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背景下宏观调控法的反思(2)
2025-04-29
二战后,凯恩斯主义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盛行,政府对经济和金融系统实行严格管制,为保证低失业率而对宏观经济的主动调控,国家制定大量社会福利政策,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受国家和国际机构的控制。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在20 世纪70 年代“滞涨”状态的出现,凯恩斯主义受到冲击,新自由主义形式的资本主义取代了原来国家管制的资本主义形式。
所谓新自由主义是承袭新古典经济学自由思想并作为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的对立物而产生的保守主义经济思潮。它是在20 世纪70 年代以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1912 - 2006)货币主义为代表的各个新自由主义学派乘凯恩斯主义因受“滞胀”的沉重打击而“失灵”之机,企图重新恢复新古典学派的自由放任政策的思想理论体系。1979 年以后,新自由主义在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美国总统里根、小布什的积极倡导和推行下影响广泛,到1990年更发展成为“华盛顿共识”(1990 年,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在华盛顿召开有关拉美经济调整与改革的研讨会,在拉美国家经济采用和将要采用的政策上取得共识) 。这个“共识”共有10 条政策要求,其中虽然有如加强财经纪律,压缩财政赤字,降低通货膨胀等具有一定合理性的内容,但从整体来看,其核心是要实行全盘私有化,市场化和自由化,其中包括金融自由化,以进一步加强资本的剥削和掠夺,其结果势必加剧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和贫富两极分化的发展,从而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二)新自由主义与本次经济危机的关联
新自由主义形式的资本主义的特征有: (1)放松对经济和金融的管制,允许自由市场的存在。( 2)政府不再对宏观经济进行积极调控,追求低通胀率而非低失业率。(3)社会福利急剧减少。(4)大型企业和政府打击、削弱工会力量,劳动市场格局改变,资方完全控制劳方。(5)自由、残酷的竞争取代了有节制的竞争。(6)商品、服务和资本在不同国家之间相对自由的流动。[3]
新自由主义的实践与经济危机的关联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金融自由化。解除管制是新自由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没有国家严密监管的金融市场是非常不稳定的。经济危机往往会首先从信用、金融危机开始。当前经济危机的爆发点是2007年3月美国住房次贷危机,这与新自由主义鼓吹的金融创新、金融自由化有关。在上世纪70年代新自由主义兴起后,金融业的种种抑制和束缚被逐渐削弱和冲破,如1980——1982 年间,美国国会通过了两个重要法案,解除了对金融机构的管制; 2000 年12 月,美国通过了解除对许多复杂金融衍生品管制的法案。各金融机构为求生存和发展,力图从金融创新中既摆脱管制又规避风险,于是在股票、债券、汇票、不动产的抵押单等初级虚拟资本的基础上又创造出新的金融衍生品(Derivatives) ,如股票、债券各类金融资产的期货、期权合同,以及更高级的金融衍生品如利率、汇率、股指等各类指数的期货、期权合同。1972 年5 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推出7种外汇期货合同,标志着金融衍生品的诞生; 20世纪80 年代初到90 年代初的10 年之间,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金融衍生品都已出现并获得快速发展; 20世纪90 年代末以后在美国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及其衍生的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 CDS) 、打包的房屋抵押债券(Collateralized DebtObligation, CDO) 、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 MBS) ,以及把MBS、CDO 捆绑在一起形成的新指数ABX等等新的金融衍生品也大量涌现出来。这些金融衍生品的不断累积和发展,最终必将酿成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
经济危机背景下宏观调控法的反思(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