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堤顶公路加以维修即可,不需另行布置。
2、施工用电
施工时从建设单位提供的电源接入点接入。供电主要是施工照明、砼拌和浇筑、仓位准备施工用电。同时考虑到可能停电或高峰期电力不足等因素,另配备一定数量的柴油发电机组应急供电。
3、施工用水
施工用水主要用于砼拌和 、养护、仓位冲洗等。为确保砼的内在质量,砼拌和用水采用水泵抽至施工现场布置的蓄水箱(池)中,经沉淀达到拌和用水质量要求后再使用。
4、砼搅拌系统、预制厂及加工厂的布置
砼搅拌系统及预制厂的布置按施工总体布置的要求进行布置。钢筋及模板加工厂按需要布置在相应的区域内1。
三、原材料 1、砼原材料
(1)水泥采用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根据招标文件,水泥为建设单位指定的供应商运输至工地仓库。运至现场的水泥,应附有制造厂的品质试验报告,试验室必须进行复验,必要时还应进行化学分析。
(2)为减小砼用水量和改善施工和易性,砼宜掺适量的的外加剂,外加剂的采购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进行,其品质均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的标准。所有外加剂应每2个月应提交一次生产合格证,以证明其材料特性与原来相同。
(3)水通过抽取湖水至水池通过净化后,并对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26
在水质达到符合混凝土拌和用水规范要求后,方能进行使用。
(4)骨料料源:砼骨料可采用天然砂石料及人工碎石,骨料品质应符合有关要求。
a、
粗骨料
粗骨料的质地应坚硬、清洁、级配良好,送到搅拌机的粗骨料应有均匀的含水量。粒形应尽量为方圆形,避免针片状颗粒。级配:粗骨料应有良好的级配,采用最佳密实度、最大容重来确定,不得使用未经分级的混合石子。当最大粒径为40mm时,分成5~20mm和20~40mm两级。在接收某种石子作粗骨料之前,应至少连续进行4~5组质量及级配测定。
b、
细骨料
直接从工程附近的砂砾石料场购买,细骨料宜选用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级配良好的天然砂,细度模数宜在2.4~2.8范围内。粒形一般应为方圆形,不应有活性骨料。上搅拌机的细骨料含水量应均衡,并小于7%,净料中多余的水份应考虑有足够的堆存脱水时间。在验收某种砂料作为细骨料之前至少连续作4~5组质量、含水量及级配的测定。
2、钢筋
(1)所有钢筋均应按施工详图及有关文件、指示进行订购,进场钢筋的外观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并具有出厂证明和试验报告单,钢筋表面或每捆(盘)均有标志并交给工程师审查。在使用之前按批号及直径依据钢筋试验规程取样试验,如拉伸试验、弯曲试验,凡检验、试验不合格的,一律清退出场,以保证钢筋质量。
(2)钢筋砼结构用的钢筋,其种类、钢号、直径及其它性能指标等均
27
应符合施工详图及有关设计文件的规定。
(3)钢筋必须按不同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分别堆存,不得混杂,且应立牌以资识别。在贮存、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锈蚀和污染。钢筋宜堆置在仓库(棚)内,露天堆置时,应垫高并加遮盖。
四、现浇砼施工 1、
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如下:施工放样→开挖基础→垫层浇筑→钢筋制安→模板安装→砼浇筑。
各道工序必须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方能进入下到工序施工。 2、施工方法 (1)模板工程
a、本工程采用九夹板制成的定型木模板为主,木模为辅。箱涵模板为定型木模板,根据设计图纸中混凝土构件的尺寸确定模板的尺寸及形状。拼制模板时,板边要找平刨直,接缝严密,不使漏浆。
b、根据混凝土构件的施工详图进行施工测量放样,重要的结构多设控制点,以便检查校正。模板安装过程中,必须经常保持足够的临时固定措施,以防倾覆。安装的模板之间的接缝必须平整严密。模板安装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c、模板支撑由侧板、立档、横档、斜撑和水平撑组成,支撑必须保证牢固,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不会产生位移变形。
d、安装支撑、调整完毕后的模板,在模板与砼接触面涂上废机油或其它隔离剂。模板安装合格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28
(2)钢筋工程
a、根据设计规范要求,对钢筋进行力学性能试验,保证使用合格的钢筋,不符合要求的材料禁止使用。进场的钢筋必须随有出厂合格证书及相应的试验报告。
b、根据施工详图,进行钢筋的制作。加工后的钢筋允许偏差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钢筋的接头采用闪光对焊,或双面电弧焊。加工后的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拆。
c、按照设计施工详图进行钢筋放样,并在模板或其它建筑物上明确标记。钢筋的安装位置、间距、保护层及各部分钢筋大小的尺寸均应符合施工详图的规定。为了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必要厚度,应在钢筋模板之间设置强度不低于结构设计强度的混凝土垫块,垫块应埋设铁丝与钢筋扎紧,垫块应互相错开,分散布置。
(3)混凝土工程
施工放样结束后,进行模板、钢筋工序的施工,经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的工作面,方可进行混凝土施工,在混凝土施工前,保持基层的清洁和湿润状态。
a、原材料试验及配合比设计:首先对原材料进行试验,确定最优配合比作为施工控制依据。同时根据施工进度计划进行原材料的备料,满足施工的连续性。所有配合比试验结果均应在书面请示监理工程师并得到批准后方能使用。
b、混凝土的拌和
根据试验确定的配合比,进行各种原材料的配料,在雨后配料前应检
29
测配料的含水量,进行配料调整,水泥、混合材料和骨料平均以重量计并通过磅称计量,称量偏差不超过设计及规范要求。装料的顺序为石子 → 水泥 → 砂,在搅拌的过程中,严格控制拌和时间,拌和时间由试验确定。当混凝土用量不大时,可采用人工拌制,人工拌制一般采用铁板或包有铁皮的木拌板,拌和要先干拌均匀,再按规定用水量加水湿拌至颜色一致,达到石子与水泥浆无分离现象为准。
c、混凝土运输
由于混凝土量不大且沿堤线分布,搅拌机布置在浇筑点附近便于混凝土的运输。运输采取人工手推车的方式,在混凝土运输过程确保不发生分离、漏浆、严重泌水等现象。
d、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卸入仓面后,随浇随平整,平整采用人工平整方式,保证摊铺平整后的料均匀且满足厚度要求。采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插入式振捣器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布置插点,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及预埋件。每次移动位置的距离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
振捣过程中,严格控制振捣时间,一般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不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泛浆为准。待混凝土浇筑至结构物的设计面后,立即抹平排除泌水,待定浆后再抹一遍。
e、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当硬化到不因洒水而损坏时,采取洒水、草袋覆盖的养护方式,使混凝土表面经常保持湿润状态,养护时间不少于21天。
五、预制块施工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