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40 800 银行存款 19 200 累计摊销 70 000
贷:无形资产 350 000 营业外收入 20 000 18.在建工程领用存货的会计分录。 (1)假定该批存货为外购原材料。
借:在建工程 28 000
贷:原材料 28 000 (2)假定该批存货为自制产成品。
借:在建工程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9.领用包装物的会计分录。
(1)假定该包装物为生产产品领用。
借:生产成本 贷:周转材料 (2)假定该包装物随同产品一并销售但不单独计价。
借:销售费用 贷:周转材料 (3)假定该包装物随同产品一并销售且单独计价。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周转材料 20.出借包装物的会计分录。
(1)包装物的成本采用一次转销法摊销。
借:销售费用 贷:周转材料 (2)包装物的成本采用五五摊销法摊销。 ①领用包装物,摊销其价值的50%。
借:周转材料——在用 贷:周转材料——在库 借:销售费用 贷:周转材料——摊销 ②包装物报废,摊销剩余的价值,并转销已提摊销额。
借:销售费用 贷:周转材料——摊销 借:周转材料——摊销 贷:周转材料——在用 ③包装物报废,残料作价入库。
借:原材料 贷:销售费用 (3)包装物押金的会计处理。 ①收取包装物押金。
借:银行存款 33 100
28 000 5 100 1 500
1 500 1 500
1 500 1 500
1 500 50 000
50 000 50 000
50 000 25 000
25 000 25 000
25 000 50 000
50 000 200
200 60 000
16
贷:其他应付款 60 000 ②假定客户如期退还包装物,星海公司退还押金。
借:其他应付款 60 000
贷:银行存款 60 000 ③假定客户逾期未退还包装物,星海公司没收押金。
借:其他应付款 60 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51 282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 718
21.出租包装物的会计分录。 (1)领用包装物。
借:周转材料——在用 贷:周转材料——在库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周转材料——摊销 (2)收取包装物押金。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付款 (3)按月从押金中扣除租金。
借:其他应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22.生产领用低值易耗品的会计分录。
(1)低值易耗品的成本采用一次转销法摊销。
借:制造费用 贷:周转材料 (2)低值易耗品的成本采用五五摊销法摊销。 ①领用低值易耗品并摊销其价值的50%。
借:周转材料——在用 贷:周转材料——在库 借:制造费用 贷:周转材料——摊销 ②低值易耗品报废,摊销剩余的价值,并转销已提摊销额。
借:制造费用 贷:周转材料——摊销 借:周转材料——摊销 贷:周转材料——在用 (3)将报废低值易耗品残料出售。
借:银行存款 贷:制造费用 23.购进原材料的会计分录(计划成本法)。 (1)支付货款。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2)材料验收入库。
72 000
72 000 36 000
36 000 80 000
80 000 10 000
10 000 36 000
36 000 36 000
36 000 18 000
18 000 18 000
18 000 36 000
36 000 300
300 50 000
8 500
58 500 17
①假定材料的计划成本为49 000元。
借:原材料 49 000
贷:材料采购 49 000 借:材料成本差异 1 000
贷:材料采购 1 000 ②假定材料的计划成本为52 000元。
借:原材料 52 000
贷:材料采购 52 000 借:材料采购 2 000
贷:材料成本差异 24.发出原材料的会计处理(计划成本法)。 (1)按计划成本领用原材料。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原材料 (2)计算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
材料成本差异率=
?3 000?17 00050 000?230 000×100%=5%
(3)分摊材料成本差异。
生产成本=235 000×5%=11 750(元) 制造费用=12 000×5%=600(元) 管理费用=3 000×5%=150(元)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材料成本差异 (4)计算月末结存原材料的实际成本。
原材料科目期末余额=(50 000+230 000)-250 000=30 000(元)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期末余额=(-3 000+17 000)-12 500=1 500(元) 结存原材料实际成本=30 000+1 500=31 500(元)
25.发出产成品的会计处理(计划成本法)。
(1)编制销售产成品并结转产品销售成本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2)编制在建工程领用产成品的会计分录。
借:在建工程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计算本月产品成本差异率。
2 000 235 000 12 000 3 000 250 000 11 750 600 150
12 500 3 570 000
3 000 000
570 000
2 500 000
2 500 000 361 200
300 000
61 200
18
产品成本差异率=
?14 000?107 000×100%-3%
500 000?2 600 000(4)分摊产品成本差异。
