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感知音乐中的旋律(五) 总第7课时
夏日泛舟海上
课型:唱歌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能力目标: 1.感受三拍子的音乐特点。
2.理解歌曲,用自然舒展的声音、真挚的感情表达歌曲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和聆听歌曲,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世界名曲,丰富学生的欣赏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教法学法 合作、探究、观察法 教学过程
1、直接导入: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歌曲,你们听一听,歌曲表现的是哪个季节?歌词唱出了什么内容?
(1)播放音乐(学生听音乐,思考问题)
(2)歌词唱出了什么内容?(学生稍作讨论回答问题)
(3)你还能不能用语言来概括一下夏天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讨论)
2、为了使同学们更深刻的感受夏日情怀,老师将带领同学们乘上小舟,去享受夏日泛舟的乐趣。在出发之前,我们先来学一首歌曲。大家看大屏幕听歌曲,注意听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能不能听出它的强弱关系来? (1)播放《夏日泛舟海上》
(2)找学生回答歌曲是几拍子的、强弱规律 (3)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4)复听一遍歌曲,考虑一下八三拍的这种强弱规律表现了歌曲的什么意境? 3、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用一种喜悦的心情来唱一唱呢? (1)第三遍播放歌曲,学生跟唱。
(2)在演唱时出现的难点处理:结束句、三连音的处理。 (3)共同处理难点。
(4)带上歌词唱一唱更准确的掌握节奏。
(5)下面跟老师来唱一唱。你想用什么样的声音唱呢?
(6)你们发现了吗?歌曲里还有很多特殊的记号呢,他们可是为歌曲的情绪起了很大的作用
11
啊。你们能说一说都有哪些记号?作用是什么?
(7)把各种力度记号融合在歌曲里用乐观、充满活力的情绪唱一唱歌曲。 (8)变换演唱形式(分组等)
4、大家想一想当我们学唱了歌曲《夏日泛舟海上》后,还可以通过什么形式和方法,抒发我们对明媚的夏季情怀呢?
5、小结:看来咱同学们都是生活里的有心人,能发现这么多能表现夏天的形式。希望咱们同学今后也能做个乐观有活力的青年人。
第5课 声乐的演唱形式(五) 总第8课时
课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 :
1、通过一组歌曲的欣赏,让学生感受歌曲的内涵,学会分析声乐的演唱形式。 2、通过学唱歌曲《我爱你,中国》,让学生懂得珍惜和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并能用欢快、优美的歌声来演唱歌曲。
3、通过活动与练习,让学生掌握四种拍子的基本击拍图示。
教学重难点: 学会分析声乐的演唱形式及学习歌曲《我爱你,中国》 分析歌曲的演唱形式
教具准备电脑、多媒体课件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
1. 先用提示的方式来启发学生回忆以前所学过的歌曲,并进行复习,从而导入到新课中的声乐的演唱形式。介绍声乐的演唱形式:
a.小组唱: 由8至 12人左右组成小组进行演唱。内容有时是齐唱,有时是多声部,形式比较灵活。
b.轮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按一定的要求先后演唱同一旋律,形成各声部此起彼落,也构成了良好的和声效果。轮唱歌曲气氛热烈,通常以先后相距一小节为多见,演唱时各声部要稳住速度,结束要整齐。
c.表演唱:是把歌唱与表演结合在一起的演唱形式。其特点是旋律近于口语化,有说有唱,有领有合,生动活泼。
d.弹唱:一小组人,每人手持一件民族弹拨乐器,边弹边唱。弹唱中有说有唱,有领有合,也可适当做些动作,形式也比较生动活泼。 、
2.欣赏一组歌曲,让学生通过音响辩别每首歌曲各属于什么演唱形式。
