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 情 永 驻
想爸爸
爸爸去海南已经5 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有多少日日夜夜都在思 念着他啊!
记得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就走了。每当我看见别人的爸爸接送自 己的孩子,我好羡慕。尤其是想到妈妈接我的途中遇到上坡,妈妈费劲地下 车推,而别人的爸爸用有力的脚一蹬,自行车就爬上坡的情景,我更想爸爸 了。
今年夏天,我得了疝气,需要动手术。我真希望爸爸这时能来看看我, 可是当我进手术室的时候,门口站着妈妈、爷爷、奶奶、伯母、姑姑和许多 的叔叔阿姨,没有爸爸。当我从手术室里出来后,床边仍然只站着他们。我 躺在病床上想着爸爸,不知不觉睡着了。啊!我见到爸爸了,他正坐在床边 看着我呢!我说:“爸爸,你留下来不走行吗?我好想你呀。”爸爸说:“叙 叙,爸爸再也不走了。”我多么高兴啊!可是醒来后,发现这只是个梦。我 的心像刀绞一样难受。
那一天,护士喊道:“17 床,有海南打来的长途电话。”啊!是爸爸打 来的!妈妈说:“叙叙,你躺好,我去接电话。”说完,急忙跑到医生办公 室去了。这时候,我多想接爸爸的电话,听听他那熟悉的声音啊。于是我挣 扎着爬起来,扶着墙壁一步一挨地试着走路。这时护士阿姨端着药盘走来了, 她看见了我,连忙告诉正在打电话的妈妈。妈妈匆忙赶来,她看了看我,好 像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连忙抱起我去接电话。电话筒里传来了爸爸的声音。 我对着电话筒说:“爸爸,我已经动完手术,好想你,你回来看我好吗?” 爸爸为难地说:“叙叙,真对不起,我不能看你。你要听妈妈的话,好好养 病??”爸爸的话一直在我的耳边响,我好伤心。
我好想爸爸呀!我真想飞到爸爸的身边。
[简评]爱,是一种牵挂;思念,是一种痛苦。一个四年级的孩子,他 想爸爸的心情会怎样?远方的父亲啊,虽说海角天涯隔不断父子的亲情,但 是,请别让你小小的孩子承受心灵的重负! 情系克拉玛依
去年岁末,新疆克拉玛依遭受特大火灾,消息传来,我们学校师生都为 之震惊。
在开学初的一次“手拉手,心连心”的主题队会上,班主任周老师把《中 国少年报》上刊登的《克拉玛依,愿你世代平安》一文念给我们听的时候, 往日欢蹦乱跳的孩子们,一个个变得沉默无语。许多同学还流下眼泪。没等 老师念完,班长提议捐款,我们异常激动,一致赞同。
第二天,讲台上堆满了我们平时积攒的5 角、1 元的人民币,还有一封 封热情洋溢的信。
许庆庆,平时一向被我们看作是“小气鬼”的男孩子,一下子拿出10.80 元钱,成为班上捐款最多的同学。
张建国是一个早已失去母亲,连学费也需要减免的孩子。他把平时省吃
俭用攒下来的7 元钱交给了老师。他说:“和受难的小朋友比起来,我算是 幸运的了。”
副班长丁金枝在给受灾小朋友杨柳的信中说:“听老师说你3 度烧伤面
1
积达85%时,我这个平时很坚强的女孩子,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了。我 是含着泪给你写这封信的,希望你能坚强些,像张海迪、爱迪生那样顽强地 同病魔作斗争,相信你会早日返回校园。让我们做一对不见面的好朋友吧!
我会给你写信的。”多么真挚的话语,多么纯真的心灵。
这次活动,我们全班共捐款131.2 元。老师帮我们把捐款汇往克拉玛依, 还把我们的信一一寄给小朋友。这些钱虽然顶不了什么大用,却凝结着我们 对天涯小伙伴的一片浓浓的情。我们也愿小伙伴们早日返回校园,愿克拉玛 依世代平安。
[简评]本文写法上注意了整体描写和个体描写相结合,以“小气鬼”、 穷孩子,副班长的典型事例为代表,突出描写了全班同学对受难小朋友的款 款深情。这种抓典型事例的写法好。
一双旧棉鞋
早上起来,嚯,好大的一场雪!
