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动动脑筋,就不会做出这样的傻事。从那以后,我不再干这样的傻事了。 [简评]小作者运用联想——由钥匙开门联想到撬锁打开思路,记叙了
自己为什么要撬,怎样撬,撬的结果,思路清晰。为什么要记住这件事?妈 妈的话实际上揭示了本文的中心思想。
两份礼物
每年的春节,妈妈都要带着我去给奶奶和姥姥拜年并送去礼物。今年也 不例外,妈妈老早就准备好了两份礼物。可是不巧,大年初二妈妈扭伤了脚, 礼是没法儿送到了。妈妈望着我说:“飞飞,要是你能替妈妈跑这次腿就好 啦!”我看了看妈妈包装好的那两份礼物,一份多,一份少,打心眼儿里不 痛快,我寻思着:那一份儿多的,一定是送给姥姥的。哼!妈妈真是偏心眼 儿,奶奶70 多岁了,身子骨很差,还要照顾我们几个小孙子,我还是奶奶含 辛茹苦拉扯大的呢!可妈妈??
我愣了一会儿,想出了一个主意,赶紧说:“妈妈,我已经长大了,礼 物还是我帮你送吧!”
“真的!”妈妈又惊又喜。“真的,我一定行!”妈妈点了点头,提起 那个沉甸甸的大包交给我,郑重其事地叮嘱:“先给姥姥送吧!千万别忘了, 要向姥姥问好,让姥姥到咱家来!”又拎起那个小包往我手里一塞说:“给, 这是给你奶奶的。”我望着手里一重一轻的两包东西,暗暗想:果然不出我 之所料。不过,将在外,不由帅,出门就是我的天下。我把两份礼物装好一 溜烟地出了门。
我先到奶奶家,把那一份儿多的礼物送给了奶奶,并安慰她老人家:“我 妈妈可想您了,可是脚扭伤了,不能亲自来给您拜年,这不,还给您买了这 么多东西呢!”奶奶伸出干瘦的手接过去,赶紧挑出我最喜欢吃的糖果,当 我嘴里含着蜜甜的糖时,我发现奶奶偷偷地背过身,撩起袖口擦拭眼角滚落 的泪花,我赶紧陪着奶奶说长问短,又吃了奶奶包的饺子,才依依不舍地告 别了奶奶,拎起小包踏向通往姥姥家的路??
回家的路上,我心里无比轻松,我想:我第一次违背了妈妈的告诫,等 待我的可能将是暴风骤雨式的打骂;也许因此我将再也不会有单独送礼的机 会了,但是我一点儿也不在乎,因为我突然间觉得自己已经长大。
[简评]尊老应是长辈教育后辈的一条起码的道德准则,而现在做孩子
的却走在了妈妈的前面,这位妈妈确实应该反省一下了(如果此事属实)。 你的孩子做得对,他的这一小小的反抗之举是要提醒你:人都有老的时候。 对待双方老人应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给自己的孩子做个榜样。
纷繁世界 贪吃的弟弟
我有一个弟弟,今年七岁,胖墩墩的,浓眉毛下面嵌着一双水汪汪的眼 睛,小脸蛋红红的,像两个苹果。他有一个老毛病——贪吃。
有一次我病了,妈妈煮了三个鸡蛋。准备我吃两个,弟弟一个,弟弟像 猪八戒吃人参果似的,三口两下地吃完那个蛋,见我还有一个,就噘起嘴说: “我怎么只有一个,姐姐又怎么有两个?”说着眼睛又骨碌骨碌地瞄了几下 我碗里的那个蛋,馋得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妈妈说我病了,应该吃两个。弟 弟听了顽皮地说:“那我要是病了就好了,也可以吃两个蛋。”我听了,禁 不住笑起来。
还有一次,我们美术老师说要带个红苹果做娃娃头装饰品,我头天晚上
11
准备好了一个苹果。第二天早晨,我和弟弟一起去上学,发现弟弟手里拿着 一个苹果在吃,很像我那个,就问他:“弟弟,你哪来的苹果?”他边吃边 说:“在书桌上拿的。”我一听,先一愣,就赶快打开书包一看,糟了,我 的苹果忘了装进书包,被弟弟拿来吃了。再看弟弟,把苹果这儿啃一口,那 儿咬一下,已经将苹果吃了一半了,还不住地说:“好吃,真好吃。”我见 了,真是哭笑不得。
唉,也难怪,谁叫弟弟属鼠呢!
