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如此”
6.无乃:当副词用,可译作“岂不是”,也可译作“恐怕”。
7.比及:等到,等到了。 8.盍:何不。曷:何不。叵:不可。 9.如何,奈何,若何:它们组成固定形式,相当于汉语“怎么样”“为什么”“什么样”等 10.“如??何”“奈??何”“若??何”:这是上述形式的扩展,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对??怎么样”“把??怎么办”。
11.孰若,孰与:用做比较或选择,可译为“与??相比,谁(哪一个)??”;如放在动词前,可译为“怎如”“何如”“怎比得上” 12.所以:表原因,译做“??的原因” 表凭借或方法,译做“用来”“靠它来”“用来??的(根据、礼节、方法)”
13.无论:不用说,更不必说。 14.卑鄙:地位卑微,见识浅陋。 15.其实:它的果实,或者“那实际情况”“它实际上”“它的实利” 16.不过:不超过。 17.地方:土地方圆 18.山东:淆山以东。
19.可怜:可爱,或者“值得同情” 20.于是:在这时,或者“在这件事上” 21.以为:把??当作,或者“任用??人做” 22.指示:指给??人看。
23.可以:可以凭借?? 24.至于:达到某种程度,或者“落到什么地步”
25.不必:不一定,今义“用不着” 26.因而:趁着某个机会而?? 27.或者:有的人,有些人 28.即使:就让(使) 29.智力:智谋和力量 30.前进:走上前献上 31.何苦:怕什么,怎么怕,怎么担心 社 科 论 文 阅 读
一、筛选类常见错误选项类型: 1.以偏概全。
2.答非所问,或为原文未谈及的问题。 3.改变判断的性质。 4.偷换概念。
5.背离语境的暗示,与材料或相关信息相矛盾。 二、推理类设题方式:
1.对原文中的说法变换叙述角度或表达的方式。
2.对部分信息的片面理解,或对整体材料中居于次要地位的性能、作用等进行夸大,从而得出一个不符合实际的结论。
3.对原文有关材料进行错误的引申与分析,推断出错误的发展趋势。 三、阅读顺序:
1.先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阅读题干,把选择肢还原到原文相关部分。 3.仔细比较、分析和原文的异同,做出判断。
4.特别注意某些虚词,如“可能、大概、也许、将会”,注意偶然与必然、已然与将然的区别。 现 代 文 阅 读 一、阅读顺序:
做题时,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答案都在原文中。关键是看理解的程度。一般来说,考生大都读一遍就去做题,准确率是比较低的。准确率的高低与读的遍数、认识的程度有密切关系。读的遍数越多,做对的可能性就越大。因为设题点比较细小,需要仔细领会和核对。 一般要求是:1.先看一遍全文,不是浏览,而是仔细阅读。
2.第二步是大体浏览一下题目,这一条也是帮助你理解把握全文的最好提示。 3.第三步是结合所给的题目定位,判断、搜寻、概括、抽取、转化,这些方面不是一个过程,一
26
遍成功的,而是反复进行的。这里的“定位”特别重要,是这一段还是那一段,是这几句还是那几句,要权衡、推断。一般来说,命题者命制试题时,往往抓住中心思想、中心内容设题,而不是枝叶。所以权衡时,要考虑段落,又要考虑全篇中心。 二、考场操作: 1.题目与文章
文章的题目,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信息。一般来说,它都会直接间接为我们的阅读试题的作答启迪出一些思考,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所以,在考场阅读中,我们一定要惜字如金,仔仔细细地过滤阅读试题中的每一个字,包括文章前后所标示的题目与出处,利用好每一个字所发出的信息,解答好每一道题。 2.文章与文段
在考场阅读中,我们同样需要重视文章与文段的关系。既要利用对每一文段理解的基础来形成对整个文章的总体把握,又要利用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来加强对每一文段的准确深入的理解。考场阅读的考察中,很多情况是考我们的精读,尤其是对某一段某一节的深入理解。
3.文段与中心句:根据中心句的相关因子作答;根据对中心句的逻辑分析解题;根据中心句的关联判断解题。
4.中心句与标志词
利用文段里的中心句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内容,此外,还可以利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加快对文章的理解。如:总之、进一步说、因此、所以、第一、一方面、原因之一、既、又、并且等等。有时候用的是物连,即重复强调某一物;有时,又采用时间、空间连接的方法。
利用中心句以及标志性的词语来提高考场阅读的速度,常常可以通过它们来检索、补充、概括以及作文意补充等,以达到明重心、作比较、抠字眼、画标志的考场阅读中所需的一些具体试题的作答的目的。 5.题面与题眼:
