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工程概况 ....................................................... 1
(一)项目概况 .................................................. 1 (二)工程难点及应对措施 ........................................ 1 二、施工创优目标及规划 ............................................. 8
(一)质量方针 .................................................. 8 (二)创优目标 .................................................. 8 (三)创优分解目标 .............................................. 8
1、质量目标.................................................. 8 2、安全目标.................................................. 9 3、工期目标.................................................. 9 4、成本管理目标.............................................. 9 5、技术管理目标.............................................. 9 6、文明施工控制目标.......................................... 9 7、节能减排目标............................................. 10 8、廉洁目标................................................. 10 9、人文环境目标............................................. 10
三、创优组织 ...................................................... 10
(一)组织机构图 ............................................... 10 (二)创优领导小组 ............................................. 10 (三)创优阶段划分 ............................................. 11 (四)申报材料的准备 ........................................... 11 四、施工总体部署 .................................................. 12
(一)施工工区划分 ............................................. 12 (二)项目组织机构及主要人员、队伍配备 ......................... 13 (三)施工队伍安排及任务划分 ................................... 17 五、创优保证措施 .................................................. 19
(一)制度保证措施 ............................................. 19 (二)组织保证措施 ............................................. 19 (三)技术保证措施 ............................................. 20 (五)机械设备创优保证措施 ..................................... 21 (六)质量创优保证措施 ......................................... 22 (七)工期保证措施 ............................................. 22 (八)安全创优措施 ............................................. 24 (九)环境保护创优措施 ......................................... 25 (十)文明施工创优措施 ......................................... 25
工程创优规划
为提高工程质量,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全面推行精细化、标准化管理,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推动我项目工程质量水平不断提高,确保XXX工程质量达到国家和行业先进水平,积极争创优质工程,特制订本创优规划。
一、工程概况
(一)项目概况
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呈东西走向,西起闽侯县苏洋村,东至晋安区鼓山,线路全长约29.289km,均为地下敷设。
(二)工程难点及应对措施
1、 区间隧道周边环境复杂,穿越大量构建筑物和管线,施工风险高 本标段线路沿线需穿越风荷苑、林洲路桥、凯旋丹枫高层住宅、金汇豪庭高层住宅,融侨水乡别墅群、闽江南岸防洪提、闽江北岸商务中心下穿通道工程、闽江北岸驳岸,由于隧道穿越(含侧穿)建构筑物过程中扰动了建构筑物基础受力地层,破坏了水土压力平衡,改变了原建构筑物承重的基础受力模式,易造成建构筑物沉降、倾斜、开裂、甚至倾覆倒塌。同时线路上各种管线埋深及走向复杂,在施工过程中容易造成破坏。
应对措施:
