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施工组织设计
足要求!
(8)、梁跨度方向钢管的计算
梁底支撑纵向钢管只起构造作用,无需要计算 (9)、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培训讲座》刘群主编,P96页,双扣件承载力设计值取16.00kN,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1.00,该工程实际的双扣件承载力取值为16.00kN 。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规范5.2.5): R ≤ Rc
其中 Rc --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16.00 kN;
R --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根据前面计算结果得到 R=11.439 kN; R < 16.00 kN,所以双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10)、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σ = N/(υA)≤[f]
1.梁两侧立杆稳定性验算: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它包括: 横向支撑钢管的最大支座反力: N1 =1.13 kN ;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2 = 1.2×0.149×4=0.715 kN; 楼板混凝土、模板及钢筋的自重:
N3=1.2×[(0.50/2+(1.00-0.55)/4)×0.50×0.30+(0.50/2+(1.00-0.55)/4)×0.50×0.250×(1.50+24.00)]=1.452 kN;
施工荷载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
N4=1.4×(2.000+2.000)×[0.500/2+(1.000-0.550)/4]×0.500=1.015 kN; N =N1+N2+N3+N4=1.13+0.715+1.452+1.015=4.312 kN;
υ--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 1.58;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4.89; W --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5.08; σ -- 钢管立杆轴心受压应力计算值 ( N/mm2);
36
人防施工组织设计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205 N/mm2; lo -- 计算长度 (m);
根据《扣件式规范》,立杆计算长度lo有两个计算公式lo=kμh和lo=h+2a, 为安全计,取二者间的大值,即:
lo = Max[1.155×1.7×1.2,1.2+2×0.1]= 2.356 m; k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为:1.155 ;
μ --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μ=1.7;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0.1m; 得到计算结果: 立杆的计算长度 lo/i = 2356.2 / 15.8 = 149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υ= 0.312 ; 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 ;σ=4311.834/(0.312×489) = 28.3 N/mm2;
钢管立杆稳定性计算 σ = 28.3 N/mm2 小于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的设计值 [f] = 205 N/mm2,满足要求!
2.梁底受力最大的支撑立杆稳定性验算: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它包括: 横向钢管的最大支座反力:N1 =11.439 kN ;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2 = 1.2×0.149×(4-1.2)=0.715 kN; N =N1+N2 =11.439+0.5=11.94 kN ;
υ--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 1.58;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4.89; W --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5.08; σ -- 钢管立杆轴心受压应力计算值 ( N/mm2);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205 N/mm2; lo -- 计算长度 (m);
根据《扣件式规范》,立杆计算长度lo有两个计算公式lo=kμh和lo=h+2a, 为安全计,取二者间的大值,即:
lo = Max[1.155×1.7×1.2,1.2+2×0.1]= 2.356 m; k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为:1.155 ;
37
人防施工组织设计
μ --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μ=1.7;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0.1m; 得到计算结果: 立杆的计算长度 :lo/i = 2356.2 / 15.8 = 149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υ= 0.312 ; 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 ;σ=11939.701/(0.312×489) = 78.3 N/mm2;
钢管立杆稳定性计算 σ = 78.3 N/mm2 小于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的设计值 [f] = 205 N/mm2,满足要求!
8.2.4 钢筋工程
8.2.4.1概况:本工程地下室车库部分为人防工程,基础为桩基础筏板基础。其主要钢筋分布情况如下表:
基础主要部位钢筋品种、规格如下表:
序 1 2 部位 底板、基础梁 剪力墙(框架柱) 钢筋类型 热轧一、二、三级 热轧一、二、三级 热轧三级(主筋) 热轧盘圆、一级(箍筋) 热轧带筋三级 规格 C12、C16、C14、C20、C22、C25、C10 C12、C14、C16、C18、C20、C22、C25、C10、C8 C12、C14、C22、C25 C8、C10、C12 C10、C12、C14、C16 3 4 顶板梁筋 顶板板筋 8.2.4.2施工顺序
