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全国商业企业对接洽谈会上的发言稿
全国商业企业对接洽谈会上的发言稿
尊敬的何济海会长,景俊海副省长,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值此春意盎然的美好季节,第十三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全国商业企业对接洽谈会隆重开幕了!在此,我谨代表陕西省商务厅向莅临洽谈会暨签约仪式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今年,我省按照“推动科学发展、富裕三秦百姓、建设西部强省”的要求,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投资持续增长,以增加投资和刺激消费着力扩大内需,把招商引资作为对外开放的首要任务。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的规模。设立省级产业转移扶持资金,进一步减少收费项目和降低收费标准,主动承接“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的产业转移。加快向外开放的步伐。搞好项目对接,加强后续服务,提高招商引资效果,力争全年引进省外境外资金达到1200亿元。
一是利用国内外产业加速转移的有利时机,选准产业转移的承接点和承接载体。以我省现有的6个国家级开发区、19个省级开发区和各类产业园区为承接载体,积极承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深加工产业,承接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二是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方式方法。利用国家确定的昆山、广州、上海等产业转移促进中心和我省在重点国家地区建立的招商引资平台,形成境内、境外招商的良性互动;把组织大型招商引资推介活动、小分队招商与委托招商、网上招商等多种招商方式相结合,鼓励地市开展点对点、面对面的招商推介;整合各市、各部门及各开发区的招商项目信息资源,建立面向全社会的项目信息库。
三是加大对已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对招商引资项目,特别是重大产业项目做好后续服务工作,做到专人跟踪,提高签约项目的履约率;同时,积极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企业定期回访制度,使企业办事得到最大的方便,发展得到最大的支持,使项目不仅能引进来,还能做大做强。四是建立陕西省投资环境评价机制。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投资环境、事事关乎投资环境“的良好氛围。
在国家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经济政策下,陕西省经济转型发展,为商业服务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今天举办的全国商业企业对接洽谈会是第十三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的一项重要活动,为参会的各位朋友提供掌握信息、发布项目、洽谈签约、共谋发展的方便条件,为国内外客商搭建一个了解陕西、投资陕西、交朋会友、拓展商机、广泛开展合作交流的平台。这对于我省商业服务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进一步展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全面开放、充满生机与活力,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陕西,进一步展现陕西人民团结奋进、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进一步拓展国际、省际间友谊合作的领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高兴地看到,本次洽谈会得到了各个地区的积极响应,国内外非常多的经贸团组和客商参会,可以说商贾云集,盛况空前。这充分表明,各位嘉宾和朋友对陕西有了较深的了解、有着深厚的感情,对陕西商业服务业广阔的市场抱有浓厚兴趣,对发展与陕西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发展充满信心。
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本次对接洽谈会一定会办成参会客商展示实力、扩大交流、共谋发展的盛会,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最后,祝第十三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全国商业对接洽谈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篇2:在全县银企合作融资洽谈会上的讲话
在全县银企合作融资洽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这次银企合作融资洽谈会,是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旨在协调银信部门和企业(项目)单位,进一步加强合作,建立新型银企关系,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刚才,人民银行鼎音同志就这次银企合作融资洽谈的前期准备情况及企业新增授信额度情况作了详细的介绍,有关银信部门负责同志和企业(项目)单位的代表分别就如何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和恪守“诚实守信”原则作了表态发言。言为心声,听了很受鼓舞。会上,银信各部门还分别与企业(项目)单位签订了银企合作协议。会议开得很好,很成功。下面,我就如何加强银企合作,再讲三点意见。
