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已整理可直接打印)(7)

2025-11-21

师:速度、速度变化量及加速度有何区别? 生: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而加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变化量和时间的比值(速度的变化率). 加速度的大小只反映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不能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加速度大说明物体速度变化得快,并不意味着物体就运动得快;加速度小说明物体速度变化得慢,并不意味着物体运动得慢;加速度为零,说明物体速度不变化,但并不意味着物体的速度为零,物体可能以很大的 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仅速度大小和加速度大小没有必然联系,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也没有必然联系.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对于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区别,可根据加速度的定义a=△v/△t来理解,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而不是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表示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而不是速度变化的多少,速度的变化量不仅与加速度有关,还与时间有关.因此,根据加速度不能判断速度变化的量的大小,反过来,根据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也不能判断加速度的大小. 师: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 (1)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大. (2)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加速度为零,速度可以不为零;速度为零,加速度可以不为零. (3)加速度和速度以及速度的变化量之间的区别 加速度和速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理量,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是描述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速度大的物体,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为零的物体加速度不一定为零;速度变化大的物体加速度也不一定大;但速度变化快的物体加速度一定大. (4)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速度是位置对时间的变化率,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因此,也可以说加速度是位置对时间的变化率的变化率. [例题剖析] (出示例题1)做匀加速运动的火车,在40 s内速度从10m/s增加到20 m/s,求火车加速度的大小.汽车紧急刹车时做匀减速运动,在2s内速度从10m/s减小到零,求汽车的加速度大小. (出示例题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总是相同. 错.只有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 ②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 错.速度变化大,但不知所用时间的多少. 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对. 二、从v—t图象看加速度 师:速度一时间图象描述了什么问题?怎样建立速度一时间图象? 生:速度一时间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它以时间轴为横轴,以纵轴为速度轴,在坐标系中将不同时刻的速度以坐 31

标的形式描点,然后连线,就画出了速度一时间图象. [思考与讨论] 图1—5—2中两条直线a、b分别是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哪个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比较大?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在没有学习斜率概念前,可以用陡度的“平缓”或“陡”来表述. 生:a直线的倾斜程度更厉害,也就是更陡些,而b相对较平缓。所以a的速度变化快,即a的加速度大,b的速度变化慢,加速度小. 师:我们可以从直线上任意选择间隔较大的两点来找到这两个点间的速度变化量△v,时间间隔△t. 生:这样就可以定量求加速度了,用加速度的定义式a=△v/△t (2)在v—t图像中,图像的斜率在数值上等于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的数值等于其加速度. 三、阅读科学漫步 (四)总结、扩展 1.什么叫加速度?它的定义式、物理意义、单位各是什么? 2.怎样正确理解加速度?加速度与速度间有什么关系? 3.速度的改变量是否总是速度增加?怎样理解加速度的正负号. 4.根据v—t图像怎样求加速度? 5.怎样根据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去判定物体的运动规律? 五、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 加速度 1.速度改变快慢的比较 2.加速度 (1)定义 (2)物理意义 (3)单位 (4)方向 3.对加速度的进一步认识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2)加速度是v—t图像的斜率 32

课 题 §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知识与技能 1.根据相关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熟练操作. 2.会运用已学知识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 3.会用表格法处理数据,并合理猜想. 4.巧用v—t图象处理数据,观察规律. 5.掌握画图象的一般方法,并能用简洁语言进行阐述.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对打出的纸带,会用近似的方法得出各点的瞬时速度. 3.初步学会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课 型 实验课(2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4.认识数学化繁为简的工具作用,直观地运用物理图象展现规律,验证规律. 5.通过实验探究过程,进一步熟练打点计时器的应用,体验瞬时速度的求解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小车运动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纸带的处理、实验数据的图象展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系,可引申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融入社会. 5.通过经历实验探索过程,体验运动规律探索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图象法研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对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探究 教学难点: 1.各点瞬时速度的计算. 2.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规律的探究. 探究实验、讲授、讨论、练习 教具准备 学生电源、导线、打点计时器、小车、4个25 g的钩码、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带小钩的细线、纸带、刻度尺、坐标纸、多媒体课件、计算机 33

