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大水环境污染防治力度,进一步提高水环境质量。一是加强对重点工业企业污染防治。在对全市水污染企业进行全面排查的基础上,督促明水化工、百脉酿酒等12家企业投资2278万元建设和完善污水治理设施,全面实现了废水企业稳定达标排放。二是加强刁镇化工项目区水环境综合整治,聘请省、市环保专家对项目区水污染企业进行会诊,制定了项目区各污染企业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成立了刁镇化工项目区环境保护管理办公室,全面加强了项目区环境污染防治,促进了我市章齐排水沟水环境的明显改善。建立了一批如圣泉化工、澳利有机肥料等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其中,圣泉化工有限公司研制的糠醛生产废水闭路循环工艺,在全国糠醛生产企业得到推广使用。三是加强对重点区
域的水环境污染防治。市环保局制定出台《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基地环境保护的意见》,督促13家高等职业教育院校配套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和中水回用系统,促进了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技师学院和旅游学校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已投入试运行,其它院校均已完成方案规划设计,土建工程即将开工。四是督促污水处理厂完成二期工程建设,配套完善处理设施,实现了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转,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积极协调明水经济开发区、市建管局加快开发区管网配套步伐,实施了清污分流工程。目前,明水经济开发区排污管网全部配套,生活污水全部通过管网进入我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实施深度处理,对工业废水排放量较大的刁镇化工项目区,已着手规划建设工业污水处理厂。五是解决环境热
点、难点问题。针对闽源钢铁、化工企业污染扰民及农作物受害等问题,及时调查,协调处理。成立专项整治组,开展了企业和周边环境污染现状监测,邀请济南市有关专家进行了专题调研,加强企业的现场监管,制定具体详细的`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实施环境整治,实现了主要污染物的稳定达标排放。
(三)强化农村环境保护,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全面启动生态市建设基础工程。制定出台了《加强环境优美乡镇建设的意见》,目前我市已有6个乡镇通过了省级环境优美乡镇验收,8个乡镇完成环境优美乡镇规划编制,年底将进行环境优美乡镇验收。精心编制《章丘市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规划》,科学组织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引导农民积极投身于农村小康环保行动中来。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市文明办联合制定出台《关于开展农村小康环保行动建设生态文明村的实施意见》,在建成50个章丘市级文明村居的基础上,积极争创省、市级生态文明村。我市的生态家园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一是少数企业受利益趋动,超标排污、偷排偷放现象还时有发生;二是高等职业教育基地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进度还不够快;三是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规划的修订完善还需抓紧做好,加快行动实施。
二、下步措施
(一)加快治理进度,进一
步提升环境质量。各级
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章丘市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目标要求,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进度,提高质量,确保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的完成,提升全市环境质量。
(二)加强环境监管,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严格执行《全省重点企业监管办法》、《全省城市污水处理厂水质监管办法》、《全省主要河流水质监测办法》和《全省17个设区城市建成区空气质量监管办法》,进一步加强对全市重点污染源和水气环境监管。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健全环境监察、环境监测应急体系和社会监督机制,发挥社会力量,动员群众参与环境监督,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从严查处,对屡查屡犯、恶意排污的企业要坚决关闭,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确保环境执法的严肃性。实行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提高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加强环境监察,运用多种形式,确保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转,维护全市环境安全。
(三)深化环境宣传,进一步提高环境意识。深化环境宣传,鼓励公众参与,使建设友好型社会成为每个单位、每个企业、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介,开展面向机关、面向企业、面向中小学校、面向社会,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将环境保护的强大声势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宣传环保的新进展和新经验,营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环境保护和公民参与意识,营造全社会关注环境,人人参与环境保护的浓厚氛围。
《生态家园工程建设进展情况汇报》来源于网,欢迎阅读生态家园工程建设进展情况汇报。cCm
步提升环境质量。各级
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章丘市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目标要求,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进度,提高质量,确保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的完成,提升全市环境质量。
(二)加强环境监管,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严格执行《全省重点企业监管办法》、《全省城市污水处理厂水质监管办法》、《全省主要河流水质监测办法》和《全省17个设区城市建成区空气质量监管办法》,进一步加强对全市重点污染源和水气环境监管。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健全环境监察、环境监测应急体系和社会监督机制,发挥社会力量,动员群众参与环境监督,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从严查处,对屡查屡犯、恶意排污的企业要坚决关闭,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确保环境执法的严肃性。实行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提高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加强环境监察,运用多种形式,确保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转,维护全市环境安全。
(三)深化环境宣传,进一步提高环境意识。深化环境宣传,鼓励公众参与,使建设友好型社会成为每个单位、每个企业、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介,开展面向机关、面向企业、面向中小学校、面向社会,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将环境保护的强大声势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宣传环保的新进展和新经验,营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环境保护和公民参与意识,营造全社会关注环境,人人参与环境保护的浓厚氛围。
《生态家园工程建设进展情况汇报》来源于网,欢迎阅读生态家园工程建设进展情况汇报。cCm
篇11: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汇报会上的讲话