快上学了,妈妈拿出一双旧棉鞋,看了看,又缝了几针:“萍萍,穿上 棉鞋,别冻着脚。”
我看了一眼旧棉鞋,不大情愿地穿上它。妈妈看了我一眼,没有吱声。 上课的时候,我的同桌穿着单鞋,冻得直跺脚。我的脚却暖暖和和。
妈妈呀,您想得真周到!
[简评]这篇文章的优点是:短而精。它至少可以向小朋友说明两个道 理:1.作文不要求长,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就行了;2.只要留心,几乎每天 都有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生活感受,都可以写成文章。附带说一点:教师用 这两个道理引导学生作文,学生就不会“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了。
唠叨之歌
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个题目,一定会说,这篇文章是在歌颂谁吧?是的, 我是在歌颂我家的“著名歌唱家”——刘宗华,我的妈妈。
每天早上,只要我睁开朦胧的睡眼,妈妈就开唱了:“好孩子,快起来。 再不起来,上学就要晚了。衣服准备好了,在衣柜里。”妈妈正要继续唱下 去,我急忙堵上耳朵冲进了洗手间。刚刚洗漱完毕,妈妈又开唱了:“快吃 饭吧,吃完饭,收拾收拾,赶快上学去吧。”我走出了家门,可是妈妈还在 唠叨:“走路看着点儿车,在学校里不要和同学打架,上课认真听讲,听老 师的话。”
这样的唠叨之歌,妈妈整整唱了11 年,虽然我也听得很不耐烦,但是我 知道,妈妈为什么唠叨,因为,妈妈爱我,我也爱妈妈。
[简评]文章写得很幽默。本来唠叨不是什么好事,但将之称作“歌” 后,就有了一种很亲切的感觉。体现出了作者既体谅妈妈的做法,又希望妈 妈能换一种方式关心教育自己的心情。
二百三十一元四角陆分钱
出纳员交给我的工资袋里,是外公的最后一次工资231.46 元钱,我哭 了??
外公矮个子,头发全白了,说话很慢,待人总是和和气气的。他去世了。 从我呱呱落地,就一直生活在外公身边。外公对我是“含在嘴里怕化了, 顶在头上怕吓了”。在我刚会说话时,每当睡醒觉的第一句话就是嚷着要找 姥爷,叫姥爷叫不准,就喊:“姥吉,姥吉。”邻居们听了都笑,外公听了 笑得直掉泪儿。
2
外公没有文化,可他像个有经验的幼儿教师,给我买回许多书,什么《看 图画学古诗》、《看图识字》、《学龄前儿童语言》等等。妈妈下班后来看 我,外公就让妈妈教我识字、背诗。每当我完整背诵完一首诗,外公脸上就 笑开了花。
我上学后,外公无论严寒酷暑,每天都接我上下学。我升到四年级了,
外公还坚持送我上学。每次考完试,他总是认真地听我的排榜名次,听到我 又名列前茅,外公竟会高兴得哭出声??特别是我的作文几次在报上发表后,外公激动地说:“稿费交给学校!”我听外公的话,把槁费交给了学校, 外公拍着我的头,满意地笑了。
他去世前,躺在床上,握着我的手,流着泪,那泪顺着眼角的鱼尾纹一 滴一滴地落下??半晌他才张开干裂的嘴唇,声音颤抖着说:“香香,姥爷 不行了,没能看到你上大学。我的最后一次工资你存起来,上大学用,也 算??”外公没能说完他的话就离我而去了!
外公给了我全部的爱,我要化悲痛为力量,好好学习,立志考上大学, 实现外公的遗愿!
[简评]文章刻画了“姥爷”这一可敬的人物形象。作者不但在内文中 用无以驳斥的事实说明了“姥爷”对“我”的爱,就是在别具一格的标题上, 也同样体现出了这一主题。这样的标题与众不同,引人注意,读过此文的人 都会被“姥爷”那永不消逝的爱深深感动!
