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击,将表土层挤紧挤密实。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橡皮土情况不甚严重或天气比较好的季节,如属建筑小品基槽治理,应注意处理时需将地下水位降至基槽底面以下。
也可将土层翻起并粉碎,均匀掺入磨碎不久的干石灰粉未。干石灰粉未一方面吸收土中的大量水分而熟化,一方面与相互作用(干石灰粉未主要化学成分是氧化钙,土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以及少量的三氧化二铁),形成强度较高的新物质硅酸钙,改变了土层原来的结构,夯实后就成了通常所说的灰土垫层了。它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和水稳定性。这种方法大多在橡皮土情况比较严重以及气候不利于晾晒的情况下采用。应注意的是石灰不能消解太早,否则,石灰中的活性氧化钙会因消失较多而减低与土的胶结作用,降低强度。
或者采取将300~400mm的块石依次打入土中,一直打到打不下去为止,最后在上面满铺厚 50mm左右的碎石层后再夯实。这种方法适用于气候情况不利于晾晒的园林建筑小品荷重比较大的地基。 最简单的方法是挖去橡皮土,重新填好土或级配砂石等。这种方法常用于工程量不大、而工期又比较紧的工程。
2、堆叠土山、土丘时,产生土体开裂、滑移现象:园林工程常需要堆土山或土丘,因为土质疏松、堆土压实方法不当、地基地耐力太低都可能造成土体开裂甚至局部滑移现象。
预防土体开裂、滑移的主要方法是:在需要堆土的地块,先测定地基土的承载能力,如下卧土层为淤泥土或其他软弱地基,应计算堆
36
土的单方重量,确保堆土荷载在地基土的承载能力范围以内。如不能满足,就必须先加固地基,并在距堆土边缘线1.5~2米处,打成排木桩增加土体抗滑能力;
其次是在堆大型土山或土丘时,应采取环行倒土、堆土、压实法,将土体从外围向中心倾倒压实;如条件许可,也可以在种植土层1.5米以下采用塘渣回填压实,塘渣回填层自外围向中心呈梯田形状,最后再回填表层种植土。
填土操作一定要在填300~400mm厚度后用10吨以上的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分层压实,即使是种植土层也必须压实,待种植放样后再作局部挖松处理。 13、种植土板结、积水:
产生原因:种植区域原有土质呈强粘性土,种植区回填土不符合绿化种植土要求,用深层生土或粘土或未经风化的淤泥质粘土回填。 防治措施:如原有土质呈较强粘性,应在种植时掺入一定比例的沙土或泥炭土充分拌合后再进行种植,如系回填土,填土深度在0.8米~1.5米范围内因采用透水性较好、无重金属污染、有一定肥力的疏松壤土,在1.5米深度以下应酌填道渣土与普通土混合的垫层,以确保土壤的透水性。
种植土板结、积水
14、种植区域局部下沉或滑移、开裂:
产生原因:回填土填层过深,每层填土未经碾压。
防治措施:在回填土、特别是大面积深度超过1米的回填土施工
37
时,应确保每层填土有均匀碾压,回填厚度每层不大于30~40cm,如有条件,可在回填土完成后在地表间隔2~3米打孔灌水,促使土层下沉并趋于稳定,在雨季也可抢在雨前填土,利用雨水沉实土层。
种植区域局部下沉 15、种植的苗木歪斜: 产生原因:
