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典吉他演奏中,我们通常说的准确性是指:按照练习曲或是乐曲的演奏要求,一个音在它该被弹奏出来的时候,左手指已经在这个音对应的弦与品格上按好了。
准确性是移动的结果,速度是移动过程所用时间的长短,非常明显,整个移动过程,除了速度外,还有很多影响准确性的东西。
速度是影响准确性的一个因素——速度和准确性的关系仅此而已。
古典吉他学习到了一定的程度,大家应该都会感觉到,许多乐曲的难度都在左手。有些乐曲,不管弹多少遍,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你甚至不能在乐曲要求的速度上演奏。即到了我们所说的瓶颈期。
我见过许多学生,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地完成左手的基本功如手指独立性、扩张和圆滑音等的练习,可是他们在演奏时,只要速度一提高,准确性就保证不了了。
老师说,要放松,慢慢练,并拿过琴做一下示范,然后说,就是这样,接着来一段炫技的演奏,学生听得是热血沸腾啊!决心从头开始,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慢慢练,可是刚练了两三天,就没信心了,为什么呢?因为他改变的仅仅只是速度,不论他练多慢,也不论他练多长时间,当速度恢复到以前的水平时,演奏依然不流畅。
学生不明白,自己到底从一开始学琴的时候就缺少了什么。
事实上,这确实是一个极微妙极难回答的问题。
单从技巧角度讲,弹琴实质上就是双手的一种运动,一切技巧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肌肉运动的问题。
具体到左手,就是从肩部到指肚范围内的肌肉运动即用力的问题,这个问题也就是除了速度外影响准确性的因素。
用力正确的演奏者看上去是轻松自然的,他们也比较容易做
到快速准确地移动。用力不正确的演奏者看上去则是僵硬紧张的,而且连准确性都很难得到保证。
许多学生都会因为难以领悟左手技巧而不能轻松自然流畅地演奏,成才的只是少数有天分的学生。
而这些我们暂且将它叫做“用力”的导致在演奏过程中有些人看上去轻松自然而有些人则僵硬紧张的东西,这些在教学中老师总是用“要放松,慢慢练”这些字眼来让学生去获得的东西,是否只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或者是少数人得天独厚、天生的才赋?当然不是。
这些东西从我们学琴的第一天就伴随着我们,只有掌握它,才能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获得稳步的速度提升,也只有掌握它,才能让演奏者看上去轻松自然。
我们可以把它阐述清楚,将它确立为一种思想,用它来指导我们的左手技巧练习,来检查我们是否是在正确的按弦与移动,来检查我们所选择的练习曲或是乐曲是否已经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
下面,我们就来确立这种思想。
一、手臂篇
你以标准姿势持琴,左手自然下垂,在你左前方的桌子上,你身体不用前倾就能伸手够到的地方放个杯子,再在前方放一面镜子,让你能看到自己的全身及桌上的杯子。
现在你伸手去拿桌上的杯子,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 你能拿到杯子吗?
2、 镜中的你在拿杯子时,有没有出现在你弹琴时出现的那些僵硬紧张的动作?
回答很简单:1、能拿到 2、没有出现,自然极了
我们再理想化一点,你以标准姿势持琴,左手自然下垂,现在杯子就贴着指板悬浮在指板前方。
你不要犹豫,就像刚才伸手去拿桌上的杯子一样去拿悬浮于指板前方的杯子,相信也不会有问题,镜中的你同样也不会有在弹琴时出现的那些僵硬紧张的动作吧!
