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商务英语的发展
虽然英语作为外语/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引起了该领域的研究人员的关注,专门用途英语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才开始唤起人们的兴趣,因为世界开始在科学,技术和经济活动中经历巨大而史无前例的扩张。首先,技术和商业的扩张需要一种国际语言。由于美国在战后世界的经济实力,这种作用自然会降到英国。其次,随着英语课程对特定需求的需求不断增长,语言研究中开始出现有影响力的新观点(Hutchison&waters,2002)。不同于传统语言学的目标主要描述了英语使用规则,新研究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实际交际中实际使用语言的方式(Widdowson,1978)。语言学领域的这种发展成为ESP起源的另一个驱动力。最后,教育心理学的新发展也促成了ESP的兴起,强调了学习者的核心重要性及其对学习的态度。有了明确的需求和兴趣,学生有很强的动力去提高学习效果,这必然会导致特定语言学习的发展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上述所有三个因素似乎都表明需要增加专业化的语言学习(Hutchison&Waters,2002:8)。在ESP的所有分支中,商务英语一直是发展最快的一个,也是吸引最多人关注和意识的一个。多年来,研究人员和课程设计人员在商务英语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专业词汇被认为是商务英语与通用英语的区别,并且专注于与商业相关的词汇和术语(Ellis&Johnson,2002:3)。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随着通用英语的发展趋势,商务英语教学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功能领域:推荐,提出意见,展示协议等的公式化语言(Ellis&Johnson,2002:4) 。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商务英语教学吸收了以前所有方法的各个方面,但也更侧重于开发使用所学语言的技能的需求。对于中国来说,自实施以来对商务英语的需求已经兴起对外改革开放政策特别是加入WTO。据刘发功(1999)的统计,中国的国际贸易超过百分之九十以英语为媒介。尽管发展晚于西方国家,但商务英语在中国引起了研究人员,专业人士和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兴趣和意识。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和学院充分利用这一机会提供各种与商业相关的课程,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将商务英语作为选修课程甚至专业,希望具有竞争力在当今的国际工作市场上。
1.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如上所述,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词汇习得被认为是成为外语学习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学习者和老师都认为词汇作为语言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即使不是最重要的元素。”商务英语在中国的发展晚于西方国家,尤其引起了研究人员,专业人士和大学生越来越多的兴趣和认识。他们清楚地知道,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对中国有能力和多才多艺的商业人才有很大的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和学院充分利用这一机会提供各种商业相关课程,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将商务英语作为选修课程甚至专业,希望在当今的国际就业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尽管如此,商业英语仍然是语言研究者相对忽视的领域(Ellis&Johnson,2002)。尽管中国商务英语发展迅速,但存在许多存在的问题。例如,学生的商业知识是不完整的,理论性的而非实际的,因为他们可以从书本中获得很大的收益。在现实生活
中的交流方面,他们对语言需求的期望较低(Ellis&Johnson,2002)。此外,中国的商务英语教师大多是英语专业或商业专业,几乎没有商业经验。因此,商科学生经常发现自己无法适应现实生活中的商业环境。与已经获得长期研究的通用英语不同,商务英语对教学大纲,课程设计和材料设计没有明确的理论指导;因此中国教师和学者似乎不太可能为商务英语专业设计高质量的教材。填补这个空白只是本研究的目的。本研究的实际意义至少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看出。第一个好处就是学生自己。通过参加这项研究,学生可以清楚地知道他们在商务英语词汇学习中如何运用他们的策略,这将有助于他们的学习成果,帮助他们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形成长期的良好基础学习。对于教师而言,通过掌握商务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学生情境的第一手资料,教师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策略的优缺点,并帮助学生定位针对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协调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学习情境。当谈到本研究的作者时,作为一名商务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对本部分的全面了解可以深入了解她自己的学习和未来的教学。
1.4论文的组织结构
如前所述以上,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词汇习得被认为是外语学习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学习者和老师都认为词汇作为语言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即使不是最重要的元素。”商务英语的定义和发展,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本文的框架。第二部分是关于外语学习策略和词汇学习策略理论框架的文献综述包括它们的定义和分类。这部分还简要回顾了国内外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情况。第三部分对研究问
题和方法进行了论述。它具体描述了论文的四个研究问题,其主题,包括问卷调查,词汇测试和访谈的工具,以及研究的程序。本论文最重要的部分,第四部分着重于数据分析和讨论。旨在了解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使用的词汇学习策略,高精通学习者与低熟练学习者之间以及两性之间使用的不同策略,以及战略就业与学习成果之间的相关性。本部分通过分析三个广义维度(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然后详细分析每个广义维度下的每个子范畴,逐一回答四个研究问题。最后一部分是结论。总结了主要研究结果,对商务英语词汇教学和学习的启示,本研究的局限性,以及对该领域未来研究的建议。
第二章文献回顾
2.1语言学习策略的定义和分类
2.1.1语言学习策略的定义当涉及到LLSs的定义时,这个概念有点模糊,并不容易制约(Ellis,1994)。迄今为止,不同研究人员之间尚未达成一致意见。 Ellis(1994:531)列举了LLSs定义的样本,如表2-1所示除了Ellis列出的上述五种定义之外,表2-2列出了其他一些定义。正如Ellis(1994)指出的那样,这些不同的定义揭示了一些问题。首先,他们是否被认为是不明确的他的行为或心理,或两者兼而有之。第二个问题涉及被视为学习策略的行为的确切性质。第三个问题是学习策略是被视为有意识的,有意的还是潜意识的。第四个问题是学习策略是否被视为对语际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Ellis(1994)认为确定学习策略的最佳方法之一是尝试列出其主要特
征。 Ellis提出的八个特征如下:(1)策略指的是一般性的方法和具体的行为或技巧。(2)用于学习L2的策略是面向问题的 - 学习者部署某种特定的学习问题。 )学习者一般都会意识到他们使用的方式,如果他们被要求关注做什么/想什么,他们可以组成什么。识别他们是(4)策略涉及语言行为(如请求对象的名称)和非语言的(如指向一个对象,以便被告知其名称)(5)语言策略可以在L1和L2。(6)有些策略是行为性的,而其他策略是精神性的。因此,一些策略是直接可观察的,而另一些则不是。(7)总体而言,策略通过向学习者提供关于L2可以处理的数据来间接地为学习做出贡献。 (8)由于学习者所从事的任务和学习者个人偏好的不同,策略的使用差异很大。根据研究人员提供的定义,本文的作者给出了语言学习策略的一个工作定义: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用来解决语言学习问题或提高语言学习效率的方法,方法和技术.2.1.2语言学习策略的分类就像LLSs的定义,LLSs的分类也引起了该领域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但对分类的确切方式还没有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