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临床干预指导手册
三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静脉溶栓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㈠ 纳入标准
? 年龄18岁以上;
? 临床明确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并且造成明确的神经功能障碍(NIHSS>4分); ? 症状开始出现至临床干预时间<180分钟;(对于3-6小时患者,在充分影像学信息支
持下,可考虑静脉溶栓)
? 患者家属对静脉溶栓的收益/风险知情同意。 ㈡ 排除标准
? CT有明确的颅内出血证据;
? 临床上怀疑为SAH(无论CT有无阳性发现); ? 神经功能障碍非常轻微或迅速改善; ? 此次卒中过程中有明确的痫性发作;
? 既往有颅内出血史、动静脉畸形史或颅内动脉瘤史; ? 最近3月内有颅内手术史、严重的头部外伤史、卒中史; ? 最近21天有消化道、泌尿系统等内脏器官的活动性出血史; ? 最近14天内有外科手术史; ? 最近7天内有腰穿史; ? 最近7天内有动脉穿刺史;
? 明确的颅内出血倾向(PLT<100,100/mm3;48小时内接受肝素治疗,且APTT高于正常上限;
最近接受抗凝治疗,并且INR>正常的1.5倍);
★
? 血糖<2.7mmol/L;
? 血压难以控制在180/90mmHg以下;
? CT显示低密度>1/3MCA区域(MCA区脑梗死)
注:★ “充分影像学支持”指时间窗在3-6小时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急诊平扫CT,CTP、MR(T1、T2、DWI、PWI)等影像学信息存在的情况下,排除梗塞、出血、梗塞后出血转化等病理情况,同时证实有可挽救的脑组织。在这样的情况下,可延长静脉溶栓时间窗。
◆: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窗可根据病情适当延长。
6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临床干预指导手册
四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临床组织路径图
急诊卒中患者 收入卒中单元 进行相应干预 <3小时 静脉溶栓 3~6小时 随机表法 随机分组 相应对照 不适于溶栓患者 溶栓并发症 知情不同意 急诊卒中评价 (20分钟) CT扫描和结果判读 (40分钟) 低密度 低密度小于 1/3MCA区 无异常 发 现 早 期 征 象 高密度 溶栓干预决策(15分钟) ? ? ? ? 再次神经系统查体(评价有无改善); 核查有无溶栓禁忌; 溶栓收益-风险评价; 再次评价时间(<3,3~6,>6小时); SAH, CH 神经外科 会诊 适于溶栓患者 溶栓并发症 知情同意 收入相应病房 进行相应干预 前循环6~12小时 后循环6~24小时 动脉溶栓 静脉溶栓 7 动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临床干预指导手册
五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干预临床操作表
溶栓前 溶栓 溶栓后(卒中单元) 24 h √ CT+CTP+CTA (急诊) 动脉 静脉 现病史和既往史采集 3d √ √ √ √ √ 7d √ √ √ √ 14d 90d √ CT √ √ √ √ √ CT √ √ √ √ √ √ √ CT+CTP+CTA √ √ √ √ √ √ √ √ √ 体格检查 影像检查 心电图 心电监护2 血常规 尿、便常规 血生化 凝血四项+DD3 NIHSS BI/mRS 通知溶栓小组 签署同意书 术前准备(备皮导尿) 1√ √ √ √ √ √ √ √ √ √ √ √ √ √ √ 记录不良事件 注:1、患者病情变化时可以随时申请紧急复查头部CT/MRI、凝血四项等相应检查,不受该
流程的限制。
2、患者病情严重者,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心电监护的时间。 3、DD:D-二聚体。
8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临床干预指导手册
六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动脉溶栓临床管理概述
㈠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动脉溶栓阶段划分
1 动脉溶栓前评价阶段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符合动脉溶栓适应征 排除动脉溶栓禁忌症 2 动脉溶栓阶段 神经介入动脉溶栓 3 动脉溶栓后管理阶段 监测神经功能 溶栓后药物应用 溶栓后随访 9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临床干预指导手册
㈡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动脉溶栓各阶段管理概述
一 动脉溶栓前评价阶段 内容参见动脉溶栓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二 动脉溶栓阶段 1 尿激酶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 用量:20~100万单位。 ② 用法:20万单位于10分钟内推入,根据造影结果,按照1万单位/分钟速度,泵入尿激酶。 ③ 注意:用药期间,根据DSA结果调整用药剂量,同时监测血压、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 三 动脉溶栓后管理阶段 1 密切监测溶栓后24小时神经功能,按要求填写临床观察表。 2 动脉溶栓后药物应用: ① 动脉溶栓后,如凝血功能无异常,可即刻使用抗血小板制剂药物和抗凝药物。 ② 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用法: 拜阿司匹林:100mg qd;或 波力维 75mg qd。 注意: 定期复查血象、抗血小板聚集率、凝血功能。如无不良反应,需终生服药。 ③ 抗凝药物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用法:速避凝 0.4 IH×3天。 注意:用药期间监测神经功能及凝血功能。必要时根据病情,调整药物使用期限。 ④ 降纤治疗: 动脉溶栓后,根据患者病情和纤维蛋白原测定结果,考虑东菱迪芙降纤治疗。 ④ 其他: 静脉溶栓后,根据病情,酌情使用脑保护剂、神经营养药物等药物。 3 动脉溶栓后随访: ① 根据临床观察表内容,由主管医生负责,完成随访并记录结果。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