代替字的, 有的可以恢复原字, 有的可以采 用加注释的方法具体说明。例如
1) 谷( 穀) 谷1 用于“山谷、进退维谷”等。
谷2( 穀) 用于“谷类作物、稻谷、五谷丰登”等。“不穀”的“穀” 是古代诸侯的谦称, 是古代汉语专用词, 不能简化为“谷”, 可考 虑恢复为规范字。
2) 苹( 蘋) “蘋”简化为“苹”时, 与古代当艾蒿讲的“苹”同形, 再者“蘋”与“苹”的声符不一致, 所以不宜简化为“苹”, 可考虑恢 复“蘋”为规范字
声
3) 范( 範) “範”是形声字, 形符是車, 其余部分是声符( 省声) , 本义为古时出行前祭路神的仪式。“范”也是形声字, 形符是“ 艹”, 声符“氾”在下面, 本义为草名; 用于姓, 写作“范” 而不是 “範”, 可以采用加注释的方法具体说明。 __
1) 斗( 鬥) 斗1、dǒu ①市制容器单位。②量食物的器具。 ③像斗的东西。④圆形指纹。⑤星名。
斗2、( 鬥) dòu ①斗争; 争斗; 对打。②在某方面较量。 ③使争斗。
2) 划( 劃) 划1、huá ①划船、划桨。②划算、划不来。 划2、( 劃) huà ①划分、划界。②划拨、划账。③计划、谋划④ 同“画”, 如划十字。
划3、( 劃) huá 划了一道口子、划玻璃。
3) 曲( 麴) 曲1、( 麴) qū ①弯曲、曲尺、曲径通幽。②用于 是非曲解。③河曲、心曲。④姓曲。⑤用于酒曲、曲霉、曲酒。 曲2、qǔ①戏曲、散曲。②曲调、曲谱、歌曲等。 4) 吁( 籲) 吁1、xū ①长吁短叹。②用叹词。 吁2 、yū 吆喝牲口声( 象声词) 。 吁3、( 籲) yù 呼吁、吁天。
5) 旋( 鏇) 旋1、xüán ①盘旋。②凯旋。③旋涡。④圆形指 纹。⑤星名。 旋2、xüàn 旋风。
旋3、( 鏇) xüàn 旋果器、旋床。 6) 症( 癥) 症1、( 癥) zhēng 症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