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教考试所考的心理学理论知识,进行了简单的归纳总结。
1. 情绪(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人和动物共有)和情感(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认知是情绪和情感产生的基础,需要是引发情绪情感的中介,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种成分组成。情绪:具有情景情、易变性、外显性;情感:稳定性、持久性、内隐性。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2.基本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愤怒、恐惧;情绪状态分为心境(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漫性的心理状态)、激情(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人类的情感有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情绪情感的功能:信号功能、调节功能和感染功能。
3.压力是个体面对具有威胁性的刺激情境时,伴有驱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也称应激状态。压力引起的心理反应有警觉、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精神振奋。
4.自我防御机制:是自我在精神受干扰时用以避开干扰,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机制;包括压抑(也叫潜抑,指把那些不能被意识所接受的冲动、观念或回忆,情感等压抑到潜意识中去)、否认(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似乎事情根本就没有发生,以此减少心灵上的痛苦)、置换(又称转移,指对某一对象的情感,因某种原因无法向其直接表现时,就转移到其他较安全或易被大家所接受的对象上)、文饰(即合理化,个人遭受挫折或无法达到所追求的目标时,给自己找一些有利的理由来解释)、投射(指将自已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性格、态度、意念等,投射到别人身上或外部世界去,而断言别人也是这样,以免除自责的痛苦)、代偿(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业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从而掩盖自已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升华(是一种最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防御机制,它可以把社会所不能接受的性欲或攻击性冲动所伴有的力比多能量转向更高级的、社会所能接受的目标或渠道,进行各种创造活动。)
5.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调节自已的情绪: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情绪调节能力。
6.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特征: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人的行动是以意识为中介,以自觉目的为特征的意志行动)、意志对活动有调节支配作用,使人的行动能按设定好的目的去改造世界、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意志行动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7.意志行动的过程:准备阶段[动机斗争(分双趋冲突:指从自已同时都很喜爱的两个事物中仅择其一的心理状态;双避冲突:指从希望回避的两种事物中必取其一的心理状态;趋避冲突:指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多重趋避冲突: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确定目标、选择行动方法和制订行动计划]、执行阶段(达到目的的关键步骤)
8.良好意志品质的特征:意志的自觉性(指一个清晰地意识到自已行动的目的和意义,并且能够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既定目的的意志品质)、意志的果断性(是一种善于辨明是非、抓住时机、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并执行决定的意志品质)、意志的自制性(是一个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已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品质)、意志的坚韧性(一个人在行动中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重重困难去达到行动目的的品质);培养: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