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05社会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1.角色集2.社会地位3.社会现代化4.社会运行5.社会解体6.初级群体7.社会流动8.规范真空
二、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1.社会的功能是什么? 2.虚拟社区有哪些特征?3.科层制作为现代组织管理的典型方式,具有哪些特征?4.简述社会学理解社会化的三个角度。5.普遍性原则是在社会流动中用来衡量社会地位的开放性质是否合理的标准。这一原则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我国转型时期的初级社会群体发生了哪些变化?这种变化对社会生活有何影响?针对这种变化带来的社会问题,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2.关于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探讨有哪些重要的观点?谈谈你对中国城市化道路的看法。
2004年北师社会学研究方法试题
一,概念解释 共七题 42分
操作概念 抽样误差 利克特量表 中介变量 趋势研究 测量的信度
二,简述 共三题 48分 1,三种无结构式访问法的区别2,观察法的优点3,社会学三种研究范式
三,设计题 共两题 30分 1,已知某大学新生3000人,欲从中取一个100人的样本,进行学习生活的调查,请按照系统抽样方法设计抽样距离,假设第一个被选中的号是15号,则第10个和第80个选中的号是多少号?
2,请为该调查问卷设计一个封闭式,一个开放式和一个相倚式问题。 四,统计分析 共一题 30分某大学A学院270名本科生的入大学前居住地分布情况是:130在大中城市,100在小城镇,40在农村,B学院550人的情况是:400在大中城市,90在小城镇,60在农村,试选择合适的集中趋势说明两个学院新生入学前居住地分布特点,并比较两个趋势的代表性。
04北师大社会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群学肄言》2,《北平生活费之分析---陶孟和》3,文化模式
4,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5,主体我与客体我6,显功能和潜功能
二,简答题(每题20分)1,如何理解社会设置的可重复性2,简述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3,比较韦伯与帕森斯社会行动概念的异同
三,论述题(每题30分)
1,系统阐述社会学功能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并就这一理论在当前我国社会学研究与社会发展实践中的作用,谈谈你的看法。
2,结合我国社会现代化的过程,谈谈你对现代化理论中的趋同论和依附论的认识
05清华大学社会学 理论
一 简答
1。马克思“异化劳动”2。涂尔干“社会事实”3。哈贝马斯“公共领域”4。布迪厄“惯习”二论述(三选二)1。社会网络理论的两种类型2。韦伯资本主义形态3。社会分层趋势
方法(全部要求举例子)
1。社会研究类型2。分析单位和观察单位3。测量误差4。二项分布的回归模型,参数估计
5。论述多重共线性6。论述因子分析过程
南京大学社会学03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一、名称解释1、 参照群体;2、失范;3、隐性功能;4、索引性表达;5、合法化危机;6、效度
二、简答题1、 简述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关系2、 在米尔斯看来,哪些方式可以激发社会学想象力?3、 建构中层理论的策略,具有哪些意义?4、 简述参与观察法的优缺点?5、 简述实地研究的过程。
三、计算题
1、 调查100名工人,得到下列结果,求收入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收入 400 500 600 700
人数 20 40 30 10
2、 从一所大学随机调查400名学生,得出他们的平均年龄为20岁,标准差为2岁,求在
95%的置信度下,全校学生平均年龄的置信区间。
(I(1-0.05)=1.96)
四、设计题请将概念“生育意愿”操作化为一组指标,并将他们设计成问卷中的问题。
五、论述题1、 试用至少两种不同的社会学理论,解释当代中国社会的结构变迁。
2、 试论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我国“单位”的功能发生了哪些变化?
