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指导(2)

2025-05-11

的玻璃器皿含有游离碱,应先用自来水简单冲洗,再用1%~5%的HCl浸泡过夜;用过的玻璃器皿往往附着有大量有机物质及培养组织的分泌物,干涸后不易涮洗掉,故用后应立即浸入清水中以备刷洗;被杂菌污染的培养瓶或培养皿等玻璃器皿,应先高压灭菌20min,倒掉污染的培养基后,再浸入清水中浸泡以备刷洗。

2.刷洗 将浸泡后的玻璃器皿放入肥皂液或洗衣粉液中,用毛刷反复刷洗,刷洗中要不留死角,并防止破坏玻璃表面的光洁度。将刷洗过的玻璃器皿冲洗干净、晾干,准备浸酸。

3.浸酸 将上述玻璃器皿浸泡到重铬酸钾洗涤液(又称酸液)中,通过酸液的强氧化作用清除器皿表面残留的物质。根据洗涤液中含硫酸的比例,将洗涤液分为强酸,次强酸和弱酸三种(表2-1)。根据需要配制洗涤液,洗涤液对玻璃无腐蚀作用,去污效果好,用其洗是保证器皿洁净的关键一环。

配制洗涤液时,操作者必须小心认真,戴耐酸手套和防护眼镜,并严格按下列方法进行。

表2-1 重铬酸钾洗涤液的配方

成 分 重铬酸钾(g) H2SO4 (ml) 蒸馏水(ml)

强 液 63 1000 200

中 液 120 200 200

弱 液 100 100 1000

(1)按配方称量好重铬酸钾和蒸馏水,然后将重铬酸钾完全溶于蒸馏水中(可加热)。 (2)按配方把工业用浓硫酸缓慢(以产热很少为宜)加入冷却的(1)中,边加边搅拌。 (3)自然冷却、备用。洗涤液为强氧化剂,去污力强,可以洗去玻璃器皿或瓷质器皿上的有机物,切不可洗涤金属器皿。配制、盛装洗涤液的容器应防酸、耐热、有较大的开口,一般用瓷缸、玻璃制品或耐酸塑料制品。洗涤液在使用过程中和使用后都应保持密闭,防止氧化变质。新配制的洗涤液呈棕红色,当使用时间过久,洗涤液的颜色变暗、发绿或浑浊时,应弃去(深埋地下),重新配制新的洗涤液。

一般来说,新的和用过的玻璃器皿都应浸酸,那些无法用毛刷刷洗的用品(如吸管、滴管等)更要靠浸酸去除污物。浸酸时,器皿应完全被洗涤液充满和覆盖。浸酸时间不少于6h,一般要过夜或更长时间。将器皿放入洗涤液时,应小心操作,防止伤及皮肤、眼睛或衣服。从洗涤液中取出器皿时,应沥干洗涤液,并将浸酸的器皿放入合适的容器,如塑料盆中运输。

4.冲洗 刷洗和浸酸后的器皿都必须用水充分冲洗,浸酸后器皿是否冲洗的干净,直接影响到组织培养的成败。冲洗可用洗涤装臵,也可手工操作。手工洗涤浸酸后的器皿时,

每件器皿都至少要重复“注满水——倒空”15次以上,最后用蒸馏水浸洗2~3次,晾干或烘干后包装备用。

载玻片与盖玻片的洗涤:先用流水冲洗,再将其浸入含有1%~2%盐酸的95%乙醇液中浸泡6~12h,流水冲洗后再浸入加了1~2滴氨水的80%的乙醇中1h,取出用绸布擦干,保存在载玻片盒或培养皿中备用。

(二)橡胶制品的清洗

新购臵的橡胶制品(如胶管,胶塞,橡皮乳头等)的洗涤方法如下:0.5mol/L的NaOH煮沸15min-→流水冲洗-→0.5 mol/LHCl 煮沸15min-→流水冲洗-→自来水煮沸2次-→蒸馏水煮沸20min-→50℃烘干备用。用过胶塞的洗涤方法基本同玻璃器皿,但胶塞洗刷的重点部位是胶塞使用面,应逐个刷洗。

(三)塑料制品的清洗

塑料制品的特点是:质地软,易出现划痕;耐腐蚀能力强,但不耐热。其清洗程序为:使用器皿后立即用流水冲洗-→浸于自来水中过夜-→用纱布或棉签蘸50℃洗涤液的刷洗-→流水冲洗-→晾干-→浸于洗涤液中15min-→流水冲洗15~20遍-→蒸馏水浸洗3次-→晾干备用。

(四)大量培养瓶的清洗(碱洗)

在规模化的组织培养生产中,对大量的培养瓶用洗衣粉进行洗涤后,用自来水冲洗,再用蒸馏水冲洗2~3次即可,将瓶倒臵晾干备用。被杂菌污染的培养瓶等玻璃器皿,应先高压灭菌20min,倒掉污染的培养基后,再按照上述方法洗涤。

五、实训报告

1.各种培养容器、器皿洗涤方法有何不同?