教 学 活 动 [新课导入] (课件展示)下列语言表述中提及的运动情景. 师:物体的运动通常是比较复杂的. 放眼所见,物体的运动规律各不相同.在生活中,人们跳远助跑、水中嬉戏、驾车行驶、高山滑雪;在自然界里,雨点下落、鸽子飞翔、猎豹捕食、蜗牛爬行、蚂蚁搬家……这些运动中都有速度的变化. 物体的速度变化存在规律吗?怎样探索复杂运动蕴含的规律呢? 要想探究一个物体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必须知道物体在一系列不同时刻的速度.直接测量瞬时速度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可以借助打点计时器先记录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再通过对纸带的分析、计算得到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 [新课教学] 一、进行实验 [讨论与交流] 进行实验前,让学生先回顾上一章是怎样使用打点计时器的,讨论后回答. 生1: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好,装好纸带.开启电源,手水平地拉动纸带,纸带上就会打出一行小点. 生2:不,老师,他忘了及时关闭电源. 师:对,千万别忘了及时关闭电源.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3:为了节省电能,因为国家电力能源紧张. 生4:不,因为打点计时器是按间歇工作设计的,所以长期工作可能会因线圈发热而损坏.这样做是为了保护打点计时器. 师:好,大家根据以前的经验,阅读课本第34页“进行实验”标题下的两段文字后分组进行讨论实验方案. 让学生自己设计好实验,井口头阐述相关实验器材及步骤. 生:实验中需要的器材应该有: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带小钩的细线,钩码,打点计时器,纸带,刻度尺,学生电源,导线等. 生:我们是在钩码的牵引下让小车运动的,为了研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需要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让小车拖动纸带运动,然后我们再研究所打纸带上的点,从而得出小车的运动情况. 生:为了得到打点清晰、较好的纸带,我们最好是多打几条纸带. 生:我们分别选两个、三个、四个钩码来牵引小车,看小车的运动快慢情况,速度的变化情况. 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讨论结果,适时指出不当之处,肯定学生的创新和正确的地方. 教师课件投影参考实验过程. 投影展示的内容 实验过程参考提示: 1.把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远离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启动电源,然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完一条后立即关闭电源. 3.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三次. 引导学生熟练地摆好器材,进行合理、准确的操作,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学生进行实验,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三思而后行”,注意实验逻辑性、合理性及其相关注意事项,而且确保准确,并巡视全场,对出现的问题予以及时纠正.帮助实力较弱的小组实现实验.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注意把实验过程和已学过的“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相对比,及时提出问题. 点评:(1)在动手操作之前,可以让学生先在头脑中实验,提前思考实验顺序和注意事项;保证操作的顺利进行. (2)和已学实验进行对比,使学生很好地应用了比较法,且有助于加深记忆. (3)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可拿出来让全班同学参与解决,比如:“有的同学先松手,再开打点计时器电源;有的同学则反之.哪种好?为什么?”这样 34

让学生参与讨论,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处理数据 师:我们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了若干条纸带,采集了第一手资料,面对打出的纸带如何研究小车的运动呢?接下来我们采集数据,处理数据. 学生讨论怎样选择纸带,如何测量数据,如何设计表格,填写数据. [课堂交流] 生1:要选择一条最清晰的纸带. 生2:开始的几个点不清晰,该怎么测啊! 生3:我建议舍去这几个点算了. 生4:对啊,计时起点是人为选取的,我们可以找一清晰的点开始当作计时的起点. 教师及时评论学生的讨论,肯定学生的成绩. 师:我们可以选一个清晰的点作为计时的起点.还可以选择计数点,建议你们在测量前每五个点选一个计数点. 学生实时测量,教师巡回指导,指出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师:大家在测量时,我建议你们在选好计时起点后,测量以后的各个计数点与这个计时起点的距离.大家想想,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生:我们是每两个计数点间就测量一个数据.这不是一样吗? 师:我说的就是你这种做法是合适的,大家就此讨论. 生:他这样做是每次都要挪动刻度尺,测出每两个点间的距离,而我的做法与老师您说的一样,我感觉这样能减少测量误差. 学生测量数据,记录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计算各点瞬时速度的方法和表格处理方法. 师:大家想想怎样计算计数点的瞬时速度. 生:测量包含某个所研究的点在内的一段时间内的位移△x,同时找出对应的时间△t,根据v=Δx/Δt算出该点附近的平均速度,把它当作计时器打下这个点时的瞬时速度. 生:我们这个小组是选了相邻三个计数点间的间隔为研究对象,根据测量结果算出这两个o.1s内的距离△x,把v=Δx/Δt算出的平均速度近似当作这三个点中的中间点的瞬时速度. 师:大家可以参考按他说的做,这在近似计算来看,还是个很好的方法。 学生算出各个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并填人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教师课件投影参考提示:投影展示的内容(接上次投影中的三条) 参考提示: 4.选择所打纸带中最清晰的一条,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找一个适当的点当作计时起点. 5.选择相隔o.1 s,即中间空四个点的时间间隔的若干计数点进行测量,把数据填入表格. 6.计算各点的瞬时速度,填人自己设计的表格中,可参考课本第34页表格. 三.作出速度一时间图象 师:有了原始数据,确定运动规律的最好办法是作速度一时间图象,这样具体的运动规律才能更直观地显现出来. [讨论与交流] 学生回顾上一章中描画手拉纸带的速度一时间图象的情景,讨论如何在本次实验中描点、连线. 生:以时间t为横轴、速度v为纵轴,建立坐标系,把刚才所填表格中的各点在速度一时间坐标系中描出, 师: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标度哟!否则,作后看看你的图与别人的有什么不同?(要使图象尽量分布在坐标平面的大部分面积)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和思考你所描画的这些点的分布规律. 生1:我看描出的这些点都大致落在一条直线上。 生2:我们的也是. 师:我们是用折线连呢,还是怎样连? 生:不能用折线连,速度的实际变化应该是比较平滑的,所以,要用一条平滑的曲线来“拟合”这些点,这样曲线反映的规律应该与实际情况更接近. 师:在连线时,还要注意使连线两侧的点数大致相同. 学生连线,教师指导,随时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35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已整理可直接打印)(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电线允许载流量计算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