[简评]写的是弟弟贪吃,流露出的却是姐姐对馋嘴小弟弟的喜爱之
情。分蛋不均的疑问、得到红苹果意外的兴奋,弟弟这种童心无忌的天真可 爱,被小作者生动地描绘出来。
表达篇
要想让孩子们感觉作文不难,还在于做师长的要时时向他们灌输写作文 不难的道理。前面两篇所讲的“真”“趣”都是相对于内容而言,而如何将 材料组织成文章,则需要掌握一定的作文技巧。一般来说,学生们对写作知 识是比较头疼的。有的老师讲起写作知识来也确实不结合实际,生搬硬套, 让学生们觉得写作知识是条条框框,不但不能帮助作文,反而成了一种束缚。 所以,师长们在讲写作知识时,一定要浅显易懂,由浅入深。要注意讲得具 体、形象。本文中有的文章是将写作知识融于叙述中,有的是根据故事,总 结道理,有的是结合课文,具体讲解,还有的是学生自己讲怎样作文,家长 谈如何辅导孩子作文。这几种形式,学生们都易于理解,易于接受。
讲故事作文篇 三兄弟道喜
有对夫妇结婚多年,一直没生个一男半女。两口子望儿心切,最近终于 领养了一个孩子。孩子长得白白胖胖,十分逗人喜爱,左邻右舍纷纷登门祝 贺。
邻居中有兄弟三人,外号分别叫“让人叫”、“让人跳”和“让人笑”, 这天也一起去道喜。老大“让人叫”首先踏进门来,冲着女主人说:“恭喜 恭喜,你们家领了个大胖小子。”话音刚落,女主人就生起气来:“咱们的 孩子是领来的,可咱们一样喜欢他。”这时老二“让人跳”也进来了,他忙 改口说:“大嫂别生气,你生了这么个大胖小子,这是天大的福份哪。”谁 知此话一出口,女主人竟“呜呜”地哭起来:“该死的,我得罪了什么人哪, 看我们没生孩子,就在旁边幸灾乐祸地说风凉话呀。”正在众人手足无措的 时候,老三“让人笑”赶到了。只见他分开人群,走到女主人身边,和气地 说:“大嫂,你们家添了个大胖小子,我们都替你高兴,你怎么倒哭起来啦?” 这话真灵,女主人顿时破涕为笑。这时正好男主人从里屋出来,给大家递烟 倒茶,众人又重新谈笑风生起来。
[简评]同一件,一个说“领”,呆板直露,令人不悦;一个说“生”, 欲盖弥彰,让人疑心;一个说“添”,巧妙得体,叫人开心。同学们听了这 个故事,对说话和作文中的“用词得当”有什么想法呢?
设置悬念的妙用
有一则笑话:路边,有一个人仰着头,脸朝天。另一个人见了,想:天 上一定有什么好看的东西,也抬头望天。过了一会儿,又来了几个人,也跟 着昂首望天。又过了好一会儿,第一个人看见大家都眼朝天望,奇怪地问: “你们干嘛看天?天上什么也没有啊!”大家更奇怪:“啊,不是你先看天
12
的吗?”第一个人莫名其妙地说:“我哪里是看天?我的鼻子流血,我在止 血。”
还有一则笑话:一位妈妈抱着孩子到银行存款,孩子瞅了瞅铁栅栏内的 营业员,然后把咬过的苹果递给她。营业员微笑着摆摆手:“谢谢!”妈妈 见了连忙道歉:“啊,对不起,我的孩子刚刚去过动物园。”
[简评]读了这两则笑话,你一定忍俊不禁。这不光是事情好笑,更重
要是设置悬念,写作手法妙。如果第一则笑话先写明第一个人因为流鼻血而 抬着头,面朝天;第二则笑话也先写明孩子刚刚在动物园里给猴子喂过苹果。 这样,显而易见就没那么生动、有趣了。
我们写作文不要总是平铺直叙,要学会设置悬念,文章要像波浪有起有 伏,这样才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作文趣话 回家路上
琴琴和赵老师还有青青等同学一起走在放学的路上,琴琴说:“赵老师、 丁老师要我们每人写一篇文章,参加‘学雷锋’的征文比赛。今天离征稿截 止日还有三天,可我还没有找到写作材料??”