3.采用对比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运用不同的音乐要素就会产生不同内容与情感,而不同得演唱形式是为其内容服务。 如:《我爱你,中国》,演唱形式:女生独唱,曲式结构:主部为ABA,拍号4/4:速度:稍慢中速,表达情感:赞美祖国。
《青年友谊圆舞曲》得演唱形式为齐唱,曲式结构为单乐段,拍子为3/4拍,情绪欢快激荡。
12
第5课 声乐的演唱形式 总第9课时
课型:欣赏课 1.作品简介
(1)女高音独唱《我爱你,中国》
这首歌曲是影片《海外赤子》的插曲。歌曲的结构由引子、主部和尾声三个部分组成,而主部又可分ABA三个乐段。
引子,节奏自由,气息宽广,旋律起伏跌宕,把人们引入百灵鸟凌空俯瞰祖国大地,引吭高歌的艺术境界。主部A段节奏平稳,中速,下行音调仿佛在叙述大自然的美景。B段的旋律由小跳转六度、八度大跳,与A段形成对比,进一步展示祖国的壮丽山河。再现A段旋律,进一步发展了音乐主题。尾声是全曲高潮,其旋律富有推动力量,通过两个“啊”的抒发,把歌曲推向高潮,最后一句在高音区结束,倾泻出海外赤子一腔真挚的爱国之情。歌曲词曲结合紧密,运用了叠句,排比句等方法,生动活泼的语言增强了歌曲 (2)齐唱《青年友谊圆舞曲》
此曲大调性的旋律表达了20世纪50年代青年人之间的友谊、理想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这是一首典型的圆舞曲式的短歌,3/4拍子,节奏型为| X X X
|。该曲节奏鲜明,强拍突出,特别是每小节的第一个音符较低,然后接一个大跳或小跳进入第二个音符,而第二、第三音又是同音反复,使得流畅的旋律,明快的节奏,非常符合青年人欢乐跳动的心情,因而深受青年朋友的喜爱。
13
第5课 声乐的演唱形式 总第10课时
课型:欣赏课 1.作品欣赏
2.(1)男女声二重唱《马铃响来玉鸟儿唱》
该曲是影片《阿诗玛》中的插曲。“阿诗玛”是一个美丽、勤劳的贫苦农民的女儿,长大后被有钱有势的热布马拉抢走,但阿诗玛坚决不从,后来被阿黑哥救走。这首歌就是他们逃离虎口之后,怀着喜悦的心情走在回家的路上唱的。这首歌是F大调,2/4拍子,全曲由两部分组成,即对唱与重唱。对唱部分是采用分节歌的形式,通过欢快跳跃的旋律及富有撒尼民族民歌特点的衬词“哎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阿诗玛与阿黑对“我织布来你放羊”那幸福生活的向往。重唱部分,第一声部仍用原来的音调,第二声部则采用同度与向下三、四度音程进行,旋律流畅。最后一句突然向上扬起,进一步表达他们从此“不再忧伤”的真实情感,此处也是全曲的高潮。 2)对唱《河边对口曲》
该曲是《黄河大合唱》中的第四乐章。它写的是两个流浪的老乡,在黄河边上不期而遇,各自诉说自己的命运,最后终于一同踏上“打回老家去”的战斗历程。 这首对唱曲采用山西民歌的音调,运用乐段反复的结构形式使上下两个乐句成为相对独立的音调,代表着两个人物不同性格的音乐形象,叙述了两个流浪老乡的悲惨遭遇,但这两个音调又可以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形象,正好是后面的二重唱和二部合唱。
14
第5课 声乐的演唱形式 总第11课时
课型:唱歌课
1.学唱歌曲《我们多么幸福》
这首歌曲描绘了少年儿童的幸福生活,表达了他们今天努力学习,明天去实现伟大理想的志向。
这首歌曲由主歌与副歌两部分组成。主歌部分由六个乐句组成:二、五、六乐句基本上是第一乐句的模进;三、四乐句基本相同。由于曲调中 | 6 6 6 6 | 4 6 1 | 下属音出现较多,有离调的倾向,因此,在色彩上与前后旋律形成对比。再加上x x x x | x x — |
这种不规整的节奏反复出现,使节奏活泼跳跃旋律流畅明快,表现孩孑们天真活泼的神态。副歌部分由两个乐句组成,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旋律向下三度的模进,在伴以“哈哈”歌词连续出现,生动形象得表现了孩子们心里发出的欢笑。
(1)视唱合唱部分,要强调音准与节奏的和协统一,换气一致,保持乐句的完整性,注意咬字清楚,吐字清晰。
(2)听录音放唱,感受歌曲的情绪,学会分析乐句。 (3)节奏练习,找出主歌部分有特征的节奏进行二声部节奏训练,并用节奏谱为主歌部分伴奏。 (4)按照三拍子的指挥图示来进行视唱。
(5)完整视唱全曲。重点练习主歌最后一句与合唱的衔接部分。 . (6)分组分段朗读歌词,感受歌词内容。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