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________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2、学生的学习内容有_____
A: 知识、技能的掌握 B: 学习策略的掌握 C: 潜意识的挖掘 D: 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 E: 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3、先前学习过的材料对后面学习的记忆干扰现象称之为_____ A: 返回抑制 B: 前摄抑制 C: 后摄抑制 D: 行为抑制
4、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发射的理论都认为动机是形成和巩固条件反射的重要条件。_____
5、一位在农村学校任教的数学老师在强调“不同名数不能相加”这一定律时,用反问的形式向全班同学说:“一头牛和一匹马能相加吗?”其他同学都回答“不能相加”,只有一名学生脱口而出:“等于两头牲畜。”教师勃然大怒,他喝令这名同学站起来,厉声训斥道:“你爸和你妈相加等于两头动物吗?”该学生愤然坐下,全班同学一片哗然。
问题:你觉得这位老师的做法对吗?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
6、勤奋和懒惰属于下列哪种特性?_____。 A: 气质 B: 性格 C: 能力 D: 兴趣
7、下列选项属于教育的基本要素的是_____。
A: 教育目的 B: 教育影响 C: 教育制度 D: 教育环境
8、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哪几个?_____ A: 活跃性 B: 流畅性 C: 变通性 D: 独创性
9、不仅是知觉,其他任何一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现象,从认知到情绪情感以至个性都离不开记忆的参与。记忆将人的心理活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成一个整体,使心理发展、知识积累和个性形成得以实现。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_____
A: 记忆使知识积累和个性的形成能够实现 B: 记忆使心理发展得以实现
C: 记忆将人的心理活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成一个整体 D: 记忆在人的整个心理活动中处于突出的地位
10、教师与幼儿、家长沟通,是技巧问题。____
1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见诸于_____
A: 《大学》 B: 《中庸》 C: 《论语》 D: 《学记》
12、物体触及掌心,新生儿立即把它紧紧捏住,这是新生儿的_____ A: 怀抱反射 B: 抓握反射 C: 觅食反射 D: 吸吮反射
13、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过程包括_____
A: 知识准备 B: 知识获得 C: 知识保持 D: 知识复习 E: 知识提取
14、简述小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 15、某寄宿制小学一位学生睡觉时突然小腿抽筋,生活老师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_____。
A: 让学生下床,站直抽筋的腿 B: 让学生平躺,按摩抽筋部位 C: 让学生下床,用冷水冲洗抽筋的腿 D: 让学生平躺,在其抽筋部位贴上止痛膏
16、美国教育家_____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 A: 华生 B: 卢梭 C: 杜威 D: 裴斯泰洛齐
17、着眼于人格发展的情感教学理论的典型代表是_____ A: 罗杰斯 B: 斯金纳 C: 布鲁纳 D: 华生
18、“童言无忌”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看是_____
A: 儿童心理落后的表现 B: 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表现 C: “超常”的表现 D: 父母教育不当所致
19、在托尔曼的迷宫实验中,白鼠在没有获得强化前,学习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称为_____
A: 操作性行为 B: 辨别学习 C: 潜伏学习 D: 获得
20、—个国家教育制度的核心是_____
A: 社会教育制度 B: 国民教育制度 C: 学校教育制度 D: 基础教育制度
21、我们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时头脑中浮现出草原上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象,这是_____。
A: 空想 B: 幻想 C: 再造想象 D: 创造想象
22、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属于_____。 A: 联想 B: 幻想 C: 理想 D: 想象
23、我国最早将“教”与“育”连在一起使用的著作是_____。
A: 《孟子.尽心上》 B: 《大学》 C: 《论语》 D: 《学记》
24、婴幼儿喜欢成人接触、抚爱,这种情绪反应的动因是为满足儿童的_____。 A: 生理的需要 B: 情绪表达性需要 C: 自我调节性需要 D: 社会性需要
25、_____是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进行的,采用及时反馈并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
A: 诊断性评价 B: 总结性评价 C: 形成性评价 D: 相对评价
26、幼儿园对幼儿实施的教育包括_____
A: 德、智、体、美、劳诸方面 B: 智、德、体、心诸方面 C: 体、智、德、美诸方面 D: 美、心、体、智诸方面
27、“积极的心态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心态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属于_____。
A: 心境 B: 激情 C: 应激 D: 热情
28、衡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其关键指标是对_____的评价。
A: 学生的发展 B: 课程和教材质量 C: 教师队伍 D: 授课质量
29、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反映在教师劳动上,体现了教师劳动的_____特点。
A: 主体性 B: 创造性 C: 示范性 D: 直接性
30、校园文化是一种完全自发形成的、无组织的文化。_____
31、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识发展到_____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32、马斯洛将认知、审美的需要列入下面哪一种需要之中? _____
A: 生理的需要 B: 自我实现的需要 C: 归属与爱的需要 D: 安全的需要
33、学前教育的_____等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A: 任务 B: 手段 C: 内容 D: 性质 E: 速度
34、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应遵循的原则不包括_____。 A: 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B: 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C: 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D: 儿童权利优先
3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_____
A: 实际锻炼法 B: 榜样示范法 C: 陶冶教育法 D: 指导自我教育法 36、当学完一系列单词后马上加以测验,对结尾几个词的记忆效果一般比中间词好得多,这种现象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