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母语的迁移理论
迁移(transfer)原来是属于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是指学习者可能迁移某些母语的现象,表现为有选择地使用目标语、回避一些语言以及过度的使用某些语言。“语言迁移”的概念是Lado在他的著作《跨文化语言学》中提出来的,他认为,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学习者广泛地依赖已经掌握的母语,并经常把母语中的语言形式、意义和与母语相联系的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学习中去(蒋祖康,1999)。发展中的认知语言学告诉我们,母语迁移与其他因素相互制约、在中介语发展过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母语迁移是指母语知识对外语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是许多语言学家和心理语言学家所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1994年,埃利斯(Rod Ellis)在他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将母语迁移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正迁移、负迁移、回避和过度使用。
1)当母语规则与外语规则相同时,学习者把母语规则迁移到外语中去,这时母语规则能够减轻外语学习的负担,减少外语学习中的错误,促进外语的学习,此时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是积极的,这种影响被称作正迁移。
2)当母语规则与外语规则有差异时,学习者把母语规则迁移到外语中去,母语便会干扰外语的学习,此时母语对外语的影响是消极的,这种影响被称为负迁移。 尽管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情况千差万别,但是透过种种表面现象不难看出,大多数学习者的困惑背后隐藏着一个深层次的共性问题——母语的负迁移作用。学习者的母语是第二语言学习中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有研究表明,人类母语保护系统越不完善,接受外语的内在阻力越小。相反,接受外语的内在阻力则越大。
2
XX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正文
3.母语给英语教学带来的影响
3.1带来的正面影响
一般来说,语言的普遍特性体现出母语的正迁移。英语和汉语都是某种语言形式的事实意味着它们拥有共同的因素。在语言普遍特征的帮助下,汉语的使用有助于英语的学习。Ellis也指出母语是一种知识资源,学习者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使用这种资源来帮助他们审查输入的二语或外语数据。从而帮助他们尽量使用目的语。依据这些观点,中英文之间的相同和相似点能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正迁移,母语正迁移在语音、词汇、语法三大系统中都有体现。 3.1.1 语音正迁移
汉、英两种语言都有元音和辅音系统,而且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掌握了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语音就相对容易。了解了发音原理,就能比较容易地学会汉语中没有而英语中有的音。汉语语调有升调、降调、曲折调,降调表示肯定和完整,升调表示未完和疑惑,曲折调主要表达某些复杂的心情,可以利用汉语语调知识促进英语语调的学习。 3.1.2 词汇正迁移
外来词与拟声词发音基本相似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互相渗透,英语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外来语,而这些外来语多数是音译词,其发音与汉语意思的发音相近。如:sofa-沙发、beer-啤酒、coffee-咖啡等。拟声词是指以声音为理据的词,多半为模仿人、动植物、机器等发出的声音,所以这类词的发音与它所模仿的声音相近,只要借助汉语意思,这些词的记忆和掌握就不难了。如:hey(嘿)hiss(嘶嘶声)buzz(嗡嗡声)、tick(嘀答)。 1)词语表达方式相同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某些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是相一致的,所以它们的表现形式基本相同。如:“Blood”一词,本义指血液,可以有如下的表达法:cold-blooded(冷血的)、 warm-blooded(热血的)、fuse new blood(输入新鲜血液,即补充新生力量)。又如,“heart”一词指人体器官-心、心脏,也可以有如下表达法:break one’s heart(伤心)、lose heart(灰心)、all one’s heart(全心全意)、from the bottom of one’s heart(从心底里)。 2)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汉语的单字大多是多义字,汉语中的常用词也有不少是多义词,而且多个意义之间有内在联系。原始意义通过不同的变化方式,如词义的扩大、缩小、升格、降格,从具体到抽象或从抽象到具体,隐喻、转喻等,产生引申义或派生义。英语中一词多义现象比汉语更为普遍,词义之间的联系与汉字的情况非常相似。相关的汉语知识可以促进英语单词的学习。 3.1.3 语法正迁移 1)词法正迁移
汉、英两种语言有类似的词类划分,词类的句法功能也很相似,构词法也有共性,
3
XX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正文
如派生法、复合法等。从词与词之间的关系看,复合名词都有偏正、动宾、主谓三种类型。汉英都有缩略法。汉语中的一词多类现象类似于英语中的转类法,如“编辑”、“主持”、“主管”等词,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 2)句法正迁移
汉、英都有表达相同功能的句式,如陈述句、疑问句等,有简单句和复杂句,句子成分都有主、谓、宾等。英、汉两种语言的陈述句都遵循SVO(主谓句)的结构,两种语言都有七种基本句型:SV、SVC、SVO等。掌握了汉语的句法知识,学习英语句法就容易多了。
3.2带来的负面影响
3.2.1词汇层面的负迁移
从我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口语、写作和翻译等方面看来,学生在词汇层面表现出的负迁移现象相当严重。他们往往不顾两种语言的本质差异,直接把母语的表达方式生搬硬套到英语词汇中去。一般来说,词汇层面的负迁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词汇冗余
学习者由于对英语词汇的外延的理解不够确切,往往在实际表达中出现累赘(Redundancy)现象,在遣词造句时经常出现这样的句子: 例1.
『误』It is essential to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of national defense. 『正』It is essential to strengthen national defense. 例2.
『误』Her name is called Lily. 『正』Her name is Lily. 2)词语搭配不当
英语中的一些词组有固定的搭配,如果仅仅根据中文自作主张地安排搭配,就难免会产生中式英语的句子。 例1.
『误』Welcome to visit Luzhou! 『正』Welcome to Luzhou! 例2.
『误』It’s a novel of there volumes. 『正』It’s a novel in there volumes. 3)词语误用
英语中的一些词有相近的汉语意思,但适用于不同的情况,或是必须与不同的词搭配,而中国学生常犯的一个错误是根据中文释义运用英语词语,因此会产生中式英语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