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近十年曲折学琴路上古典吉他左右手技巧练习感悟的简单总结(6)

2025-11-22

桌上有个和杯子底部大小相等的圈,我让你把杯子拿着放到这个圈里去(此动作的精确性还是挺高的),先仔细体会一下吧! 在将杯子放进桌上的圈里的过程中,你的注意力在哪里?

一定是在杯子底部和这个圈的相对位置关系上,你的手臂,肯定是处于“古典吉他左手技巧练习的指导思想——手臂篇”一文中所述的自然状态。

左手移动按弦时,也是同样的思想。

把指肚放在新指法对应的弦与品格上方(注意体会放字)。 只不过,在移动中传送工具和放杯子在圈里的动作有所不同,因为手指也扮演着传送工具的角色。

而就是因为手指也参与到了传送任务中,我们练琴的难度增大了。

而且练琴难度增大的原因还不仅仅是因指肚面积小和琴弦细而带来的移动准确性的高要求。更重要的是因为我们缺乏在移动过程中对处于不同状态的手指的指肚所处的空间位置进行感知并准确调整的能力。

于是,引出了左手四个手指主动能力的概念(我也提出了相关练习让大家去检验)。

力求通过提升我们的手指机能从而更根本的解决左手技巧上的问题。

下 篇

更彻底地解决古典吉他演奏的右手

技巧问题

我们知道,在古典吉他演奏中,右手的任务就是将乐曲中出

现的音在正确的时间弹奏出来。

右手任务完成的好坏有两个评判标准: 1、发音的技巧 2、演奏的速度

第一章

良好发音技巧的获得

我们暂且不谈演奏的手型,每一次拨弦,毫无疑问都是从触弦开始的,所以良好发音技巧的获得,前提是准确地触弦。

大家回顾一下,之前关于左手技巧的文章其实就讲了一件事情,即左手如何快速准确地移动,再说详细一点,左手如何快速准确地触弦,只不过触弦点是指肚而已,和我们现在要讲的右手触弦是一回事,所以之前的回归理论可以照搬过来用以解决右手指准确触弦的问题。

1、在古典吉他演奏中,右手臂要处于或要尽快调整回自然状态。

右手各指轻触琴弦做好演奏准备时的状态就是右手臂的自然状态,这种状态会在手指拨弦(因为在拨弦时,为保证手掌整体和琴的位置基本保持不变而需要借助手臂重力或需要手臂手腕用力)时或由于音乐表现的需要右手弹奏位置在音孔前后移动时被打破。

2、在古典吉他演奏中,右手指要在弹奏完成后立刻将力量撤掉。这一点几乎用不着解释了,请参看《从根本上解决古典吉他演奏的左手技巧》手指篇。

3、右手指的主动能力训练,这也是比较重要的。

只是相对于左手而言,准确触弦对手指主动能力的要求稍微低一些,训练起来也相对更容易一些。

遵照这三点,准确触弦应该是不会有问题的。

理想的发音应具备这两个特点: 1、干净 2、饱满

为弹奏出干净的声音,指甲的光滑程度和触弦时指肚指甲接触琴弦的先后顺序都很重要,在此就不多讲了,网上文章一大堆。

要弹出饱满的声音,最重要的是琴弦振幅和琴弦振动的方向,这个问题,我们要详细讲解一下。

最理想的情况是,琴弦垂直于面板振动,而琴弦朝音孔方向被压得越深,声音越饱满。

你现在右手指轻触琴弦做好演奏准备,我们拿你的右手食指作分析。

相信琴友们都学过几何吧!

以你的食指大关节为圆心,以食指大关节到食指肚的距离为半径作圆,得圆a,再以你的食指二关节为圆心,以食指二关节到食指肚的距离为半径作圆,得圆b,两圆的圆弧即是分别以大关节和二关节为发力点时手指指肚的运动方轨迹,而在拨弦时,当琴弦还没有离开指肚时,琴弦和指肚接触的点也是按照上述轨迹在运动的(准确地说,琴弦和手指接触的点比指肚所经过的圆弧更偏向音孔,我们后边会讲到,这也是指甲的作用之一)。

(由于能力有限,就不上图了,望琴友们谅解)

非常明显,以大关节为发力点的拨弦方式能将琴弦压得更深。(事实上,大关节发力拨弦时,二关节也参与用力,只是我们理论研究时,只考虑极端情况)

那怎么样判断手指在拨弦的时候是不是在以大关节发力为主呢?

我提出自己的鉴别方法供大家参考:

拨弦时,如果手指肚在离弦之前拨弦手指的第一指节或是第二关节向远离音孔的方向运动的话,发力方式绝对是错误的。

有老师主张拨弦之前先压弦,我个人不太同意这种观点,这种压弦是通过伸直手指将琴弦压向音孔的,而在快速演奏时,很难做到压弦程度的一致,或者说如果每一次拨弦都要严格压弦的话,是很难提高速度的。

我的建议是:三步法

1、用我上述提到的鉴别方法,掌握正确的拨弦发力方式。 2、在专业人士指导下,根据自己的手掌、手指条件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演奏手型,手型的调整包括手掌、手指的弯曲程度,手背和小臂的角度,手掌面和面板的角度,手指和琴弦的角度等。

手型调整的标准是:在以大关节发力拨弦时,能将琴弦压得更深而且在拨弦过程中指肚不碰到相邻的琴弦。

3、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修剪指甲,指甲的光滑程度是所弹奏的音是否干净的最重要的因素,但只要细心打磨就很容易做到,指甲的形状却可为良好的手型增添画龙点睛的一笔。

个人认为,关于指甲的打磨,有几点值得一提:

a、指甲和琴弦接触面的面积,这取决于指甲的厚度和在打磨指甲时指甲和砂纸的角度。

b、因为离弦点在指甲较长处,所以指甲的打磨应更好的起到将琴弦压得更深的作用。

c、在触弦点,指甲的长度以不超过指肚为宜,为的是保证指肉先触弦以减少杂音。

d、在拨弦过程中,琴弦从接触指甲到离开指甲,在指甲上划过的距离不能太长,否则很难做到干净利落。

e、光滑(无需多讲了)。

上面任何一步的目的,都要么是为了减少摩擦,要么是为了将琴弦压得更深,即都是为了弹出干净饱满的声音。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在良好发音技巧的获得过程中,只有拨弦发力方式是死的,从几何学的角度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得到证明。

其他所有的因素,如手掌、手指的弯曲程度,手背和小臂的角度,手掌面和面板的角度,手指和琴弦的角度以及指甲的形状等,都是活的,因为每个人的条件不一样。

所以,跟很多老师学过琴的琴友都会有这种感受: 老师我再倾斜一点行不行?那样更舒服一些。 老师很为难。

说行吧,好像太随便了,毕竟这手型是自己帮着学生摆出来的。说不行吧,也没个确切的理由。

看到老师在这样基础的问题上举棋不定,学生可能想,你这老师行不行啊?

其实,老师是没有问题的。有些东西确实只能靠学生自己琢磨,毕竟各位琴友的手不是像阿尔罕布拉11P那样从一条流水线上下来的。

但是,我在这里建议,教学的方式可以是这样的: (当然,同本文的很多方法、理论一样,这也只针对有一定理解能力的学生)

告诉学生,什么是死的,什么是活的。死的东西,有科学的证明,就得是这样。活的东西,依个人条件而调整,但要指明调整的目的是什么。比如,上述关于手型的调整,关于指甲的打磨都有明确的目的。这样,学生就不会一头雾水,也不会受到限制。


我对近十年曲折学琴路上古典吉他左右手技巧练习感悟的简单总结(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教科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