题眼,就是题目命制时的着眼点,常常能反映出命题者在设置这道题时的测试目的,以及构思这道题时的兴奋点。
考场是面对试题,首先要注意读懂题面,将命题者真正要考的地方找出来,才能有的放矢对准靶子进行进一步的阅读与思考,也才能真正集中精力去解答好每一道试题。这需要我们认真分析试题的关键性的词句,包括词性、修饰成分,乃至句式,从中找出命题的真实意图。 6.提示语与附加语 名 句
一、高考中名句的来源:
1.背诵篇目(基本在古文中) 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劝学》,1997年高考题) 2.非背诵篇目中的名句
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训俭示康》,1996年高考题) 3.课外名句(《优化》上有整理的那种)
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1998) 二、命题者的思想导向:(名句的思想内涵)
揭示人类社会、客观事物一般规律的哲理;表现崇高理想、远大志向、美好情感 三、复习范围:
1.最近发的讲义上整理好的
2.第一到六册古文背诵篇目中句式整齐或揭示主旨、有一定意义的句子 3.平时练习中写错的字要特别注意。 古 文 翻 译 一、遵循三条原则: 信:忠实原文意思
27
达: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雅:尽量美一些,保留原文的语言风格 二、掌握六种方法:
1.留:凡是意义古今相同的词,以及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不必变动。 2.扩:把单音字换成双音词
俗——庸俗 辱——玷辱、侮辱 3.拆:
如: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没有依靠 妻子:妻子儿女 4.增:增补句子省略的成分(或代词的指代意) 5.删: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可删。
如:与其不逊也宁固 “也”为句中停顿,不翻译 6.调: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
如: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这是一个定语后置句,应把“好事”调到“少年”之前 三、四个步骤:
1.审:看清语法现象,如省略、倒装、活用等 2.切:以词为单位把句子切开,一一解释 3.连:再把解释好的词连缀成句
4.誊:翻译完毕,带回原文,仔细检查,誊上卷子
高中语文书本知识整和
第一册
一、单音字
橘子洲头 百舸 寥廓 峥嵘 方遒 浪遏 青荇 生萧 漪沦 罗绮 佝偻 踟蹰 残羹冷炙 跫音 雾霭 流岚 虹霓 刀戟 废墟 倾圮 窠巢 酵母 窗扉 漫溯 魅惑 暴虐 蓊蓊郁郁 袅娜 霎时 幽僻 敛裾 眉黛 翩然 休憩 芍药 花蕊 眉梢 山脊 阡陌 缥缈 骋怀 肄业 灼烈 教诲 嘈杂 步履 恪守 颓墙 坎坷 猝然 亘古不变 壁龛 绽放 邂逅 陶冶 迥然 拜谒 翌日 嫉恨 蜕变 兑现 镣铐 债券 诽谤 诬蔑 缔造 戳穿 匿迹 磐石 憧憬 妥当 端倪 愆期 掮客 戊戌 永葆生机 芜杂 褒贬 义愤填膺 卓有成效 浅尝辄止 愤懑 自缢 不惮 奚落 头颈 阐述 内疚 深邃 冥想 蹉跎 汲取 戕害 毗邻 膝盖 不恤 房檩 劫难 敷衍 悬揣 亵渎 讣告 纰漏 啜泣 蕴藉 沮丧 杀一儆百 匹配 丝缕 蜿蜒 二、多音字
中流 干劲 悄悄 绿林 佝偻 分担 单调 尽染 中肯 劲敌 悄然 嫩绿 伛偻 分外 调整 尽管
狼藉 机会 亲爱 宁静 独处 纤夫 脉络 人影幢幢 慰藉 会计 亲家 宁愿 妙处 纤腰 脉脉 一幢房屋
好像 佛像 宿命 假期 拓片 应届 信任 给以 好奇 仿佛 星宿 假如 拓展 回应 姓任 供给 一宿
参与 少数 睡着 相同 徘徊 监督 重复 中间 赠与 少年 穿着打扮 胡同 低徊 监生 沉重 间谍 着数
长久 背包 落下 单于
28
长者 脊背 落枕 单纯 奚落 姓单
三、字形辨认
飞翔 树阴 恐惧 悲怆 河畔 遏制 眷恋 炫耀 翱翔 荫庇 跫音 沧桑 挑衅 偈子 荣誉 眩晕
创伤 拌嘴 拜谒 誊写 泫然
魅力 笨拙 帷幕 长篙 凝神 彷徨 梵婀玲 邂逅 魁首 废黜 雎鸠 蒿草 伸手 惶恐 焚烧 诟骂 黑魆魆 相形见绌 雉堞 嵩山 乾坤 辉煌
慰帖 弥望 雏形 缟素 绅士 蝗虫 宁谧 诞生 慰问 弭患 唯一 枯槁 呻吟 蝗论 谥号 垂涎三尺
徘徊 连缀 暮色 镂空 温顺 破碎 遐想 悼念 悱恻 辍学 募捐 佝偻 必须 憔悴 瑕疵 棹桨 绯闻 惙息 蓦然回首 褴褛 顷刻 精粹 闲暇 泥淖 诽谤 啜饮 假设 掉队 竣工 恪守 唱喏 端倪 茁壮 棍棒 下坠 蹉跌 唆使 烙印 偌大 睥睨 咄咄逼人 俸禄 堕落 秩序 怙恶不悛
鉴赏 慷慨 诅咒 槐树 废墟 稀薄 三昧 砥砺 签订 梗概 狙击 傀儡 吹嘘 户口簿 味道 再接再厉
四、词语辨析 1、意气·义气