赵老师刚要说什么,被路边传来的小孩哭声吸引了。他们过去一问,原 来这小孩刚来外婆家作客,不慎与外婆走散了。他只知道外婆家在中沙路2 号,不知走哪条路回去,就急得哭了起来。大家刚提出要送小女孩去外婆家, 恰巧丁老师的邻居华老师走了过来。华老师60 开外,是一位慈祥而严肃的老 师。听了这件事后,华老师说:“赵老师,时间不早了,你和孩子们回家吧, 免得家长不放心。这小女孩我来送吧。”赵老师怎么也拦不住,就只好和同 学们一起走了。
琴琴还想着征文的事:“赵老师,你说这材料到哪里去找?”
看着琴琴翘得高高的小嘴,赵老师说:“刚才华老师送小女孩去外婆家 的事不是很好的写作材料吗?”
走在赵老师旁边的青青插话道:“写这件平常的事,又要挨丁老师的批 评了。”
赵老师有些生气地说:“你们都忘了——华老师的右腿上还留着抗美援 朝时的弹片!”
赵老师的提醒,才使大家想起华老师的右腿隐隐作痛时的情形。 一会儿,大家议论开了。青青说:“小女孩的外婆家,和华老师的家在 方向上正好相反,这就使得本来就远的路,又增加了许多。”
强强激动地说:“我从华老师刚才说的‘你和孩子们回家吧,免得家长 不放心’联想到他平时也是这样关怀爱护我们的。”
“是啊!华老师平时热爱学生的事太多了。他常说‘教师要言传身教, 才能感染学生。’赵老师你的提醒,使我们找到了华老师许多关心他人的材 料。”琴琴兴奋地说。
赵老师听了大家的议论,高兴地说:“作文的材料,绝大多数来自观察。 要写出高人一筹的文章,就要培养自己的实际观察能力,而观察,不光要用 眼,还要用脑思考,用心感受,才能联想起许多事物,不致于把眼前的宝贵 材料放掉。”
“您讲得太好了!”琴琴他们充满谢意地说。
破旧的自行车
13
在某学校的一角放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有一天,赵老师让同学们去认 真地观察,说是要写作文。有的同学说,嘿,一辆破车有什么可看的,有什 么可写的。可是因为是老师让看的,所以又都不得不去看看。
在第二天的作文课上,老师出示了作文题:《一辆破旧的自行车》。 见到题目后,同学们都埋头写起来,二十分钟之后,赵老师请周洁和冯 英两位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
周洁同学读道:
学校的一角放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这辆车可真是又破又旧,车的各处 都十分破旧,没有一处不破不旧,真是一辆破旧的自行车。
冯英同学读道:
这辆自行车,车座上的皮裂了一道大口子,车架上有几处已经有了黄锈, 车圈和车条已不见一点亮光。车支子折断了,停放时,必须靠在墙上。 为了加深印象,赵老师又让他们分别重读了两遍。
之后,赵老师问:“周洁和冯英同学分别写了几个“破旧”?你认为准 写出了自行车的“破旧”?”
不一会儿答案出来了:周洁写了五个“破旧”,冯英一个没写,可冯英 同学真正写了自行车的“破旧”。
赵老师讲道:这可就奇怪啦!周洁同学五处提到自行车“破旧”,倒没 写出自行车的破旧,冯英同学一处没写,反倒写出了自行车的破旧,这究竟 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请你一起来猜猜看!
我喜欢写作文啦
以前,老师说我语文基础不错,就是写作文不行。说来也怪,越是说我 作文差,我越不喜欢上作文课。一上作文课我就觉得头绷得紧紧的,老师讲 的什么选材呀、布局呀,一点儿也激不起我的兴趣,反倒像唐僧的紧箍神咒, 越念心情越紧张。
这学期一开学,爸爸就告诉我:“这下好了,你的作文有救了。你这位 新老师辅导学生写作文的经验还上过报呢。”听了爸爸的话,我虽很高兴, 但又想,像我这样作文基础很差的差生,恐怕再好的老师也无可奈何吧! 新老师对人很和蔼,与同学们相处得很融洽。平时同学们总爱向他问这
问那,渐渐地,我也敢问他一些看来很简单的问题。他总是说写作文很容易, 说什么你们这些小作者,只要勤动笔,今后还会成为大作家;他从来不在课 余时间补上语文课,总是带我们开心地玩耍,还成立了舞蹈、美术、泥塑、 剪纸、书法等兴趣小组;他常常带我们出去参观、访问、野营、扫烈士墓; 晚上家庭作业总是很少,还让我们养成选看电视,看书看报,常写心得的好 习惯。慢慢地,我的作文觉得有写的了,老师讲作文课我也爱听了。
也许是爸爸的话引起了我对老师的崇拜,也许是老师和蔼的态度消除了 我怕作文的心理恐惧,也许是丰富的生活提供了写作文的素材,总之,现在 我对作文有了浓厚的兴趣。每当我的作文本上出现“你真聪明呀!这件事被 你描绘得栩栩如生”的批语,每当看着那一次又一次90 分、95 分的作文成 绩时,我的心是多么激动啊!老师,您是多么理解孩子们的心啊,请让我向 您说一声:谢谢!