这次全市重点项目汇报会,是继年初投资工作座谈会之后市政府召开的第二次关于投资工作的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当前全市投资形势,研究部署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和推进“十五”后期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刚才,听取了各县(区)、市直重点部门的工作汇报,从大家分析情况看,上半年投资形势良好,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加快,我们完全有信心实现今年的投资目标。下面,我再强调两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加大投入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扩大投资需求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着力点,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保证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快速增长。随着池州海螺日产8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池州江堤加固工程、牛头山220KV输变电工程、青阳国风超细粉一期工程、县乡公路、华源技改等一批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各月投资均在高平台上强劲增长,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发挥了主要拉动作用。据统计,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村集体、个体投资)累计完成147515万元,同比增长59.1,占分月统计考核目标的59.0。分管理渠道来看,基本建设投资完成85112万元,同比增长115.0,占年计划的68.8;技术改造投资完成32679万元,同比下降7.8,占年计划的46.0;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7724万元,同比增长15.3;其它投资完成12000万元,同比增长417.0。投资的快速增长,使我们克服了“非典”等不利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保持了经济运行的良好势头。上半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8.4,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据分析,在这8.4个百分点中,第二产业拉动了6.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拉动4.7个百分点,建筑业拉动1.6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投资不仅可以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而且还可以有力地拉动即期经济增长。但是,就我市目前的投资形势来看仍然不容乐观,还需要保持清醒认识:
一是投资规模小,基数低,增速不快。与全省平均水平和周边市相比,我市无论在投资总量和投资增长速度上都处于较低水平。上半年我市投资总量仅占全省的3.3,同比减少0.2个百分点;上半年全省投资增幅为69.7,而我市增幅为59.1,比全省平均水平少10.6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十一位。增幅较高的有马鞍市为171.5,芜湖市为103.1,宣城市为80.1,淮北市为75.2,合肥市为73.2。从投资占GDP份额来看,上海、广东等沿海地区的投资率一直保持在40~50。全国的.平均水平也达到38以上,而我市近几年投资率平均在35左右。
二是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强。据初步测算,近几年投资对我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左右,但目前全省、全国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50左右。对消费、出口需求总量不大的我市来说,有必要也只有使投资对我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左右,甚至更多一点,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支撑力量。
三是技改投资规模不大。我市工业基础薄弱,现有企业改造扩张能力弱,严重影响了技术改造投资的规模。上半年全省17个市,除我市外,其他16个市技改投资均是正增长,而我市技改投资出现负增长为负7.8。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我市而言,就是要围绕工业做文章,必须切实加大工业投资,尤其是提高加工制造业投资的比重,扩大技术改造规模,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四是项目前期工作不够扎实。近几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主要依靠国债项目拉动。今年国债项目已所剩不多,而新增的国债资金到位还需要一个过程,这势必对投资稳定增长产生不利影响,这就必须要抓紧开工一批新的重大项目来支撑投资增长。而目前,我市像海螺水泥、国风、巢东超细粉这样大项目不多,这就要求我们增强项目意识,尤其是加大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力度,切实推出一批重大项目,尤其是加工制造业项目,尽快扭转目前项目更新不快,接替困难的被动局面。
今年是“十五”计划的第三年,如果投资被动,“十五”计划目标就难以实现。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投资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高度,把加大投入作为经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今年我市投资原定目标为同比增长15,即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32.2亿元。现在形势逼人,要争取增长更多一些,力争达到35亿元,使投资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5左右,确保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实现。各县(区)、各部门要认真研究,周密筹划,力争全市的投资增长目标能达到20以上。
二、齐心协力,奋力拼搏,扎实做好下半年投资工作,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今年以来,我们根据国家的投资政策,及时上报了一批国债项目,积极争取
国债资金。目前已下达公检法基础设施、县乡公路建设、优质高中扩招、市疾病控制中心、县城供水等新增国债项目,总投资4亿元,安排国债资金5360万元,省补资金3040万元;近期还将下达县城电网改造、城市垃圾处理、沿江泵站等国债项目。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继续抓好今年国债项目的管理,加快建设进度,管好用好国债资金,进一步发挥国债资金对投资增长的拉动作用。对在建的重点项目,特别是省市重点项目建设,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建设进度。这里,我就下半年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提几点要求:
1、认真抓好国债项目建设。目前我市还有九华山旅游公路、移民建镇等7个在建国债项目,要抓紧时间,确保国债项目如期全面建成并交付使用。已经建成的国债项目要认真做好项目竣工验收工作。同时对新下达的一批国债项目要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加强项目“四制”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和规范运作。这里,我强调一下,去年下达的公检法国债项目,如东至县法院审判法庭等,至今还未动工,要尽快开工建设。目前,国务院决定下半年再增加32.5亿元国债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解决人畜饮用水、乡村道路、农村沼气、贫困地区电力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中小学危房改造等问题。各地、各部门要抓紧编制好项目,积极争取国债资金的支持,切实抓好新增国债项目的实施,千方百计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做出最大的努力。
2、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抓紧落实尚未开工项目的建设条件。一是加快在建项目进度。重点是加快巢东10万吨碳酸钙超细粉、东方钙业技改、东至华源技改、池州旅游码头及池州至青阳公路改造、九华山柯村新区基础设施、牛桥水库、县乡公路等在建项目建设步伐,着力抓好工程组织、强化调度、整治环境和落实衔接资金四个关键环节,为重点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尽可能完成更多的工作量。二是抓紧开工新的建设项目。凡列入今年开工的重点项目,都要抓紧工作进度,确保按期开工。如池州电厂一期工程、池州有色二氧化硫综合治理和九华山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要尽快开工形成更多的工作量,为完成今年的投资目标和经济增长目标多做贡献。已安排国家补助资金的县城供水项目要先干起来。三是落实尚未开工重大项目的建设条件。加大跑省、跑部力度,争取上级支持和重视,积极争取合铜黄高速公路铜陵至汤口段、沿江高速公路、铜九铁路等项目如期开工。四是社会事业项目要落实配套建设条件。如市委党校、职业技术学院、文化艺术中心等基础设施项目要做好规划,分期实施,落实配套资金。今年计划下达的6个公检法基础设施国债项目,也要落实配套资金,尽快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