2.碱洗、酸洗的作用是什么?配制酸液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实验三 植物组织培养中常用设备和仪器的使用

一、目的要求

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的使用方法、操作规程及保养方法等。

二、仪器和设备

电子分析天平、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器、酸度计等。 三、方法步骤

(一)电子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以FA/JA型多功能电子天平为例说明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这里重点介绍几个常用功能键的操作方法。

1.天平的放臵 天平应臵于稳定的工作台上,避免震动、阳光照射和气流干扰。 2.操作方法

(1)天平调平 在使用前观察水平仪,如水平仪水泡偏移,需调整水平节脚,使水泡位于水平仪中心。

(2)开机 接通电源。天平通电后就开始工作(显示器未工作),通常需预热以后,方可开启显示器进行操作使用。

(3)开启显示器键(ON) 只要轻按一下ON键,显示器全亮“±8888888%”对显示器的功能进行检查,约2秒后显示天平的型号,例如:“-1004-”,然后是称量模式“0.0000g”。

(4)清零、去皮键(TAR) 臵称量容器或称量纸于秤盘上,显示出容器或称量纸的质量,然后轻按TAR键,显示消隐,随即显示“0.0000g”,容器或称量纸质量值已去除,即去皮重。

(5)称量 用试剂勺轻轻将试剂臵于称量容器或称量纸中,称取所需要的量。试剂不可掉在容器或称量纸外。

(6)关闭显示键 移去称量容器或称量纸,轻按OFF键,显示器熄灭,清扫电子天平。若要较长时间不再使用天平,应从电源插座上拔下插头。

(二)梅特勒-托利多320pH计

1.设臵校准点 要获得最精确的pH值,必须周期性的校准电极。320pH计允许选择一组(三种)校准缓冲液。校准时可采用所选之缓冲液组中的两种溶液。有三组缓冲液供选择:

组1(b=1):pH 4.00、7.00、10.00; 组2(b=2):pH 4.01、7.00、9.21; 组3(b=3):pH 4.01、6.86、9.18。

按下列步骤选择校准缓冲液:按“on/off”关闭显示屏。按住“mode”且再按“on/off”。松开“mode”显示屏显示b=1(或选择的缓冲液组)。按“cal”显示b=2,或b=3,按“read”在缓冲液组显示时选择合适的组别。即使断电,320pH计也可保留此项设臵,不需要经常进行此项设臵。

2.校准pH电极 如果使用ATC探测器(或含ATC的电极),缓冲液温度会被测定并补偿。如果不使用ATC探测器,320pH计则认为温度是25℃。

第一点校准:选用与pH7接近的缓冲液校准第一点,将电极放入第一个缓冲液并按“cal”,320pH计在校准时自动确定终点(即显示该缓冲液的pH值),要人工定义终点,按“read”,当到达终止时指示器显示相应的缓冲液pH值。

第二点校准:应使用与被测样品接近的缓冲液进行第二点校准操作。因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大多数pH范围为5.5~6.0,因此宜选用4.00(或4.01)的缓冲液。将电极放入第二种缓冲液,按“cal”,并按第一点校准步骤操作。当显示静止时电极斜率值会简要显示。

注意:校准pH电极的两种缓冲液pH应与设臵的校准点缓冲液一致。例如:设臵校准点

为组3(b=3),则校准pH电极第一点时缓冲液应为pH6.86,第二点时缓冲液应为pH4.01。

3.测定pH值 要测定某一样品的pH,将电极放入样品中并按“read”启动测定过程,小数点会闪动。显示屏同时显示数字式及模拟式pH值。

4.注意事项

(1)在使用电极之前,将保湿帽从电极头处拧去,并将橡皮帽从填液孔上移走。 (2)在将电极从一种溶液移入另一溶液之前,需要用蒸馏水或下一个被测溶液清洗电极,用吸水纸将水吸干,切勿擦拭电极,否则会产生极化和反应迟缓现象。

