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道德建设范文(5)

2025-04-28

  第二,要鉴别.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继承精神要求,在分析的基础上,要谨慎地鉴别,就是要进行评价,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这是把握事物的又一种重要的认识方法.而要做出这种价值区分,形成科学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就必须明确评价的应有主体,树立科学的评价标准,文化水平有评估对象的复杂构成.这就是:要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的私利或好恶出发;对待传统伦理道德文化既要看其在历史上是否曾经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又要看其是否有利于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要承认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就其整体结构和特定历史形态而言,已经过时了,又要看到这个整体的某些内部构件,即那些在其历史演变过程中所积淀下来的行为方式、心理模式、价值观念、伦理精神等等,它们作为一种文化心理定势,却常常具有超时空的意义,我们必须认真对待.

  第三,要改造.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看来,无论是分析还是鉴别,目的都是为了改造.即便是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中的精华,也不能“兼收并蓄’,而必须用社会主义精神进行改造,加以重新熔铸,使之升华为社会主义新文化、新道德的构成因素.在这里,批判继承和超越创新是相辅相承的:批判继续是超越创新的基本性步骤,没有批判继承,所谓超越创新便是一句空话;超越创新又构成批判继承的目标指向,不能实现超越创新.所谓批判继承就毫无意义.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对待包括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的基本立场和科学态度.坚持这种立场和态度,我们在加强对人们进行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和伦理精神的宣传和教育中,就能避免重蹈复古主义的顶辙,就能为顺利地解决本民族伦理道德传统与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价值观念的形成、确立和发展的关系问题奠定科学的基础.

  第四,要结合.就是要把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与弘扬时代精神主旋律结合起来;把弘扬民族精神与弘扬新时期伟大创业精神结合起来;把上述这些与创造良好的校园道德环境和社会氛围结合起来.

  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我们发展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同继承和弘扬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和伦理精神不但不是矛盾的,而且是必须统一和可以统一的.社会主义发展到今天,历史赋予给我们的一个重要使命是:我们应当认真回溯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道德传统,立足于这个深厚的根基之处,努力寻求它向现代化作创造性转型的契机和条件.我们必须既批判地继承和弘扬我们民族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中的精华,使之内化为我国人民大众的主体意识,又从时代的课题出发,从发展商品经济、建立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出发,赋予它以现代意义,使之同时代精神相融合,努力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德、新文化.


社会主义新道德建设范文(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书记在全县“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