理 解
一天下午,我在学校和好朋友吵架了。回到家,我把书包往椅子上一扔, 就躺在床上生起了闷气。妈妈走过来,注意地看着我的脸,关切地问:“孩 子,怎么了?又和谁生气了?”我却看也不看妈妈一眼,就说:“我生气和 你说有什么用!”妈妈和蔼地说:“难过的事不说,对身体??”“真烦人! 干嘛老问,人家不想说!”还没等妈妈说完,我就打断了妈妈的话。妈妈小 声说:“你不想说,我也不问了,我要去买菜,你在家写作业吧!”这时我 发现妈妈的眼里含着泪水。
妈妈走了。我想:妈妈对我那么好,我还对妈妈发脾气,太不应该了, 我应该向妈妈道歉才对。
妈妈回来了。我轻轻走到妈妈面前说:“妈妈,刚才我对您发脾气是我 的不对,请您原谅我。”妈妈先是一愣,后来一把搂住我说:“好孩子,只 要你以后注意,妈妈就很高兴了。”随着妈妈的声音,两颗晶莹的泪珠落在 了我的头上。我抬头看看妈妈,用手擦去了妈妈脸上的泪水。这时,仿佛有 一缕明媚的阳光照亮了我的心。
[简评]短短几段对话,性格柔顺的妈妈与任性不讲道理的“我”的形 象便跃然纸上。由妈妈的泪水引起我的自责与转变,也合情合理,真实可信。
妈妈是个小mídùnr
妈妈时常丢东西。
今天上午,妈妈到我们老师那儿办事,把她的钥匙忘在了我们杨老师的 办公桌上。等考试结束的时候,因为杨老师认识这是妈妈的钥匙,就把它交 给了我。
中午我回到家里,看见妈妈一会儿走出,一会儿走进,翻翻床上,找找 柜子,拉拉展子,还把沙发移动得东倒西歪,把屋里东西扔得乱七八糟,用 棍子戳戳这儿,用管帚扫扫那儿,脸上汗珠直冒。她不时地抬起胳膊来擦擦
3
汗水,嘴里还不停地说:“唉,我的钥匙呢?”
看妈妈那副着急的模样,又听她这么一说,我明白了:哦,妈妈是在找 钥匙!我忍不住“噗”地笑出声来,妈妈生气地瞪了我一眼,说:“笑什么! 看到我的钥匙了吗?”我不忍心再看妈妈这样,连忙把钥匙拿出来递给妈妈。 妈妈接过钥匙,奇怪地问:“小曦,钥匙怎么会在你这儿?”我说:“是杨 老师捡到交给我的。”
事后,我把这笑话讲给姥姥和爸爸听,他们听后笑着说:“你的妈妈真 是个小mídùnr!”
我可不能像妈妈这样mídùnr,做事情一定要细心。 (注:文中的“mídùnr”是方言,意即速糊。)
[简评]小作者对妈妈找钥匙情形的精彩描写源于他的细致观察,当然
这也与他平常在老师的指导下坚持练习讲故事和说话分不开。习作反映了真 实的儿童心理。本文虽是写妈妈的缺点,但希望她改正的关切心情却跃然纸 上。
笔墨丹青 戏迷奶奶
我的奶奶今年70 出头,头发都白了。
现在球迷、棋迷、评书迷比较多,而我的奶奶是十足的戏迷。每次只要 电视上演秦腔,奶奶都一次不落地看完,嘴里还不住地哼哼呀呀地唱,手舞 足蹈地比划着。只有电视“再见”,奶奶才“再见”。每天晚上睡觉前,她 枕头旁边都放着一个半导体,用来收听秦腔戏。
有一天,我放学回到家,奶奶正在厨房切羊肉。我问:“奶奶,这是本 地羊肉,还是外地羊肉呀?”奶奶满脑子只有秦腔,打岔说:“对,对!听 秦腔戏!”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原来奶奶把我说的“本地羊肉”错听成 秦腔了。奶奶不切肉了,一溜烟地跑到屋里打开电视机,准备看秦腔,看着 奶奶这副样子,我笑得肚子都疼了起来。
还有一次,奶奶出去有事,就让我代替她听,回来了给奶奶叙述。奶奶 回来一进门,第一句话就问:“上次说到要砍陈世美,这次砍了吗?”我说: “砍了。”奶奶这才露出满意的笑容。
我受了奶奶的感染,也爱听秦腔,会唱秦腔了。
[简评]这篇记人作文,有两个特点。一是题目直接突出所要表现的人
物特点,在行文中紧紧扣住这一特点来写,笔墨集中。二是语言很幽默,所 叙事件生动风趣,还有点喜剧色彩。由于特点鲜明,语言有表现力,人物形 象几乎可“呼之欲出”,同学们,你们有同感吗?