一、要进一步深化银企合作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开放、有序、统一的国内外大市场对生产要素的配置越来越高,特别是对资本的配置越来越严。在这种新形势下,建立一种新型的银企合作关系,已成为各级金融机构、各个企业和各级政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要解决好这一课题,首先必须以全新的理念和视角,进一步深化加强银企合作重要性的认识。
(一)加强银企合作,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消费拉动和投资拉动是启动内需的“两驾马车”,也是刺激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源。事实证明,经济增长和跨越发展必须通过投资来拉动。目前,我县正处在推进“三化”进程和加快全面建设小康ⅩⅩ的重要时期,建设任务重,投资规模大。近年来,我们通过招商引资和跑项目争资金,共引进合同利用外资25个亿,争取国家项目资金2个多亿,并先后有50多个千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200多个百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相继开工,对启动和刺激县内需求,缓解我县财政紧张的状况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必须看到,国家财政资金、国债发行毕竟有限,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和技术转移也将逐渐饱和,跑项争资和招商引资不是长久之计,尤其是工业项目峻工投资后,扩大再产生所需要的大量流动资金,还得靠银行的间接投入来扶持。资料表明,近十年来,证券市场融资了八千亿元的直接投入,而同期的银行间接投入达到了八万亿元。中国人民银行发言人最近指出,今后很长时期内,扩大投资仍将以信贷投入为主。从我县来看,去年底,全县储蓄存款余额达38个亿,信贷投资的空间很大。可以这么说,加强银企合作,扩大信贷投入将是我们今后扩大投资、加快发展的一条主要渠道。因此,我们要在争取国家项目投资和扩大招商引资的同时,必须把筹措资金的重点转到“找银行”上来。同时,积极向银行推介有效益、有市场的大项目、大工程,大力培育“黄金客户”,更多地吸引信贷投入,促进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二)加强银企合作,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银行选择企业,企业选择银行,在竞争机制中优胜劣态,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由于种种原因,银行有钱放不出去,企业要钱又贷不到款,导致银行和企业都存在“贷款难”、“难贷款”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在市场经济运作规律中不断发展壮大,扩大自己的经济实力。这里必须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和企业都是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双方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在利益上是互惠的。银企双方应完全按市场规则来“游戏”,按照市场规则建立相互依存的共同体。因此,银企双方一方面要平等互利、互相依存,银行要把服务企业作为重点,企业也要把支持银行发展作为重要责任,通过对信贷资本的供需行为来满足各自的经营需求,共同获取利益;另一方面必须恪守信用,认真履约,真诚合作,相互支持。只有这样,银企双方才能在利益一致的基础上求得共同发展,实现银企“双赢”的目标。
(三)加强银企协合作,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有效途径。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70%投向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负债70%来自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有近70%的国有企业经营亏损,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逾期、呆滞、呆帐贷款占全部贷款余额数超过20%。就我县而言,以来,全县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达6.7亿元,不良资产比率高达35.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0.2个百分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不仅要求金融部门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强化金融监管,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形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环境;而且要求在全社会加强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同时,又要求银企双方加强合作,共同创建良好的信用体系。一方面加强金融机构自身信用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尽快建立信用环境等级评定制度、失信惩戒制度和各类信用评级标准,建立以信用征集、查询、评估、披露等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和个人信用档案,规范企业经营中的信用行为,堵塞企业逃废
银行债务的漏洞。二、要努力构建新型银企关系
