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坚持“龙头做强、品牌做响、产品做精、市场做活”的原则,扶持绿都、东粮、正邦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推动新引进龙头企业尽快投产,吸引更多国内外知名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落户鸡西。重点培育兴凯湖大白鱼、鸡西地产大米等一批农副产品标志品牌。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产业化订单面积达到220万亩。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启动第三批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高标准做好中心村和小城镇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完成省级示范村、试点村建设任务,建设三星级标准村20个,全力推进农村饮水、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培养一批新型农民和农民企业家,选树扶持100名种植、养殖能手、致富状元。
(四)大力推进民生改善,促进社会事业新发展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执政之基,是政府的首要职责。我们将着眼于国家惠民政策的落实,着眼于百姓实际需求,千方百计加大民生投入,解决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住房、供热、供水、上学、就医、就业、社保、救助等问题,让城市的饮水更洁净、屋子更温暖、道路更畅通、环境更优美,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殷实、更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今年,重点为民办好7个方面20件实事。
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1)实现新就业4万人以上,再就业技能培训1.6万人,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创业人数达到2000人以上。(2)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提高140元。(3)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7.5%以上;城镇职工、居民住院报销限额分别由8万元和4万元提高到10万元和6万元;新农合参合率保持在98%以上,参合农民住院报销封顶线由3万元提高到4.5万元。
社会救助方面:(4)城市低保标准月人均提高20元,农村低保标准年人均提高100元。(5)开工建设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
医疗卫生方面:(6)开展4项免费公共卫生服务。(7)开工建设市精神病防治医院;推进市中医院建设;新建9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教育文化体育方面:(8)新建、续建校舍13.5万平方米;完成30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9)启动国家级“学前教育试点县(市)”建设工程,建设10所标准化公办幼儿园。(10)资助贫困家庭学生3.5万人。(11)新建2座多厅数字影院;建设15个乡镇标准化文化站、6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区级支中心、100个农家书屋。(12)完成15个农民健身工程项目,投放健身路径器材54套。
“三棚一草”和保障性住房方面:(13)开工建设城市棚户区150万平方米、煤矿棚户区60万平方米、国有独立工矿棚户区22万平方米,改造农村泥草房2000户。(14)建设经济适用住房2050套、廉租住房936套;发放廉租住房补贴37838户。
“三供两治”方面:(15)完成大唐鸡西第二热电有限公司热网管网建设,实现开栓供热。(16)完成三水厂改扩建工程,形成7万吨供水能力;全面完成中心区全天供水改造工程;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5处。(17)实施鸡冠区铁南排水工程等9处城市排水改造项目。
城市建设方面:(18)开工建设南外环路(鸡图公路鸡西过境段),改造西山路、中心大街等9条街路;建设中心大街、南星街等8处停车场。(19)实施中心城区主要街道两侧建筑物及标志性建筑亮化工程;实施鸡兴西路、兴国路等15条主要街道和健康街、园丁巷等7条背街巷道亮化工程。(20)改造园林小区、四街小区基础设施,对无物业管理的南山小区、花园小区、北山小区、康乐小区及兴国中路、兴国西路沿线52万平方米弃管楼进行改造升级,达到二级以上标准服务小区,实施物业管理。
同时,切实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质量监督、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国防人防、外事侨务、史志档案、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统计、审计、物价、气象、防震、老龄、优抚、双拥等工作。
(五)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激发创新发展新活力
改革开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关乎当前,涉及长远。坚持以改革增活力,以开放促发展,以创新求跨越,建设开放型、创新型城市。
不断推进思想解放。新形势下,政府工作繁重而艰巨,我们唯有解放思想,有“破”有“立”,才能迎接挑战、勇往直前、不辱使命。敢于打破束缚发展的条条框框、体制机制和因循守旧的思维定式,树立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打破常规、锐意改革的创新意识;敢于打破部门至上、各行其是、唯我独尊的本位主义,树立统筹协调、协作共赢、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大局意识;敢于打破怕担责任、维持现状、不推不动、等待观望的保守思想,树立时不我待、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勇于承担的责任意识;敢于打破小富即安、夜郎自大、“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狭隘观念,树立“你赚钱我发展”、胸怀天下、海纳百川的开放意识;敢于打破精神不振、状态不佳、得过且过、无所作为的消极情绪,树立抢抓机遇、奋起直追、争先晋位、跨越发展的超越意识,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发展的大提速。
