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道德建设范文(2)

2025-04-28

  第二、在社会人伦关系中、强调“忠”、“信”二字,儒家道德观念中的“忠君”和“爱国”是统一的,并认为“忠”是“孝”的延仲,即把家庭伦理道德引仲到国家.“忠国孝亲,赤子之情”,此乃“人之大伦”.因此,国民应该谨奉“忠孝之道”,做忠君爱国,孝事双亲的忠臣孝子,儒家认为,“信”也是“孝”的延仲,是把家庭人伦关系引仲到社会人际关系当中去.儒家提倡“仁、义,礼、智、信”,把“信”作为“五德’之一。孔子认为,做人立世,信诚至上,他非常形象地比喻:“人而无信”,就象车子缺少轮子样,没法在社会上从事各项活动.因此他主张“言必信,行必果。”在处理与他人关系时,要做到诚实无欺,讲究信用,遵守承诺.在社会日常生活中,交友重信,一诺千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取信于民,为政之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信用诚笃,经商之德.古人从生活实践体会到,经商只有“以义为利,以义求利’,“诚笃不欺”,“人有义声’,社会信誉良好,才能事业兴旺.

  第三,主张“孝’、“忠”为相互承诺的道德义务.在家庭人伦关系中,儒家提倡“父子有亲”、“父慈子孝”,把“抚养子女”和“孝顺父母”联系起来;在社会伦理关系中,儒家主张“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求忠臣于孝子之门”;“朋友信之”主要靠“志同道和’,感情相依,品行互砒。《易经》上讲:“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这里的“臭”,通“嗅”,即味道.这句话的意思是,与人同心同行,彼此互相帮助,就能克服一切艰难险阻,这种友情,散发着兰花般的芬芳.真正的朋友,就应该是这种患难与共的“莫逆之交”、“金兰之好’.这里不仅讲了处理家庭关系、君臣关系、朋友关系的伦理道德准则,也讲了用人交友的选择标准.

  必须指出,传统道德并非都是“优秀’,“优秀’者乃其巾精华成分.传统道德其中有许多糟粕.如汉代董仲舒宣扬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所谓“三纲”;宋、明理学家二程、朱熹、王阳明等人宣扬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的愚忠愚孝;以及儒家宣扬的“三从四德’,“忠贞节烈’,“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为尊者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父母在,不远游“.这些观点多带有迁腐、保守、荒诞、迷信及反人性的东西。因此,我们对传统道德必须采取扬善弃恶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二、传统道德对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不仅内容丰富,成为我们民族的宝贵的精神遗产,而且对如何加强道德修养也提出了许多启迪后人的东西,也是可贵的精神瑰宝.

  (一)重视修养践履强调知行统一

  重视加强道德修养,在树立起崇高的道德理想、信念的同时,把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统一起来,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对人们的道德修养的最基本的要求.它包括:

  第一,强调“知行相资以为用’.荀子认为,“知明而行无过矣”。就是说,取得正确的认识,用它指导实际行动,人们就可以不犯或少犯错误.朱熹认为,“义理不明,如何践履?’,就是说,道德行为如果没有崇高的道德理想和信念的指导和制约,就会迷失方向。因此他主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王夫之提出“知行相资以为用”的命题,他说:“知行相资以为用。惟其各有致功,而亦各有其效,故相资以互用。”认为知与行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有区别,指各有其独特的功效和作用;有联系,指知行相互作用,相互资补.知行二者的区别是互相作用、资补的原因和条件。

  第二,强调“为仁由己”的道德主体精神.孔子提倡“修己”、“克己”;孟子讲“养性”、“养身”、“良知”、“良能”,曾子要求“日三省吾身”。他们认为,只要人人能够“修己’“养性”,凭借道德觉悟和人的“良心”来“自律”行为,就可以创造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道德的社会作用,就能充分发挥出来.

社会主义新道德建设范文(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书记在全县“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