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GMP管理文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点监测管理制度
一、目 的:制定生产过程重要质量控制点监测管理制度,确保产品在各个生产环节质量得到严格控制。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技术部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
三、责任者:生产技术部经理、QA检查员。
四、正 文:
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必须对生产过程的质量进行监控,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点及其监督管理制度如下:
1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
2.1纯化水、注射用水:澄明度必须符合标准
2.2 安瓿的洗涤及干燥灭菌:在准备室脱去外包装送入粗洗室粗洗,后送入精洗
室洗涤,外壁应冲洗,内壁至少用纯化水洗两次,最后经过0.45μm滤膜滤过的澄明度合格的注射用水洗净,干燥、灭菌、冷却,灭菌后的安瓿应立即使用或清洁存放贮存不得超过2天,洗涤后的瓶子应进行清洁度及澄明度检查。
1.3称量:称量前应核对原辅料品名、批号、生产厂家、规格,应与检验报告单相符。调换原辅料供应商时应有小样试验合格单或已经过验证的报告;称量时必须有复核人,操作人和复核人均应在原始记录上签名。
1.4 配制:配制罐必须标明配制液的品名、规格、批号和配制量,投料时必须有人复核及做记录。
1.5 粗滤及精滤:药液经含量、PH值检验合格后方可精滤,盛装容器应封闭,标明药液的品种、规格、批号。药液配制至灭菌一般应在24小时内完成。
1.6 灌封:灌装管道、针头使用前用注射用水洗净并煮沸灭菌,直接与药液接
触的惰性气体、压缩空气,使用前净化处理,其纯度及所含微粒量应符合规定,灌装量按有关规定灌装。及时抽取少量半成品检查澄明度、装量、封口等质量状况,半成品盛器内应标明产品名称、规格、批号、日期、灌封机号及顺序号,操作者姓名。
1.7灭菌:双扉式灭菌柜,产品灭菌前,要核对品名、批号、数量,按规定的灭
菌标准操作程序操作,灭菌时应及时做好记录,并密切注意温度、压力、时间,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灭菌后进行检漏,检漏的真空度在-8kpa。
1.8 灯检:检查员视力在0.9以上,视力每年检查一次,检查后的半成品要注明检查者的姓名,由专人抽查。不合格品及时分类记录,标明品名、规格、代号、批号,置于盛器内移交专人处理。
1.9印字包装:操作前应校对半成品的名称、规格、批号及数量是否与领用的包装材料一致。印字、包装、装箱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品名、规格、批号,包装结束后统计好包装材料的实用数、损坏及剩余数与领用数做物料平衡检查,结束后送待检区待检,检验合格后入库。
2 口服液
2.1配置与过滤
2.1.1配置过程中所涉及设备、容器、管道、过滤板框在使用前均用热水清洗干净。
2.1.2口服剂配置药液应在4~5小时内完成,主要是指根据生产计划而进行的连续作业。
2.1.3配置好的药液应及时过滤至稀配罐中。 2.2灌封
2.2.1灌封过程当中所涉及的灌装设备、容器、内瓶、储料罐、管道在使用前用热水清洗干净。
2.2.2按灌装岗位操作规程连续操作,口服剂的灌封应在8小时内完成。
2.2.3灭菌
操作人员进入工作间之前应开启紫外灯照射灭菌。
口服剂配制药液在配制过程中煮沸保温30分钟灭菌。 3粉散剂
3.1称量、配料:
3.1.1称量前的原辅料或中间产品,须清洁或除去外包装,必须认真校对物料名称、规格、批号,应与检验报告单、合格证相符。
3.1.2处方计算、称量及投料必须复核,操作者及复核者均应在记录上签名。
3.1.3配好的批次的原辅料装于容器中,并附上标志,注明品名、批号、规格、数量、称量人、日期。
3.2 混合:
3.2.1混合前先核对物料的品名、批号、数量等,确认无误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3.2.2量一般不超过该机总容量的2/3。
3.2.3混合具有均一性的物料为一个批量,编为一个批号。
3.3包装工序:
3.3.1包装前的准备:
3.3.1.1开始前包装区的检查:检查生产区内有无与该批生产无关的物品。
3.3.1.2在同一包装室内不应同时处理不同批的产品。
3.3.1.3产品和包装材料的接收:对照批生产记录检查、核对包装材料和产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