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临床干预指导手册
七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静脉溶栓临床管理概述
㈠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静脉溶栓阶段划分
1 静脉溶栓前评价阶段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符合静脉溶栓适应征 排除静脉溶栓禁忌症 2 静脉溶栓阶段 尿激酶静脉溶栓 或 rt-PA静脉溶栓 3 静脉溶栓后管理阶段 监测神经功能 溶栓后药物应用 溶栓后随访 11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临床干预指导手册
㈡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静脉溶栓各阶段管理概述
一 静脉溶栓前评价阶段 内容参见静脉溶栓的适应征和禁忌症。 二 静脉溶栓阶段 1 rt-PA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 用量:0.9mg/kg,总量不超过90mg.。 ② 用法:总量的10%于1分钟内静脉推入,其余剂量于60分钟内匀速静脉泵入。 ③ 注意:用药期间监测血压、神经功能以及凝血功能。 2 尿激酶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 用量:50~150万单位。 ② 用法:50万IU溶于50ml生理盐水中,于10分钟内匀速静脉泵入。根据患者病情,可按上述方案再次追加50万IU,最大剂量150万IU。③ 注意:用药期间监测血压、神经功能以及凝血功能。 三 静脉溶栓后管理阶段 1 密切监测溶栓后24小时神经功能,按要求填写临床观察表。 2 静脉溶栓后药物应用: ① 静脉溶栓后24小时,不使用抗血小板制剂药物和抗凝药物。 ② 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用法: 拜阿司匹林:100mg qd;或 波力维 75mg qd。 注意: 定期复查血象、抗血小板聚集率、凝血功能。如无不良反应,需终生服药。 ③ 抗凝药物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用法:速避凝 0.4 IH×3天。 注意:用药期间监测神经功能及凝血功能。必要时根据病情,调整药物使用期限。 ④ 其他: 静脉溶栓后,根据病情,酌情使用脑保护剂、神经营养药物等药物。 3 静脉溶栓后随访: ① 根据临床观察表内容,由主管医生负责,完成随访并记录结果。
12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临床干预指导手册
八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参与科室及其相应职责
预定时间 阶段 地点 任务执行人 任务内容 (分钟) 1 卒中患者接诊: ? 评价ABC,监测生命体征。 ? 吸氧。 ? 办理相应手续。 2 快速通知神经科值班医生。 3 抽取静脉血、送检化验。 4 建立静脉通道。 1 卒中病史采集。 2 神经系统、内科查体,明确神经功能障碍的程度, 完成NIHSS, GCS,BI, mRS量表评价。 3 初步判断卒中类型(出血/缺血)。 急诊值班护士 10 溶栓前干预与评价 急诊 急诊神内医生 4 明确发病时间。 5 开具相应的实验室、神经影像学检查: 血常规、生化全项、凝血四项+D二聚体、心电图、CT平扫,CTP (CTA) 扫描等。 6 尽快通知溶栓小组。 1 完成CT平扫、CTP(CTA)扫描。 2 判读扫描结果,开具诊断报告。 1 再次神经功能评价,观察神经功能障碍有无改变;完成NIHSS评分。 25 急诊影像医生 40 溶 栓 小 组 2判断有无溶栓禁忌症;评价溶栓风险-效益。 3再次评价发病时间。 4 决策溶栓干预方案。 15 溶栓干预溶栓后管理介入中心(动脉溶栓)(静脉溶栓)神经介入医生 与 溶栓小组成员 1 常规全脑血管造影,判断血栓形成或栓塞的部位、评价灌注、侧支循环。 2 动脉溶栓决策及实施。 3 完成术前、术后神经功能评价(NIHSS评分)。 1 监护条件下,静脉溶栓。 2 静脉溶栓前、后的神经功能评价(NIHSS评分)。 3 静脉溶栓后患者的医疗管理。 4 溶栓危重患者的诊疗、监护。 1 溶栓后患者的管理。 2整理、录入溶栓相关文字、图片资料。 3定期入选患者的随访。 4定期进行溶栓患者的总结讨论。 1 溶栓后卒中患者神经功能障碍评价,康复方案制定、实施。 2 参加溶栓病例讨论。 13
-
卒中单元溶栓小组 - 卒中单元 溶栓小组 - 康复医师 -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临床干预指导手册
九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常用量表
㈠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检测项目 1A 检测内容 意识水平 评分标准 0 = 清醒; 1 = 朦胧; 2 = 模糊; 3 = 昏迷 0 = 均回答正确 1 = 仅1个回答正确 2 = 两个均回答错误 0 = 均执行正确 评分 1B 对答(2个问题) 1C 执行命令 1 = 仅1个执行正确 2 = 2个均执行错误 0 = 水平眼动正常 2 凝视 1 = 部分注视麻痹 2 = 完全注视麻痹 3 4 视野 面肌运动 0 = 视野无缺损1 = 部分偏盲 2 = 完全偏盲 3 = 双侧偏盲 0 = 正常 1 = 轻度面肌无力 2 = 偏侧面肌无力3 = 偏侧面瘫 0 = 抬起后不坠落 1 = 10秒钟内坠落 2 = 试图抵抗重力 3 = 不能抵抗重力 4 = 无自主运动 0 = 抬起后不坠落 1 = 5秒钟内坠落 2 = 试图抵抗重力 3 = 不能抵抗重力 4 = 无自主运动 0 = 无共济失调 右侧 5 运动功能 (上肢) □左侧;□右侧 左侧 右侧 6 运动功能 (下肢) □左侧;□右侧 左侧 7 肢体共济运动 1 = 一个肢体共济失调 2 = 两个肢体共济失调 8 感觉功能 语言功能 构音 忽略 14
0 = 无感觉障碍1 = 轻微感觉障碍 2 = 严重感觉障碍 0 = 语言功能正常1 = 轻微失语 2 = 严重失语3 = 缄默或全面失语 0 = 正常1 = 轻度构音障碍 2 = 严重构音障碍 0 = 无忽略1 = 轻度忽略 2 = 重度忽略(2个感觉域) 9 10 11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临床干预指导手册
㈡ Glasgow Coma Scale (GCS)
检测项目 睁眼反应 评分标准 1 = 即使压眶也无睁眼动作 2 = 疼痛时可有睁眼动作 3 = 言语刺激时即有睁眼动作 4 = 自发性睁眼动作 1 = 无任何形式的言语 2 = 不可被理解的言语(如呻吟,但不成语言) 评分 言语反应 3 = 可以理解的词语,但不能形成有意义的句子 4 = 可以交谈,但言语并不完全正确 5 = 可以基本正确的交谈 1 = 对任何疼痛刺激,肢体无运动动作 2 = 肩内收或肩、前臂内旋 非偏瘫侧 运动反应 3 = 有躲避倾向 4 = 肢体对疼痛刺激有躲避反应 5 = 肢体动作并企图解除疼痛刺激 6 = 可执行简单的动作命令
㈢ The 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
级别 0 1 2 3 4 5
Rankin分级标准 无症状 除症状外,无功能障碍,可自如的胜任日常生活、工作。 轻度残疾,不能完全胜任日常工作,但可自理生活。 中度残疾,日常生活、工作需要帮助,但能独立行走。 重度残疾,行走需要外界帮助,需要帮助照料自己。 严重残疾,卧床不起,需要持续的生活护理。 患者级别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