中队长的羊角辫
女同学有一对羊角辫,这并不希罕。我们的中队长也是个女孩子,可她 的那对羊角辫却很奇特,因为它还有感情哩!
中队长的那对羊角辫可有上进心了。一次朗读比赛,中队长以自己那标
准的普通话,宏亮的嗓音,夺得了冠军。你看她站在讲台上朗读时,那对羊 角辫有节奏地上下翘动,好像在鼓励小主人勇夺第一。
这对羊角辫责任心也不小。若有谁违反纪律,中队长会马上出现,两眼
怒瞪着犯错误的同学,接着一串“连珠炮”不留情地射向他,那两条羊角辫 啊,像气直了似的,硬梆梆地来回摇晃。仿佛恨不得马上变成一条小鞭子。 这时,不管是谁,都会赶快变得规规矩矩。
4
什么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中队长也不例外。有一次在美术课上,不知
啥原因,她和邻座的班长说了几句话,被老师点名批评。顿时,她的脸变得 红红的,那对羊角辫呢?像有自尊心似的,垂得低低的,好像在说:“我错 了,以后坚决不这样做了。”
现在,你了解我们中队长的羊角辫了吧!你欣赏它吗?
[简评]本文以中队长的羊角辫贯穿整篇文章,以外貌特点来突出人物 性格特点。且全文采用拟人手法,使文章生动活泼形象。
我的弟弟
我有一个小弟弟,他的名子叫开开。他的头发很少,眉毛也稀,眼睛有
点红,高高的鼻梁,大大的耳朵,肉墩墩的小手,胖乎乎的脚丫,非常可爱。 他经常穿着红毛衣,红绒裤,鲜艳夺目。
开开最喜欢模仿大人的动作。有一次他学老爷爷走路,右手拿根筷子当
拐棍,左手放在背上一步一颤,学得很像,逗得大家直笑。又有一次,他要 洗盘子,刚走到水池边,一下子把盘子扔到水池里,“砰”的一声,盘子打 碎了。气得奶奶打红了他的屁股。还有一次,他端起尿盆倒了尿回到厨房, 用尿盆在水桶里舀水涮盆,闹得全家哭笑不得。
这就是我的弟弟,我想他将来肯定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简评]本文的外貌描写非常精彩,小作者没有拘泥于浓眉大眼之类的惯
常描述,而是如实写出了小开开的外形特征,真实可信。第二段用三个事例 说出了小开开的性格特点,最后写作者本人对小开开的看法。全文层次分明, 所举事例很典型,语言轻松活泼。写活了小开开这一形象。
小弟弟
我有个小弟弟,他叫童童,今年两岁半,长得虎头虎脑的,挺有趣。 有一次,他歪戴着帽子对我说:“我是坏家伙。”我说:“捉坏家伙。” 他连忙拉正帽子说:“不!童童是解放军。”
还有一次,我和他在澡盆里洗澡。忽然,他大叫起来:“哇,我的肚子 坏了。”我一看,他正摸着小肚脐,吓得快要哭了。
告诉你们最好笑的事吧!那天爸爸打电话回家,他忙抢着去接电话。通 完话爸爸把电话挂了。他愣了一下,又对着话筒拼命喊爸爸。我还没来得及 让他放下话筒,他却“哇??”地哭起来,还要我把电话筒砸音,他说爸爸 钻进电话筒里了。我笑得捂着肚子在床上打滚。你们说我这小弟弟有趣吗?
[简评]小作者善于观察,抓住生活中的三件平常小事,刻画出一个天 真、幼稚、可爱的小弟弟。
我是一个沉静的小女孩
我是一个性格沉静的小女孩,总爱不声不响地坐着。
在学校里,我不太言语,总是保持着沉默。上课时,我聚精会神地听老 师讲课,静静地听同学回答,从不插言和捣乱,也不常举手。老师让我回答 问题,我就害羞地用小小的声音回答;同学捉弄我,我也不生气,只是微笑 着向他看一眼,他也不再调皮了。下课了,我不喜欢蹦蹦跳跳,坐在位子上 静静地看书,全神贯注地看,一点也不在乎外面的干扰,甚至有人揪揪我的 小辫,拍拍我的肩膀,我都不在意,还是不声不响地看我的书,似乎没觉察 到一样。
在家里,我坐在窗前温习功课。台灯下的我,显得更加沉静,灯光柔和 地照在我的脸上,我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温习完功课,便细嚼慢咽地吃起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