流程顺序:底板底层钢筋安装→地梁钢筋安装→安放保护层垫块→放置支撑马凳及底板上层钢筋安装→墙柱钢筋安装→安装预留模具及预埋件→自查→报验隐检→墙柱钢筋安装→防护门框安装→自查→报验隐检→梁板钢筋安装→自查→报验隐检。 8.2.4.3施工方法及施工要点 1、施工准备
①、工程所需钢筋材料必须到场,且有合格证及复试报告,合格后使用。 ②、工程所需各种机械、设备到场就位,而且保持完好能正常运转。 ③、各分项工程及各工种人员的配置必须满足需要。
2、钢筋质量控制:钢筋工程在工程主体结构中起核心作用,必须在施工的全过程中采取动态控制,严格执行“三检制”,认真跟踪检查,其重点控制的内容为:
①、钢筋的长度:认真审查钢筋的配料单,保证钢筋下料长度符合设计要求。
②、钢筋的锚固:审查配料单使钢筋的弯折长度符合设计要求;现场检查钢筋的安装位置。
38
人防施工组织设计
③、钢筋的接头:接头的位置、接头的形式、搭接长度等符合设计要求。 ④、钢筋的位置:钢筋间距、排距、标高是否正确,纵向筋两端是否到位。
⑤、抗震要求:箍筋的弯钩的角度和长度,审查配料单进行把关,梁柱箍筋加密范围、受力筋的锚固长度、柱筋的接头类别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 3、钢筋原材的质量要求
①、钢筋进场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同时进行现场抽样,做复试检测。 ②、钢筋外观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③、钢筋原材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204—2002的规定。 4、钢筋的配料
①、钢筋配料应根据设计图中构件配筋进行,先绘出各种形状、规格的单根钢筋简图并加以编号,然后分别计算下料长度和根数,最后进行汇总,填写正式配料单。
②、钢筋配料单必须经过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下料加工。
③、配料时,首先熟知图纸及规范,对搭接长度、锚固长度、弯钩形式、接头位置、图纸特殊要求等必须掌握,以便在配料过程中不出现数量及尺寸误差。 5、钢筋的下料与加工
本工程的所有钢筋下料及加工成型工作全部在现场实施。这样可以做到长短搭配、合理运用,提高钢筋的利用率及成材率。
①、钢筋调直:采用卷扬机两端设置地锚的方法进行冷拉来调直钢筋。根据规范要求I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
②、钢筋切断采取切断机进行,根据配料单尺寸严格进行切断,切断后进行编号并分别堆放。 ③、钢筋的成型采取成型机及手动弯曲工具共同完成。
④、受力钢筋及箍筋按配料单长度进行切断加工,其偏差为±10mm,箍筋内净尺寸为±5mm,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为±20mm。
⑤、箍筋弯折角度为135度,封闭筋为焊接。
⑥、钢筋加工成型其钢筋的弯钩和弯折长度I级钢筋做135度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后的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6、钢筋接头
钢筋接头是钢筋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接头的好坏是保证钢筋能否正常受力的关键,因此对钢筋接头形式进行认真选择,选择的原则是可靠、方便、经济。本工程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如下: ①、接头方式:C16以上(含C16)水平钢筋采取螺纹套筒连接,C16以下水平钢筋采取绑扎接头;C16以上(含C16)竖向钢筋采取螺纹套筒连接,C16以下竖向钢筋采取电渣压力焊连接。 ②、接头位置:钢筋接头位置应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进行布置。一般钢筋接头位置宜在受力较小处设置,地梁、底板钢筋:底层钢筋布置在跨中,上层钢筋布置在支座处。柱墙接头布置在梁顶上层柱子的加密区以上(即:按接头率50%为:1.4LaE;按接头率25%为:1.2LaE)。柱墙水平钢筋的搭接位置按照结说-1执行。
39
人防施工组织设计
③、钢筋接头应相互错开,其接头面积百分率:焊接接头不宜大于25%,绑扎接头不宜大于25%,焊接接头的连接区段长度为35d,且不小于500mm。绑扎接头在任一1.3倍搭接长度区段内 ,且不小于500mm。
④、钢筋锚固、搭接以及搭接率具体详见施工图结说-1、2、3以及人防04FG01~03图集。 7、钢筋的堆放与运输
①、钢筋堆放:本工程所有钢筋在现场成型,堆放位置应选择在堆放场地应坚硬、平整,铺设垫木,防止钢筋锈蚀,成型的钢筋应按照规格、直径大小及钢筋形式分别堆放整齐,并标明型号,以便使用。 ②、钢筋运输:主要以人工运输为主。 8、钢筋的绑扎与安放
准备工作:
①、钢筋绑扎前,应核对成品的钢号、直径、形状、尺寸、数量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及与配料单是否相符,如有误差应及时进行纠正、增补,同时应弹好钢筋位置线,以方便钢筋的安放与绑扎。 ②、保护层垫块应提前进行预制加工,本工程地层钢筋及外墙外侧钢筋保护层为40m,采用M10水泥砂浆垫块,其尺寸为60×60×40,间距为500mm~800mm,采取梅花形布置。板上层钢筋保护层为25mm,采用钢筋马凳,马凳用C12钢筋制作,间距为1000mm,采取梅花形布置,内墙钢筋保护层为15mm,采用M10水泥砂浆垫块,其尺寸为50×50×15,间距为500mm~800mm。 钢筋绑扎:
①、底板钢筋:按照事先弹好的边线进行安放,然后按图纸间距进行分尺,并在垫层上划线与安放,然后进行绑扎,绑扎时应逐扣绑扎并绑扎牢固。
②、柱钢筋必须按图纸就位,同时还应将底部钢筋进行点焊,确保柱钢筋位置的准确性,柱箍筋必须按图纸进行,在底板或地梁范围内至少有三道箍筋,同时还要求在梁、板的上口绑扎一道。
③、地梁钢筋应在底板底层钢筋绑扎完毕后进行。首先将计算好的箍筋(箍筋数量)进行穿好,然后按图纸间距进行分尺,并在纵向主筋上划线,最后进行绑扎,箍筋在安放时应注意箍筋弯钩处要交叉错开,不得朝一个方向,同时在绑扎时用钢管搭设专用架,使其起架立作用,以方便安装。
④、墙钢筋:当梁、板钢筋绑扎完毕后进行墙钢筋的绑扎。墙钢筋应锚固在底板底层钢筋上,并绑扎牢固。同时要求在梁的表面处必须设置箍筋。
⑤、楼层梁板钢筋的安装:当模板安装后即可进行。梁钢筋安装应按照设计图纸给定的规格、数量、位置进行布置,同时采用钢筋焊接的专用架做辅助安装,钢筋布置安装时应注意钢筋接头的位置,要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其箍筋与绑扎方法同地梁。板钢筋的安装同底板。在梁板交叉节点处,板钢筋在上,次梁钢筋居中,主梁钢筋在下。
⑥防护门框处钢筋:根据设计及04FG01~03图集进行钢筋的布置与安装,同时要求柱子底部、梁上表面采用焊接固定。门下坎钢筋按照图集要求进行安装并进行钢连接固定。 8.2.4.4质量要求
1、钢筋品种、规格、级别、数量、位置必须与图纸相符,而且应有合格证书及复试报告,钢筋外观良好,无损伤、裂纹、油污及片状老锈。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