①树穴挖掘、种植填土未按规范规定要求施工; ②乔木在种植完成后未及时打支撑或支撑设置不合理; 防治措施:在挖种植穴时,要以种植定位点为中心,沿四周向下垂直开挖,树穴开挖按要求应比苗木土球直径大30~40cm,严禁挖“锅形穴”;穴深度一般为穴径的3/4左右。苗木安放好后,要分层回填土,一般应分3~4层回填,每层用木棍或锄头柄捣实,较大的乔木在回土完成2/3时需灌透水,然后回填另1/3。 大批种植苗木时,往往会只注重种植而疏忽支撑,等到全部苗木种完后在从头打支撑。这样,就可能因为种植质量、气候条件原因造成苗木歪斜,因此,在种植施工时应挖穴、种植、卷杆、支撑以流水施工方法进行,另外,在苗木种植施工前因对当地的常年风力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必要时,应加强迎风面的支撑,以确保支撑能完全抵抗风力的影响。 16、苗木烂根死亡:
产生原因:种植土排水不畅、浇水过量、浇水时间不恰当。 防治措施:种植土必须保证有一定透水性,否则就必须采用掺砂、
38
换土等方法进行土壤改良,对于特大树移栽,尤其要注意排水的通畅,因为特大树土球较厚,穴深有时要达到1米甚至更深,这就有可能挖到生土层,粘性生土的透水性极差,在浇定根水以后或连续大雨后有可能造成穴底积水,肉眼又看不见,特大树起掘时主根和部分较粗的分根常被切断,虽然有的也涂刷了切口防腐剂,但如果长时间浸水,同样会造成烂根。
如发现穴底土透水性差,一定要加深树穴并设置排水滤水层,也可采取穴底预埋集水管抽水的措施。
新种的树苗在第一次浇定根水时一定要浇透,直到水碗中的水不再下渗为止,以後则以喷叶喷杆为主,待表土发白再浇水(不干不浇、浇则浇透);冬季浇水应在中午12时前后的4~5个小时内,特别要注意的是夏季浇水,必须避开10时~14时的时段,在高温季节9~15时期间都不要浇水,因为此时间段土体发烫,会升高水温,烫伤新萌发的根系,造成苗木死亡。
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是,种植区域地下水位较高,使得苗木根系长期浸水霉根,如遇这种情况,则应与设计单位取得联系,首先可考虑更换耐水湿的树木品种,其次可采取堆土造丘、抬高种植位置的方法予以解决。
17、苗木部分死亡,形成半边树或半截树:
产生原因:种植前修剪量不足,使得营养供不上;泥球局部破裂,使得部分根系被破坏。
防治措施:苗木起掘后要先进行第一轮修剪,修剪量控制在总修
39
剪量1/3以内,主要是修去重叠枝、枯枝、内膛枝和徒长枝;苗木到现场后如无法立即种植的,要进行假植,并进行第二轮修剪,以减少水分的蒸腾,修剪控制量与起掘时同;
苗木种植后,应进行整形修剪,修剪量视树种的不同应分别对待,对成活率很高的银杏、紫薇、杨树、柳树、悬铃木(法桐)、朴、槐、梅、桃等树种,可尽量少剪,对成活率较高桂花、雪松、合欢、枫树、厚朴、紫荆、石榴等可适当加大修剪量,而对成活率较低的香樟、广玉兰、女贞、侧(圆)柏、山茶、杨梅、枇杷、落叶松、栾树等则必须在保证不破坏树冠骨架的条件下重修剪。
在带土球苗木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发生泥球破碎的情况。一般来说,泥球破碎会直接影响树木的成活率。为提高苗木成活率,在发现泥球开裂破碎时,要立即用稠泥浆灌浆,对大苗还要用木板箱加固保护;定植时,可暂不剪除腰箍;底绳剪断后也不必抽出,防止碎球部分扩大,影响成活率。 18、苗木冻伤:
产生原因:苗木本身抗寒能力较差;越冬苗木未采取防冻伤措施;局部小气候条件较差。
防治措施:对于从南方或热带地区引入的苗木新品种,应持慎重态度,不要盲目选种。特别是一些棕榈科植物,在本地区及周边城市未取得种植经验时,不要盲目大面积推广种植,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如在局部小气候条件较好的地段(南向无风、背后有高大建筑物或强提遮挡)种植,也必须采取可靠的保温挡风措施,地面也必须用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