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做人,并使之成为国家有用人才。要成才,先要成人,做人做不好,知识再多也不是好人才,而做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做人,则是教育的关键所在。为此,做人教育应着眼于培养学生规范的行为习惯和基本的道德素质,侧重将学生所学的道德准则落实、内化合贯穿到每日生活和学习之中,规范他们的思想和言行,引导他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夯实做人的基础。
二、当前中学生德育教育中的面临的问题
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加入WTO,中学生周围的世界也是五光十色、丰富多彩。相比以前,人们的观念和社会环境都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对我们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给新时期的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带来了新的问题。
一、成长环境变化较快,社会信息交流快,德育教育面临很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当前,社会上的精神文化垃圾太多,西方传来的和中国本土的许多丑恶事物沉渣泛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孔不入,通过现代传媒迅速地扩散和传播,象尘埃和病菌一样严重地侵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扭曲了青少年的是非标准和价值观念。网络和个人电脑的极大的普及,为各种各样的信息传播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暴力、色情等有害信息已成为未成年人乐此不疲的电子“海洛因”,缺乏有效监管的地下黑网吧使未成年人泡吧成瘾,致使少数青少年学业荒废,精神空虚,道德滑坡,行为失范,因未成年人精神空虚导致的恶性犯罪案件已有发生。
二、家长要求不严,容易形成学校德育教育孤掌难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特别是江阴处于东部沿海,由于有利的地理位置,再加上离上海,南京等大城市较近,凭借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经济上有了飞速的发展。这也使得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可以在短时期内赚到一笔不小的财富,一部分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产生了这样的思想:“读书没有用,还不如回家赚钱。”可是由于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不完成义务教育又不行,于是一些家长为了完成任务而不得不把学生送进学校,他们对学生的学习和在校的表现没有任何的要求,只希望子女早一点毕业,然后回家赚钱。学生对这一点也是“心知肚明”,于是在学校里得过且过,整天抱着“混日子”的心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昏昏沉沉地打发时间,在校无心学习,并且不把学校的纪律当回事,时常有违纪行为。“反正家长也不管我”成了他们心安理得地违纪理由。
三、重视智力培养,忽视思想品德教育。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对教育的投入成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可是和经济的高速增长相比,这显得有些微不足道,可以说是对教育的重视还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更是如此,以前我们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学历和文凭,却忽视了学生的道德教育,虽然现在党中央提出要抓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可是在目前很多考试都是一卷定终身的情况下,重智育轻德育的做法在短时期内很难有太大的转变。这样,一个学生只要有好的成绩就可以考进一所理想的学校,就可能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却没有多少人会真正重视学生的道德修养。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忽视孩子的道德教育,社会不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就不足为奇了。
四、离婚家庭增多,家庭问题影响中学生德育发展。现在社会离异的家庭越来越多,在这种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就成了