销售产品应负担的产品成本差异=2 500 000×(-3%)=-75 000(元) 在建工程应负担的产品成本差异=300 000×(-3%)=-9 000(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 75 000 在建工程 9 000 贷:产品成本差异 84 000 (5)计算产成品在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中应填列的金额。
产成品期末余额=500 000+2 600 000-2 800 000=300 000(元) 产品成本差异期末余额=14000+(-107000)-(-84000)=-9000(元)
产成品在资产负债表中应填列的金额(实际成本)=300 000-9 000=291 000(元)
26.领用低值易耗品的会计处理(计划成本法)。 (1)领用低值易耗品并摊销其价值的50%。
借:周转材料——在用 45 000 贷:周转材料——在库 45 000 借:管理费用 22 500
贷:周转材料——摊销 22 500 (2)领用当月月末,分摊材料成本差异。
低值易耗品应负担的成本差异=22 500×(-2%)=-450(元)
借:管理费用 450 贷:材料成本差异 450 (3)低值易耗品报废,摊销剩余的价值,并转销已提摊销额。
借:管理费用 22 500
贷:周转材料——摊销 22 500 借:周转材料——摊销 45 000
贷:周转材料——在用 45 000 (4)将报废低值易耗品残料作价入库。
借:原材料 1 000
贷:管理费用 1 000 (5)报废当月月末,分摊材料成本差异。
低值易耗品应负担的成本差异=22 500×1%=225(元)
借:管理费用 225
贷:材料成本差异 225 27.委托加工低值易耗品的会计分录(计划成本法)。 (1)发出甲材料,委托诚信公司加工低值易耗品。
借:委托加工物资 82 000
贷:原材料——甲材料 80 000 材料成本差异 2 000 (2)支付加工费和运杂费。
借:委托加工物资 30 500
贷:银行存款 30 500 (3)支付由诚信公司代收代缴的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 100
19
贷:银行存款 5 100 (4)低值易耗品加工完成,验收入库。
低值易耗品实际成本=82 000+30 500=112 500(元)
借:周转材料 115 000
贷:委托加工物资 112 500 材料成本差异 2 500 28.不同假定情况下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 (1)假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前,“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无余额。
A商品计提的跌价准备=11 000-10 000=1 0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1 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1 000 (2)假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前,“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已有贷方余额400元。
A商品计提的跌价准备=1 000-400=6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6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600 (3)假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前,“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已有贷方余额1 200元。
A商品计提的跌价准备=1 000-1 200=-200(元)
借:存货跌价准备 2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200 29.销售商品并结转销售成本和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 (1)确认销售A商品的收入。
借:银行存款 58 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 500 (2)结转销售成本和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借:主营业务成本 48 000
存货跌价准备 12 000
贷:库存商品——A商品 60 000 30.以原材料抵偿债务的会计分录。
借:应付账款——H公司 800 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5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 00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215 000 借:其他业务成本 550 000
存货跌价准备 150 000
贷:原材料——A材料 700 000 31.计提产成品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
(1)分别计算A产品和B产品的可变现净值,据以判断是否发生了减值。
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6×(7 500-600)=41 400(元)
判断:由于A产品的账面成本为39 000元,因此,A产品没有发生减值。
B产品的可变现净值=5×(2 850-400)+4×(2 800-400)=21 850(元)
判断:由于B产品的账面成本为22 500元,此前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00元,其账面价值为22 000元,因此,B产品进一步发生了减值。
(2)B产品发生了减值,确定当期应当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并编制计提存货跌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