继续深化各项改革。着眼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国有企业改制步伐,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做好政府机构改革评估验收工作,出台促进城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继续向区级政府下放权力,不断完善区级政府职能。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清理不合理收费项目,取缔中介组织挂靠政府机关行为。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巩固完善“市控区管”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提高市、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加快农村综合配套改革,鼓励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
努力扩大对外开放。抓住国家、省重点推进沿边开放的战略机遇,以强化口岸功能为基础,以加快园区建设为载体,以发展国际物流和进出口加工为主攻方向,推动对外经贸合作加快发展。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8%以上。加强口岸基础建设。完善密山、虎林进出口加工园区功能,完成虎林集装箱中心站建设,推进密山口岸现场海关监管仓库前移,争取虎林至吉祥口岸公路改建工程立项,畅通鸡西—乌苏里斯克、虎林—列索扎沃茨克、密山—卡缅雷博洛夫国际物流通道。加强对外经贸合作。按照“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原则,加快发展口岸加工和国际物流业,提高地产品出口加工比重,新增煤炭、铁精粉等进口新品种,
扩大进口产品落地加工规模。与国内外经贸大企业、大财团联合,发挥他们在资金、市场、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借船出海”。充分利用省赋予我市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职能,发挥对俄贸易本币结算业务优势,帮助外贸企业解决资金、技术、配额等困难,扶持本地外贸企业做大做强,全年引进培育加工型外贸企业30户。加强对外沟通联络。坚持“走出去”战略,加强与俄罗斯、韩国、日本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经贸科技合作,实现多元发展。加强与俄邻近城市的沟通协调,解决重大现实问题。加大与国家各部委、省直有关部门联系力度,吃透、用好国家、省支持外经贸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抓住机遇,“借力发展”。
加快建设创新体系。围绕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实施创新行动计划。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完善创新激励政策,激发创新发展活力,让创新思维成为城市生活的常态,让创新发展成为城市进步的灵魂。进一步深化“厅市科技合作”,加快推进采煤机研发中心等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扶持企业开展高新适用技术研发,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全年重点科技项目实施率保持在98%以上,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发展到13家。继续开展“兴凯湖智力行”等引智活动。强化创新环境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鼓励科技人才自主创业,对有突出贡献的创新、创业人才予以重奖,努力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六)大力推进城乡建设,打造宜居宜业新环境
打造宜居宜业新环境是人民群众所盼,是展现城市形象的“名片”。进一步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再接再厉,全力推动城乡建设大开发、大改造、大变化。
加快改造老城区。开工建设南外环路,畅通城市动脉,推动中心区南拓;以穆棱河河流湿地公园为点,以建鸡、鹤大高速公路为轴,推动中心区西连北接,形成以中心区为核心的组团发展态势。完成西山路、中心大街等主要街路改扩建,形成和平大街与西山路相连相通的景观大道。建设8处停车场、规划立项5个客运接驳站,重新规划公交客运网络,保持交通顺畅,解决“出行难”、“行车难”、“停车难”问题。实施亮化工程,重点推进中心区与周边县区连接亮化,中心大街、鸡兴西路等主要街路更新亮化,健康街、向阳街等背街巷道便民亮化,西山路、南山路等沿街建筑墙体亮化。完成和平大街等主要街路两侧楼房的外立面改
造和粉饰。实施中心大街、西山路、鸡兴路、南山路等街路结点绿化改造和先锋广场、凤凰广场等地的大树移栽,形成乔灌木花草相结合、层次分明的街路景观走廊和景观小区;加强绿地和游园广场建设,增设小游园、小广场30处,新增绿地60万平方米,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健身娱乐新去处。完成47条街路裸土治理,硬化路面10万平方米。实施排水改造工程,下决心治理城市水患,重点完成祥光西路、中兴桥区域截流等排水改造工程;结合孟家沟、矿棱河源头治理,建设蓄水功能与景观效果相结合的排水项目,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全面开工建设穆棱河风光带,重点完成河流湿地公园、琴海广场、水上公园、低碳路、防浪墙等项目建设。
加快开发鸡冠新区。完成康新路、长征街建设,开工建设九粮路、长胜路、柳浪街,同步推进沿路亮化绿化,打造景观大道。完成市一中新校区、体育会展中心等工程主体建设。开工建设行政办公区、中央商务区和商品住宅区。做好鸡兴村总体搬迁和安置工作。建设鸡冠新区雨污分流排水系统。
加快建设城关镇和小城镇。加大县(市)区街路的维修和改造力度,同步实施沿街亮化、美化、绿化和旧楼的“穿衣戴帽”工程。积极推进琴海镇、虎头镇、东诚镇省级“百镇工程”建设。加快密山裴德镇与农垦牡丹江分局双峰农场、虎林东方红镇与森工东方红林业局场(局)镇共建步伐。沿公路、铁路和旅游景点,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体现民俗风情、彰显历史文化、突出产业品牌的小城镇。
提高城乡建设管理水平。强化“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热爱家乡、呵护家园”的全民城建意识,推动城乡建设管理提档升级。放开城建领域,激活投资热点,鼓励吸引域内外大企业和民间资本投向城乡建设,调动全社会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注重规划在城乡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坚持建管并重、管建结合,严格落实项目建设招投标制度,加强资金管理与使用,强化工程监理,提高建设质量,打造精品工程。全面加强城乡管理,强化区级管理职能,加强社区建设,推动城市管理向街道、社区、乡镇延伸,提高小区物业管理水平。建立完善公共服务问责制和赔偿制,确保公共服务产品质量。深入推进“三优”文明城市创建,继续实施“六大战役、八大工程”,巩固和扩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提升市民文明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