(1)探明下穿建筑物隧道与既有建(构)筑物、管线的关系及其基础情况。 (2)针对各建构筑物允许变形量和地面沉降量进行布设监控量测点和水位变化点,继而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3)符合控制建(构)筑物及隧道变形的规范要求,科学控制盾构法隧道洞变形措施:
1)加强盾构姿态控制与调整,及时纠正推进偏差,尽量减少对土体的扰动。 2)严格控制盾构推进速度和保证推进速度,保证盾构匀速推进。 3)盾构掘进过程严格控制出泥量,泥水舱压力适当,尽量减少工前工后的隆起和沉降差距。
1
4)盾构掘进过程加强管片螺栓的复紧和管片的拉结,尽量保证隧道整体受力。
5)加强同步注浆和二次注浆,保持盾构机匀速连续掘进,减少盾构机停顿时间。适当缩短浆液胶凝时间,保证注浆质量。
6)提高监控量测管理级别,加强信息化施工,监控数据及时分析整理,动态指导施工作业。
(4)提前进行地面加固预处理措施:
1)地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前注浆加固预处理盾构通过的地层区域。 2)在盾构隧道穿越建构筑物前,部分桩基础采取桩基托换措施减少其影响。 2、车站场地狭小,平面布置难度大
金山站:该站位于金祥路与金洲南路交叉口处,设置与规划5号线换乘的条件,周边现状基本以居住和商业办公为主,东南侧为金山公交站,对交通疏解道路要求高;金祥站:该站位于金山文体中心边上,处于道路狭窄的金祥路上,路北主要为居民楼。车站施工场地条件紧张,存在下列风险:
(1)施工组织困难,施工进度慢,易形成瓶颈工程。
(2)周围居民及商业开发密布,文明施工,交通疏解,行人安全隐患多,施工扰民不可避免投诉多。
(3)为盾构提供场地困难,容易耽误盾构施工浪费资源。 (4)材料进场、出土出碴困难。
(5)钢筋等加工场地和钢管架、模板等材料堆放场地紧张。 (6)车站开挖过程容易造成周边建构筑物沉降。 应对措施:
(1)科学组织和实施,分块作业,多开工作面,逐步蚕食,多投入人工替代机械无法操作的部分;以解决施工进度慢的问题。
(2)加强协调,配合各级部门做好宣传工作,现场标志标识明显,加强现场文明施工,规范化施工标准化作业。
2
(3)采用异地加工场地和本地加工相结合,异地堆放材料和本地堆放相结合,科学合理安排工序。
(4)在车站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周边房屋的监测,做好房屋保护和加固方案及应急方案。
3、金祥站~祥坂站盾构区间穿越闽江,江底施工联络通道
金祥站~祥坂站区间穿越闽江, 且联络通道与泵房合建于江底。闽江江底为淤泥地层,盾构施工控制要求高,风险大。其中穿越闽江段江底最小覆土9米,,不到2倍盾构直径。在覆土突然较薄的情况下,隧道易产生冒顶通透水流和隧道上浮。盾构施工易发生冒顶、涌水、坍塌等事故,施工风险较大。
应对措施:
(1)首先盾构选型明确选用泥水盾构。 (2)加密水区地质勘探,摸查清区域地质情况。
(3)下穿闽江主要采取措施如下:严格控制泥水仓压力和注浆压力,根据水位变化及时调整泥浆压力;对江底地层进行认真分析,选择针对性的泥浆配比和各项特性参数;盾构机通过时,加强盾构机姿态控制,应对盾构密封系统做全面检查和处理;必须配备足够的排水设备与设施;备足盾构机配件,确保盾构机平稳推进,不随便在江底停机。盾构机掘进过程中,采用同步注浆与二次注浆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片壁后补偿填充,同步注浆材料选择保水性好,早强浆液,避免盾构上浮;二次补浆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加强盾构机密封,对铰接密封始发前进行全面检查,穿越前进行评估,尾刷密封采用优质盾尾油质,特殊情况下增加保压装置。在盾构机完成穿越后,对受闽江影响段采用水泥砂浆进行管片壁后系统补浆,防止引起隧道上浮等不良情况。
(4)施工联络通道前先采用冷冻法施工,对周边地质进行加固,达到设计要求后再进行矿山法开挖施工。
4、地下水丰富,车站周边建筑物较多较近,建构筑物保护难度大
3
车站主体结构基底及以下为淤泥质土层,由于地下水量大,将对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产生较大影响。同时车站周边建筑物离基坑较近,基坑降水很可能引起建筑物和周围地面沉降。
应对措施:
(1)采用三轴搅拌桩进行抽条加固处理,并对阴角处重点加固。 (2)应做好降排水和设置止水帷幕。
(3)设置回灌井,根据监控量测数据,采取保护措施,必要时跟踪注浆。 5、地质条件复杂,沿线均有深厚的淤泥质软土层或中粗砂层 车站和区间普遍存在淤泥质土层和中粗砂层。
淤泥质土层的车站围护结构内力和变形大,隧道沉降难以控制,危害大;中粗砂层地层的车站围护结构在含承压水情况下易发生基底管涌,砂土易液化,且车站止水围幕易存在缺陷,容易发生涌漏,造成地面沉降超限或地面塌陷和周边房屋沉降及开裂。
隧道顶部为稳定性较差的<2-4-2>淤泥质土层,容易塌方;在高水头压力情况下,刀盘前方压力平衡不容易建立,盾构机容易抬头,加上闽江与<2-5>(含泥)粗中砂层水力联系较为密切,河水易从扰动土体的裂缝中经大刀盘开口及盾尾进入盾构机,稍有不慎将导致喷涌、江底塌方、江水灌入隧道等重大安全事故。
应对措施:
1、针对淤泥质土层在车站施工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做好连续墙围护结构、基底抽条加固及墙缝止水帷幕;在区间掘进时控制掘进速度、同步注浆质量、出渣量、姿态等参数,减小工前工后变形,同时侧重后始发隧道对先始发隧道的保护;且在隧道掘进中及贯通后加强沿线周边巡查,避免周边开发深基坑开挖近距离挤压隧道造成变形或开裂。
2、针对中粗砂层地层在车站施工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做好连续墙围护结构使其伸入不透水层及墙缝止水帷幕;在区间掘进时控制掘进速度、同步注浆质量、出渣量、姿态、渣土改良措施等参数,减小工前工后变形;同时对于液化地段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