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镇:形成罗店、罗泾、月浦三个新市镇以及罗南、盛桥、沈巷三个居住社区,分别依托就近新市镇形成联动发展。
中心村:形成杨北、大黄、正义、白杨、四方、洋桥等中心村。其中,杨北、大黄、正义、四方为城镇型中心村,与城市化一同发展;白杨、杨桥为独立型中心村。
第十三条 中心村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形成规划布局合理、经济实力增强、人居环境良好、人文素质提高、民主法制加强、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符合宝山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以“三集中”原则为基础,结合区域内各农村居民点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分近远期采取多种集中模式。近期,结合区域城市化的推进、市政动迁和宅基地置换试点等,重点建设杨行镇杨北村、大黄村;顾村镇正义村、白杨村;罗店镇四方村;罗泾洋桥村等六个新建型中心村,中心村规模应在1000-3000人左右,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远期,中心村的建设与宝山新城及新市镇发展相适应,依托新城与新市镇的基础设施配套,形成居住进一步向新城和新市镇集中发展的更高形态。同时结合现有规模较大的自然村通过拆旧更新、整治改造等措施,达到对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和提升,形成整合型中心村。
第十四条 区域空间布局结构
按照城镇一体、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的方针,未来宝山的城镇和产业发展形态将形成以宝山新城为核心,轴向带状发展的组团布局结构。
具体结构概括为“一带、两轴、三片区”。
“一带”: 以精品钢和延伸产业、现代物流航运业和观光旅游业为特色的长江、黄浦江滨江发展带;是宝山未来滨江功能调整、拓展、整合和提升的沿江功能发展带。
“两轴”: 即以现代新兴城市功能(现代服务业)发展为重点的沿宝杨路-宝安公路的东西向综合发展轴;以城镇组团发展为重点的沿沪太路的南北向城镇发展轴,一带两轴呈“H”型共同构建宝山新城基本发展框架。
“三片区”: 即上海中心城宝山部分、宝山新城区和北部综合产业区。 1、 上海中心城宝山部分
宝山外环线以内的地区是上海中心城区的组成部分。主要形成上海大学地区组团、张庙地区组团及沿江发展组团,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居住条件、提升生活质量为规划目标,城市建设用地58平方公里,人口规模50~55万。 2、 宝山新城区
位于外环线和郊环线之间区域,由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集中新城向组合新城发展,形成由淞宝地区、杨行地区和顾村地区共同构成的“组合式”新城空间格局。新城用地规模57平方公里,人口规模60~65万。
3、 北部综合产业区
郊环线以北区域,规划形成以宝钢、宝山工业园区(北区)为主体,与罗店、罗泾和月浦等新市镇协调发展的宝山北部综合工业产业区。重点构筑宝山北部沿江工业产业带,将宝钢和宝山工业园区(北区)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精品钢及其延伸业基地。
罗店、罗泾和月浦规划成为宝山北部重要的产业配套区。新市镇和居民新村用地规模21平方公里,人口规模28万。
第十五条 公共活动中心体系
城市公共活动中心是完善城市居民生活配套、优化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保障,是城市实力与水平的标志地区,也是城市综合功能和城市形象的集中体现和展示区。按照形成功能多样、层次分明、特定鲜明的城市公共功能中心体系的要求,规划形成一个综合主中心、三个功能轴、五个次中心和若干个专业功能中心。 1、区域公共功能轴
