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病毒病因学分析(3)

2025-04-28


  2.5  治疗及预后
    
  所有病儿均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包括3个方面:①保肝利胆、退黄等对症治疗,主要给予门冬酸钾镁、苯巴比妥、甘力欣及能量合剂等;②病因治疗,给予更昔洛韦、干扰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③并发症的治疗。住院治疗时间20 d~2个月,出院后继续维持治疗,每隔1个月回院复查1次,共随访6个月。结果:治愈(症状消失,黄疸消退,肝功能正常)25例,好转(症状消失,黄疸消退,肝脏、脾脏较前明显缩小,ALT轻度增高)15例,无变化5例,死亡2例。

  3  讨论  
  IHS的病因复杂,多数由病毒、弓形虫及细菌感染引起,少数为某些遗传代谢性疾病所致,其中主要由病毒感染所致[5]。目前报道认为导致IHS最主要的病原是巨细胞病毒,其次为乙型肝炎病毒[6]。本文47例病儿中,尿标本HCMV DNA的检出率为68.1%,血清HCMVIgM检出率为44.7%,与文献报道相符[7]。HCMV感染非常普遍,我国3~5岁儿童以及孕妇感染率为83.2%,且多在婴幼儿时期发生,孕妇感染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导致先天性感染,造成胎儿畸形、黄疸、肝脾大及神经系统损害。HCMV最易侵犯管道上皮细胞,尤其是肾脏及肝胆系统,尿中排出HCMV是由于肾脏受累所致,特别是婴幼儿尿中排出较多[8]。EBV感染在小儿非常普遍,我国3~5岁儿童VCAIgG阳性率达90%以上[9]。幼儿期EBV感染多呈隐性而无临床症状,少数儿童EBV感染后临床上可以出现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症状以及心肌炎、婴儿肝炎、过敏性紫癜、嗜血细胞综合征等多种疾病[10]。本研究中47例IHS病儿血清VCAIgM、EBV DNA和咽分泌物EBV DNA均有较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咽上皮细胞和唾液腺是EBV增殖的重要场所。本研究结果还显示,IHS病儿外周血和咽分泌物EBV DNA检出率均高于VCAIgM检出率,而且部分HCMV DNA阳性病儿HCMVIgM检测结果时间为阴性。推测其原因,一方面本组研究对象均为1岁以内的病儿,其细胞和体液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部分病儿病毒感染后不能有效产生免疫应答;另一方面,特异性IgM抗体在体液中达到一定效价需10 d左右时间,且抗体产生水平不仅与病儿的免疫状态有关,还受到类风湿因子的干扰[11]。因此,采用PCR方法检测病毒特异性DNA片段,并对病毒DNA载量进行分析,有助于明确IHS的诊断。肝炎病毒全套检测结果表明, 47例病儿中仅有2例因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而患婴儿肝炎,不同于以往文献报道[12],可能与近年来加强妇女孕早期的健康查体、宣传和指导工作以及乙型肝炎疫苗和高效免疫球蛋白的应用有关。本组47例病儿血清中均未检测到抗HAV抗体和抗HCV抗体,提示HAV和HCV不是婴儿肝炎的致病因子。
    
  除HCMV、EBV以外,HS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疱疹病毒科病毒、风疹病毒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均可引起一过性或持久性肝损害[13]。有关单纯由HSV以及风疹病毒所引起的婴儿肝炎近年来也有报道[5],但本研究未检出与婴儿肝炎相关的HSV感染病例,有待于增加病例进一步探讨。
    
  IHS病儿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有黄疸、肝功能损害。IHS病儿由于肝功能受损,胆汁淤积,易产生各种并发症。IHS的预后从本组资料看多数较好,对死亡的2例和无变化的5例分析表明,这7例病儿发病较早,怀疑为宫内感染,入院时病情较重,一般情况较差,其中1例病儿并发先天性心脏病,1例并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故认为IHS的预后主要与感染及发病的早晚、入院时病情的轻重以及有无严重并发症有关,特别是宫内感染的病儿预后较差。IHS以综合治疗为主,应尽早找出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加强母孕期保健,及早进行相应的干预处理是预防IHS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姚桢. 婴幼儿肝炎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 临床肝胆病杂志, 1994,10(1):1214.

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病毒病因学分析(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VSD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护理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