我们再进一步设想,现在你的指板前方悬浮了几个杯子,而且都是贴着指板整齐的排列着。 然后,你需要完成以下动作:
伸手去握住其中一个杯子,松开,然后再去握住另一个,松开,再下一个??但一定要以伸手去拿桌上的杯子一样的感觉去完成(这是极其重要的,再次反复强调。)。
看看镜子里边的你吧,这个时候,抛开手指不说,你的动作就像约翰威廉斯一样轻松自然,漂亮极了。
在上述过程中,手臂是传送工具,手指是操作工具,指板则是操作平台。
在你以平时伸手去拿桌上的杯子的感觉去握住又松开一个又一个在你的设想下整齐的贴着指板排列的杯子的过程中,是什么保证你能如此快速准确地移动呢?当然是传送工具手臂。
在我们出生后,从我们具备了基本的肌肉力量开始,当我们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时,除了用眼神和声音表示外,我们还会伸手去够,去摸。我们绝对不知道什么是肌肉,什么是紧张和放松,不会去考虑做一个伸手动作要用到哪些肌肉,要怎样用,我们的注意力只在眼前的物体上或是物体与手的相互位置关系上,一切肌肉收缩与伸展都是在无意识状态下完成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传送工具手臂处于最自然、最放松、最科学的状态。而无数次的试探也让我们的手臂拥有了超乎想象的空间定位感。
那么在弹琴的过程中,又是什么来保证我们的左手能够快速准确地移动呢?当然还是传送工具手臂(在“手臂篇”中,我们粗略的认为手臂就是传送工具。)。
把上述你握住杯子又松开的动作环节改为左手指按弦与撤力,不就是演奏中左手所处的状态吗?只是在古典吉他演奏中,需要手臂的空间定位更精确。手臂则同样应当尽量处于你握住又松开杯子过程中的状态,这种状态是人最自然、最科学、最有发展潜力的状态。我们将这种状态叫做左手臂的自然状态。
现在我们将握住又松开杯子的过程与演奏中左手移动与手指按弦撤力的过程仔细做一下比较发现:
1、握杯子时,手指是整体运动(用力),弹琴时则需左手指独立运动(用力)。
2、握杯子的动作对精确度要求不高,而弹琴时则要求传送工具手臂将手指指肚精确地放在指法相应的琴弦与品格上方。
于是,在演奏中,问题出现了。
在我们控制手指单独发力和垂直按弦,或者是因指力不够而导致借力或者是为完成某些技巧确实需要借力时,我们在平时只做手指整体运动(用力)的情况下拥有的那种最自然、最科学的也是我们从未去体会过的传送工具手臂的自然状态可能就被打破了。这种自然状态被打破的结果就是在演奏中左手看上去僵硬紧张,甚至导致连接不准确。
为了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获得稳步的速度提升,并且使演奏者看上去轻松自然,在演奏中就必须尽量使左手臂处于自然状态。
至此,在古典吉他演奏中,左手技巧练习的指导思想就确立了:在古典吉他演奏中,左手臂要处于或要尽快调整回自然状态。我们把它称作回归理论。
我们怎样用这种理论来指导左手技巧练习呢?
1、我们极少去体会平时在手指只做整体运动(用力)的情况下传送工具手臂所处的自然状态,以至于在我们练琴时,因为手指的独立运动(用力)而破坏手臂的自然状态时,我们也全然不知。所以在本文中,我们用了大量笔墨来帮助你理解并找回手臂的自然状态,你一定要找到并记住它。假如你不能让手臂在自然状态下练琴的话,即使你和名师一对一,你的瓶颈期也会提早到来。
2、从左手基本功如手指独立性、扩展和空间定位等练习开始,就必须不断用感觉去检查,手指按弦与移动是否破坏了手臂的自然状态。如是,请马上调整用力,如仍然难以让手臂回到自然状态,请调整练习内容。总之,左手要在不影响手臂自然状态的前提下进行练习,最终才能做到快速准确地移动并让演奏看上去轻松自然。
为使手臂处于自然状态,我们首先应当树立这样的观念: 手指的按弦不应该影响手臂的自然状态。
从这个角度说,我不同意卡雷巴洛大师的观点。他主张虎口与拇指完全不用力的按弦,将琴颈压向了身体,这绝对已经打破了手臂的自然状态。
而在回归理论中,这种把琴颈压向身体的情况只能在完成滑奏等需要借力的技巧时出现,而且需要在借力完成后尽快将手臂调整回自然状态。
正确的按弦应该是这样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主动按弦,拇指则是为了稳定琴颈而进行配合,最重要的是只有这样才能平衡其余四个手指的力量来维持手臂的自然状态。
二、手指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