辨析:意气指意志和气概,也可指志趣和性格,还可指由于主观或偏激而产生的情绪;而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例:(1)青年人应当______风发,积极有为。 (2)绿林好汉总是以______为重。 2、失望·绝望
辨析:都有丧失了希望和信心的意思。失望表示希望落了空,失去了信心;作形容词时,表示希望没有实现的懊丧。绝望表示毫无希望,断了希望的念头,比失望程度深,语意重。 例:(1)这场球踢得那么差,大家都感到非常_____。
(2)面对挫折困境我没有理由灰心绝望,因为理想心_____,因为理想还在我前面闪光。 3、闪耀·闪烁
辨析:两词均为动词,均指(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闪耀侧重于闪光耀眼,光亮程度较高;闪烁着重于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光亮程度不太高。闪烁还可以形容说话人的情态,闪耀却没有这个意义。 例:(1)7日晚政府大球场金光_____的盛大庆典,使整个港岛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之中。 (2)苍茫辽阔的大海上,破浪的孤帆有_____的灯塔作指引,便不会迷失方向。 4、庄严·庄重
辨析:都有(言行)不随便,严肃的意思。庄严侧重于严肃崇敬,既可指人的神态,也可指重大事物形成的气势、氛围或特定的严肃时刻,范围较广;庄重侧重于言谈举止严肃端正,与轻浮相对,一般只用于人,范围较窄。形容人的神情态度时,庄严侧重于严肃而不可侵犯,语意较重;庄重侧重于严肃而不随便,语意较轻。
29
例:(1)人民英雄纪念碑屹立在_____雄伟的于安门广场上。 (2)老师总是一副_____的样子,叫人望而生畏。 5、渺茫·缥缈
辨析:二者都有隐约模糊的意思,前者是因遥远而模糊不清。后者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例:(1)尽管希望有些_____,但我还是坚持努力下去。 (2)_____的云烟在海的那边升腾起来。 6、寂静·安静
辨析:寂静专用表示客观的环境静,没有声音;安静除了用于客观环境,还可用于人或事物的状态,有安稳、不吵闹的意思。 例:(1)山谷里兰花芬芳,终年_____,正是休养身心的佳处。 (2)阳光洒下来,温暖的感受一下子让我_____下来。 7、思绪·思路
辨析:在指思想的头绪时可以通用,但指情绪时只用思绪;思路可以指文章等。 例:(1)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我不禁心潮澎湃,_____万千。 (2)写文章组织材料时,要有一个清晰的_____。 8、没精打采·萎靡不振
辨析:没精打采表示没有精神,程度较轻;萎靡不振形容精神颓靡,程度重一些。 例:(1)你看他_____的样子,准是在家里挨了臭骂。 (2)近年来,他的精神一直_____。 9、身临其境·设身处地
辨析:身临其境指亲自到了那个境地,获得某种切身感受;设身处地指替别人着想、考虑。 例:(1)你只有_____,才能明白其中的奥妙。 (2)你也该_____地为她想想。 10、忽略·忽视
辨析:两者都含有“没有注意到”的意思,但不同的是:忽略还有“疏忽”的意思;忽视则强调“不重视”。 例:(1)在巨大的互补性利益面前,双方存在的细节上的分歧几乎可以_____不计了。 (2)解决深层次问题,不可______理论指导的作用。 11必须·必需
辨析:必须着重于事理上的必要,多指工作或事情非如此不可,是能愿动词,不单独使用,常跟其他动词连用,含有强化命令语气的作用;必需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多指原料、物品、用途等的不可缺少,是动词,可单独使用,也可作定语。 例:(1)成人教育要发展,______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 (2)今年夏天,各大商场超市的生活_____品供应充足。 12度过·渡过
辨析:度过指某段时间已经过去;渡过指由此岸到达彼岸,有通过的意思。 例:(1)我们欢聚在一起,_____这个美好的夜晚。
(2)只要大家上下齐心,共同努力,我们就一定能_____眼下的难关笑到最后。 13传播·传布
辨析:传播一般指广泛传送、散布,对象可以是有意识的宣传内容,如理论、消息、名声等,也可用于生物或其他事物的散布、传开,如花粉、细菌、疾病等;传布指的是公开对外陈述,一般只用于有意识的宣传内容。 例:(1)各种知识和道理,经过_____,往往会有歪曲和失实的地方。 (2)宣传部门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向全国人民_____最新消息。 14表明·标明
辨析:表明指表示清楚,如表明态度、表明决心。标明指做记号或写文字使人知道.。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