经济决定金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银行与企业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共存共荣,谁也离不开谁。因此,银企双方都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努力构建新型银企关系。具体讲,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企业要正视银行金融风险,真正把资金用好用活。目前,我县银信部门的不良资产比率之所以居高不下,主要原因是少数企业粗放经营、缺乏监管,导致企业亏损甚至资不抵债,或者把银行资金体外运行,造成了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大家都知道,在新的.形势下,银行与企业都是“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独立的经济实体,都要讲究经济效益,企业如果不采取得力措施,保证银行贷款健康运行,就会直接损害银行利益,进而影响银行放贷的积极性。这样不仅会祸及企业自身,还会影响到小康ⅩⅩ的建设进程。因此,企业必须高度重视金融风险,增强忧患意识,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发挥最大效益。要克服那种“会欠债的是才子,想还债的是蠢子”的观念,千方百计用好、用活资金,达到少投入、多产出、讲效益的目的。要按照规定及时还本付息,把企业办成“诚信”企业,坚决遏制不良债务的发生。
(二)银行要正视企业困难,强化金融扶持。现在,我县有很多企业产品有市场、有竞争力,就是缺乏资金。据一些企业主反映,由于银信部门存在“怕贷、惜贷”思想,贷款条件太严,手续繁琐,往往等到贷款批下来,企业已经过了生产旺季。当然,银信部门也有难处。但相对来讲,企业发展更难。银信部门必须清楚,只有支持企业发展,才能使自身不断发展壮大。因此,各级银信部门要具有发展眼光,正视企业困难,强化金融服务,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全力以赴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支持。一是要最大限度地支持企业发展生产。对大企业、大行业、大项目和生产经营正常、经济效益好、信誉高的企业要一如既往、义不容辞地给予支持;对效益一般的企业,要把帮助他们提高管理水平和给予资金扶持结合起来;对不良债务多或资不抵债,但“有产品、有市场、有竞争力”和政府有意救助的企业,要配合县中小企业担保中心,按照封闭贷款的要求给予支持帮助,使其尽快走出困境。二是要大力支持企业改革、改制,促其焕发新的生机。今年是全县企业改革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改革能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银信部门的支持力度。因此,银信部门要积极参与和支持企业改革。涉及银行债权的,要帮助企业规范运作,既保全银行资产,又支持企业改革。要继续认真抓好剥离不良资产和债权转股权的工作,促使银企双方轻装前进。三是要支持和处理好当前企业的破产重组事宜。目前,那些资产负债率高、发展潜力不大的企业,破产难度比较大。关起门来讲,这些企业如果不破产,名义上银行资产还存在,但实际上存在的也只是无效资产,既收不到利息,也收不回本金。与其名义存在,不如破产了之。因此,银信部门要积极参与和支持,促使规范破产,并运用现行有关政策,使企业在破产后能尽快重组,也使银信部门能按要求核销不良债权,使银企双方共同受益。
篇3:在全国保险行业协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全国保险行业协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会议开始时冯副主席所作的重要讲话,传达了会党委和吴定富主席对保险行业协会工作的重要指示,进一步明确了协会的性质、地位、职能和作用,深刻分析了协会建设面临的形势,为协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交流经验和深入讨论,达到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交流经验、相互促进的目的,必将有力地促进保险行业协会改革发展的深入进行。《中国保监会关于加强保险行业协会建设指导意见》的出台,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的新形势和保险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是总结几年来各地保险行业协会建设中的有益经验,是我们全行业共同努力的结果。下面,我就《指导意见》确立的基本原则、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作几点说明,并就贯彻落实的有关问题讲几点意见。
一、要正确认识《指导意见》确立的基本原则
《指导意见》确立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明确行业协会建设中的若干重要问题。具体讲,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加强保险行业协会建设是全行业共同责任的原则。行业协会是全行业的代表,它本身是非营利组织,它的“利益”就是维护行业的共同利益,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要实现这个共同利益,全行业就必须共同承担责任,谁都不能置身事外,也不应坐享其成、搭便车。对保险监管部门来讲,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推进监管与自律的有机结合,是规范市场秩序、实现良性发展的治本之策。因此,支持行业协会的发展,就是加强监管工作。因此,《指导意见》要求各保监局一定要把推动、加强保险行业协会建设作为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把协会作为维护保险市场秩序的重要力量来建设和发展。各保险经营机构作为行业协会的主人翁,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指导意见》要求各会员单位按期足额缴纳会费、认真执行协会决议、积极参加议事活动等,这是对会员的起码要求。此外,为保障行业协会的充分代表性、权威性和开展自律工作的公平性,《指导意见》还要求没有加入行业协会的保险机构,应当加入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