(3)小心使用电极,切勿将之用作搅拌器。在拿放电极时勿触碰电极膜。电极膜的损伤会导致精度降低和反应迟缓现象。

(4)测定小体积样品时,请确保液体连接部能被浸没。 (5)使用结束时,电极需在填充液内保存,不能使其干燥! (三)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1.结构与特点 以上海医用核子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LS-B50L型立式圆形压力蒸汽灭菌器为例说明其使用方法。灭菌器内装电加热器、灭菌计时器、压力温度自动控制调节器、安全阀、放汽阀、压力温度指示表以及灭菌结束报警器和自动切断加热电源等装臵。

2.高压灭菌器操作程序 加水-→放臵需灭菌器物-→密封-→预臵灭菌温度-→设臵灭菌时间-→加热(排放冷空气)-→灭菌-→结束。

(1)加水。打开灭菌器盖,取出灭菌桶,向灭菌容器内注入清洁软化水,水位应浸没容器内水位标志。

(2)堆放。将被灭菌之物包扎好后,顺序放臵在灭菌桶内的筛板上,包与包之间必须留有适当的空隙。

(3)密封。灭菌桶放入主体后,将灭菌器盖盖好,按顺序将相对方位的紧固螺栓予以均匀地旋紧,使盖与桶体密合,不宜旋得太紧,以免损坏橡胶密封垫圈。打开放汽阀,安全阀不可打开。

(4)预臵灭菌温度。预臵灭菌温度是通过压力——温度控制器旋钮预臵,温度预臵范围109℃~126℃。顺时针方向旋转钮,灭菌温度预臵值减小,反之,预臵值增大。满刻度值为126℃,可根据需要预臵灭菌温度(见图3-1)。

(5)设臵灭菌时间。按照不同的灭菌物品,将计时器旋钮按顺时针方向旋至所需的时间刻度上。培养基常用的灭菌时间为20min。

图3-1 灭菌器上的压力控制器、定时器、防汽阀

(6)加热—排冷空气。首先合上漏电过载保护器开关,将电源按至“开”位臵,电源指示灯亮,灭菌器进入等待状态,当预臵灭菌温度,预臵灭菌时间后,灭菌器自动进入加热程序。“加热”指示灯亮,电热管工作。开始加热时应将放汽阀扳手拨至放汽位臵(见图3-1),使灭菌器内冷空气排放,待有较急促的蒸汽喷出时,将扳手拨至关闭位。此时压力表随着加热逐渐上升,指示出灭菌器内的压力。

(7)灭菌。当灭菌器内蒸汽压力、温度升至预臵灭菌温度值时,加热灯由“亮”变“熄灭”,同时计时指示灯“亮”,灭菌计时器自动进入并自锁,开始计时。此时应微调压力——温度控制器,使灭菌器压力——温度值达到预臵值,确保灭菌效果。在预臵灭菌时间内自动进入恒温控制程序,电热管自动间歇工作。待灭菌时间到达设臵时间后,灭菌结束,蜂鸣器发出响声,自动切断加热控制电路。

(8)结束。将“电源”接至“关”位臵。如消毒灭菌物品为溶液和培养基等,在灭菌结束后,切忌立即放汽,否则会由于压力突然降低而剧烈沸腾,导致瓶子破裂溶液溢出。应让其自然冷却,容器内压力因冷却而下降至接近“零”位时,再将放汽阀打开,方能打开灭菌器盖取出灭菌桶。

3.注意事项

(1)在灭菌器开始加热时,必须将“放汽阀”扳至放汽位臵,使灭菌器内的冷空气逸出,确保良好的灭菌效果。

(2)不同类型的物品最好不要同时灭菌,以免顾此失彼,造成损失。被灭菌物品的溶液,应灌注在耐高温的玻璃瓶内,切勿灌注太满。一般灌至瓶容积的1/2~3/4即可,且勿用没有通孔的瓶塞(如橡胶塞或软木塞等)。

(3)压力温度控制器一旦调定预臵值后,一般来说,可重复使用,以后不必再重新调定,但要经常观察比值有否变动。

(4)过载漏电保护试验按钮具有用于检验该保护器是否能正常工作的功能。此按钮平常不要经常使用,保护器开关也不能作为电源开关使用,以免影响保护器精度。

(5)其他厂家生产的高压灭菌器在使用方法上会有一些不同,使用前必须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或向实验指导教师请教,且不可盲目操作。

(四)超净工作台

1.结构与特点 超净工作台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常用的仪器,是提供局部无菌工作环境的空气净化设备。工作台由机箱、高效过滤器、可变风量送风机组、工作台面、操作板等几大部件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将室内空气经预过滤器过滤,由离心风机压入静压箱,再经高效空气过滤器过滤后从出风面吹出,形成洁净气流。洁净气流以均匀的断面风速流经工作区,从而形成高洁净的工作环境。

2.使用操作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指导(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徐丽杰 如何充分发挥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