3、 论述定性实地研究中资料分析的概括性问题。
综合考试
一、名词解释1、 人情;2、经济交换与社会交换;3、工业化与城市化;4、人口的“逆淘汰”;5、社区
二、简答题1、 联系实际,简述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完成了由传统乡村向现代城市社会跃迁,通常把哪几个指标作为转换点。2、 何谓弱关系假设,其最初的经验证明如何?3、 什么是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4、 简述城市社会的“世俗化”。
三、论述题1、 如何从理论上分析失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如何解决失业问题?2、 联系实际,试分析家族主义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限制。3、 试论述流言和谣言的性质与传播过程。4、 试论市民社会与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关系。
:南京大学2002年硕士生入学考试社会学试题社会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1、 社会;2、差序格局;3、社会控制;4、社会事实;5、突生性质;6、敏感化概念
二、简答题1、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 简述当前我国家庭功能及其变化趋势。3、 简述韦伯理想类型概念及基本特征。4、 简述帕森斯与迪尔凯姆在论述“社会秩序”问题上的思想联系。
三、论述题1、 试用社会分层与流动理论解释当前我国社会的阶层分化现象。2、 试用已有的社会冲突理论,建立一个有关冲突起因、形成与后果的综合理论模型。应用社会学综合考试
一、名词解释1、 寻租;2、认知失调;3、企业权力;4、郊区化
二、简答题1、 最低工资标准、失业保险金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关系。2、 简述时尚的含义及其发生过程。3、 简述迪尔凯姆社会分工论的经济学含义。4、 简述城市社会异质化的表现形式。
三、论述题1、 试从国家权力的角度,论述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2、 试论我国在人口结构方面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3、 你认为在世界全球化的今天提倡社会心理学本土化有没有意义,列举你所知道的本土化的观点或情况。4、 试论城市化、城市现代化与城市社会结构变迁的关系。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1, 概念实证法;2、交往非参与者;3、定序测量级;4、反向头脑风暴测量法;5、痕迹法;6、社会基图;7、四分位差;8、复合分组表;9、公理理论;10、情景外推法
二、简答题1、 研究课题的来源有哪几个方面/2、 简述概念操作化的含义及其在社会调查中的意义。3、 设计问卷时,应根据什么样的原则来安排问题的顺序?4、 简述问卷的基本结构及其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三、设计题
为了调查某大学本科生的择业倾向,需要从全校学生中抽取300名同学进行调查,请设计一种抽样方案,并说明设计的理由。
四、计算题
1、 对某数学单位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成绩调查整理发现,该单位成绩的中位数为75分,算术平均成绩77分,试计算出成绩的众数近似值,并说明相对于对称分布,该单位成绩分布成何种状态/
2、 为了解某地区中学生的视力健康状况,从调查样本200个学生发现近视16人,如果要求置信水平为95.45%,试求出该地区视力近似人数与总体中学生百分比置信区间,并说明置信水平与置信区间的关系。(查表可知F(2)=95.45%)
五、论述题
在社会统计学中,何谓“变异指标”?试论述它在社会统计中的意义与作用,并以举例说明的方式,指出在运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三、设计题
为了调查某大学本科生的择业倾向,需要从全校学生中抽取300名同学进行调查,请设计一种抽样方案,并说明设计的理由。
四、计算题
1、 对某数学单位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成绩调查整理发现,该单位成绩的中位数为75分,算术平均成绩77分,试计算出成绩的众数近似值,并说明相对于对称分布,该单位成绩分布
成何种状态/
2、 为了解某地区中学生的视力健康状况,从调查样本200个学生发现近视16人,如果要求置信水平为95.45%,试求出该地区视力近似人数与总体中学生百分比置信区间,并说明置信水平与置信区间的关系。(查表可知F(2)=95.45%)
五、论述题
在社会统计学中,何谓“变异指标”?试论述它在社会统计中的意义与作用,并以举例说明的方式,指出在运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南京大学2001年硕士生入学考试社会学试题
社会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1、 社会资本;2、社会吸引;3、有机团结;4、区隔分化;5、结构限制;6、失范
二、问答题1、 试论述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与贝尔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之间的联系。2、 试用交换理论说明社会组织的形成与发展过程。3、 试论述米尔斯有关社会学想象力的观点4、 试论述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5、 试论述聚合行为的有关理论6、 试论述我国社会结构转型的内涵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流动有哪些变化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1,《江村经济》;2、求同法;3、价值定向;4、回归系数;5、完全参与者;6、充分解释;7、分析单位;8、效度;9、磨损测量法;10、头脑风暴法
二、问答1、 为什么在实验研究中有时要设立两个控制组2、 古德曼量表和里克特量表均需通过试填从许多备选项目中筛选,二者的筛选标准有哪些不同?3、 操作性定义的古典表达方式是什么?请举例说明。4、 简述抽样平均误差的来源。5、 杜尔凯姆的研究对社会学研究方法提供了哪些贡献?
三、计算题
1、 在美国总统选举时,许多咨询机构在允许误差2%、置信水平95.45%(F(2)=0.9545)条件下,确定抽样2500人作为调查样本。这合理吗?请通过计算回答。
2、 一项调查希望验证“受教育水平影响收入”假设。请将此假设操作化并设计一套效度检测方案。
应用社会学综合考试
一、名词解释1、 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2、社区归属感;3、方法论之争;4、企业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