规划形成“一带、两轴”区域公共功能轴,引导形成宝山区域主要公共功能中心。滨江发展带是宝山未来沿江功能整合、置换和提升活动主轴;新城市发展轴是宝山新城未来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综合发展轴;城镇发展轴是宝山区未来纵向功能发展主轴。 2、区域综合功能主中心
规划由淞宝地区、杨行地区、顾村地区共同形成区域公共活动综合主中心。规划整合、改造和提升淞宝地区行政、商贸、文化中心;规划依托杨行地区“绿龙”公园,形成商务、文化、艺术中心;规划在顾村地区“生态绿心”东侧,形成文化、体育、科技、休闲娱乐中心。 3、区域综合功能次中心
规划结合区域整体布局,形成四大区域次中心。即大场大华商务区、张庙地区、罗店、罗泾等新市镇公共活动次中心。 4、区域专业功能中心
规划形成现代生产性服务中心、商务商贸中心、交通枢纽中心、旅游集散中心等。
现代生产性服务中心。规划形成杨行国际钢铁物流中心、宝山城市工业园区北区精品钢科研服务中心、宝山城市工业园区南区现化生产服务中心和宝杨路航运服务中心区等区域专业功能中心;
商务商贸中心。规划形成宝莲城商务商贸区、安信生活广场商务贸区、大场大华虎城商务区、殷高路沿线商务区等;
交通枢纽中心。规划形成吴淞港客运枢纽中心、沪太路汶水路枢纽中心、陆翔路宝安公路枢纽中心、共和新路长江西路枢纽中心等;
旅游集散中心。规划形成滨江旅游休闲中心、罗店老镇古镇历史风貌文化中心、罗店北欧新镇旅游度假中心、顾村地区“绿心”运动休闲中心、杨行地区“绿龙”娱乐活动中心等。
第四章 新城区发展规划
第十六条 城市性质
宝山行政、经济、文化、商务等综合中心,生态环境优良,是上海北部功能发展轴线上的重要节点,是上海中心城功能的延伸区与拓展区。新城将由淞宝地区、杨行地区、顾村地区三个功能明确、分工合理、特色鲜明的新城组团组合而成,是集活力、魅力和实力为一体的,适宜居住的现代化滨江新城区。
第十七条 发展目标
1、高度和谐的现代化滨江新城。 2、高集约化的功能性新城。 3、高效率的网络化组合式新城。 4、高质量的共生型生态新城。 5、高品质的文化型魅力新城。
第十八条 新城空间结构
规划宝山新城由市域外环线——外环切线——郊环线——长江围合而成,由环绕城市“生态绿心”的淞宝地区、杨行地区、顾村地区三组团串联组成,规划形成“一心、三组团”的空间结构。
一心:即 “生态绿心”。未来宝山新城中心的核心发展区,也是整个新城的景观塑造区、生态保育区。 三组团:即淞宝地区、杨行地区和顾村地区。
? 淞宝地区 规划体现繁荣与繁华。是滨江新城功能与特色体现的核心地区。规划充分挖掘宝山沿江历史文化底蕴、注重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与继承以及城市现代居住区与传统风貌的高度协调,积极创造条件,沿江重点发展邮轮、游船及游艇业。形成宝山区行政、文化、商务中心及滨江景观旅游带。 ? 杨行地区 规划体现新兴城市功能。重点发展现代商务、现代服务、现代物流等第三产业,推进房地产业发展。形成宝山现代商务、居住、公共功能的综合性新城组团。
? 顾村地区 规划体现生态性的人居环境。依托便捷的交通、F1赛车场的功能辐射及外环沿线大型主题公园的良好生态景观环境,重点培育与发展文化科技、休闲旅游、综合体育等功能,形成环境优美、适宜居住的人文生态新城组团。
第十九条 新城分区发展纲要
参照《上海市中心城分区规划》编制办法,对宝山新城分区发展提出纲要性规划指导,从而为下层次规划起承接总体规划、协调专业规划的作用。 1、规划指导思想
集约有效的利用城市土地资源,通过创造、改造和优化郊区新城空间结构,完善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文化品质和环境品质,着力塑造一个高效、宜人、多元和生态的新城。 2、规划主要内容
在区域总体规划确定的新城城市功能定位、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及新城总体用地布局的基础上,确定分区、编制单元和特定区的划分。 3、规划分区原则
(1)根据宝山组合新城布局结构,以及资源优化配置,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共享原则,参照街道、乡镇行政区划界限、主要河道、交通干道和楔形绿地等城市地理边界要素将新城划分为5个分区:淞宝地区、杨行地区、顾村地区、吴淞产业区和 “生态绿心”。其中,吴淞产业区和 “生态绿心”确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