我的老师
离毕业只剩下一个月了,想起将要离开母校,和老师分手,心头不觉一 酸。我多想还留在孙老师的身边。
14
还记得孙老师第一次跟我们见面时的情景。他站在讲台后面扶了一下眼 镜,亲切地对我们说:“我毕业于如皋师范,名叫孙海舟。我对大家有两点 希望:一是在学习中相信自己;二是在素质上形成特长。”正是那句“相信 自己”,使那位所谓的“弱智生”露出了笑脸;正是那句“形成特长”,使 我班各类“小明星”如雨后春笋。
第一次去孙老师的宿舍,他正在修改我的习作,让我向报社投稿。老师 的宿舍好吸引人,墙壁上贴满了自作的诗词书画,书橱的上上下下放着好几 百本书,一半是供学生阅读的,一半是自己的教学资料。临走时,老师借给 我几本书,并拍着我的肩膀说:“吃点苦,多读多写,将来会尝到甜头的。” 和孙老师在一起总特别快乐。记得那次上劳动课——煮茶叶蛋,他搬来 了自己的小油炉。教室里可热闹了:点火、切葱、敲蛋壳、包五香??大家 都抢着干。可煮熟的时候,“小马虎”抢前搬锅子,“哎哟”一声,一锅汤 全溅在孙老师身上。“小马虎”吓呆了,大家都以为老师会狠狠批评他一顿, 谁知孙老师走过去抓住“小马虎”的手说:“烫伤了没有?下一次要小心。” 然后轻轻跺跺脚,对大家说:“蛋,还好好的,我们来尝一尝。”老师笑了, 我们也笑了。这一节课我们吃得特别开心。
我常常想起孙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人要耐得住寂寞,在清贫中孕育伟 大的奇迹。”我虽然还不太明白它更深的含意,但我觉得正是这种精神,使 孙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着不凡平的业绩。
(本文获江苏省人民广播电台“我的老师”征文二等奖) [评介]
质朴才是真 罗 勇
能有机会参加江苏广播电台举办的“我的老师”征文比赛,我好快活。 我要借此机会让更多的人了解我的老师,他那么质朴,那么亲切。获奖不是 我唯一的希望,但获奖了,我的文章就会有更多的人看到,我的老师就会为 更多的人所了解。
一开始写时,我心中涌上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但静下来想一想, 我的老师最大的特点就是质朴,我也应该用质朴的语言来表达心中的感情。 构思时,先选取了见面、去老师宿舍、辅导作业这三件事,初槁中没有写老 师上劳动课,反复读来,觉得这样写,老师岂不成了“书呆子”?事实上他 人挺活泼、挺亲切的。于是我决定把“辅导作业”换成上劳动课。
习作中我没有过多地写老师的外貌,我想重要的是展现老师的人格。习 作中的抒情语句也几乎没有,我的感情都融在那些忘不了的事件中。也许真 实的故事感动了评委,我获得了二等奖,我还要努力。
善于选材 孙海舟
饺子好吃,天天吃也倒胃口。语句通顺、内容完整、选材平平的习作并 不能吸引读者,吸引评委。新的材料才会给人新的感受、新的收获。正如名 家所说,文章质量的高低,三分在技巧,七分在选材。因此我在要求学生掌 握写作常识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他们的选材能力。
首先,要求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只有自己熟悉的材料,写起来才 能得心应手,情真意切。否则,胡编乱凑,就会言语模糊,甚至笑话百出。 触景才能生情。李白写的《望庐山瀑布》之所以流传千古,其主要原因是他 亲眼目睹了庐山瀑布的气势,方诗兴大发。
其次,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有深切感受的材料。生活中人们会发现:一个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